“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12篇(2)
推荐文章
天宫之奇,奇幻无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是茫茫宇宙!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九)
在地球的上方看着属于中国自己的太空站,在茫茫宇宙中,神舟十三号又是如此的耀眼。今天我们就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随着宇航员们去太空旅行。
在下午后两节的阅读课中,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这是一节非常有意义的课,我学到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
太空仓并不是特别大,但里面的设备很齐全,有跑步机,有厨房,厨房里还有冰箱,微波炉,还有工作的地方,睡觉的地方。王亚平老师也带我们一一参观了一番他们的太空舱,让我们感到太空舱是那么的神奇。
太空上因为失去了重力,所以在太空站能做非常有趣的且在地面上做不成的实验。最有意思的是成双像,一个倒立的像,还有一个正立的像。首先,在太空上水是能够漂浮起来,那么就能够轻易做成一个水膜,再往水膜中注水,让它变成一个水球,用针管将水球中的气泡吸出,等水球中再无水泡后,再慢慢往水珠中注入一个大气泡。这时你将会惊奇的发现,在刚刚往水球中注入的大气泡,成了一个正立的像,而外面的水球是倒立的像,虽然在物理上学过关于像的问题,但还真没见过这种奇妙的现象。
在太空竟然连转身都与地球上的转身不同,在地球上我们能轻松自如的转身,但在太空上却不能,当你在太空上转身时,上体和下 体转的方向一点也不同,转身时身体是拧到一块的,根本就转不了身,但如果一只胳膊打圈再转的话,就很容易转过去。
我们不仅观看了有趣的实验室,还了解一些科普小知识,就如宇航员的衣服是怎么样的,更有意思的是在太空中不仅能看小说,还能看电视,听音乐等等,根本不用担心会太无聊。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由我们来创建,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认真学习,长大后和他们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让祖国像太空中那颗最闪耀的星一样,永远闪耀着光芒。让我们向宇航员致敬!向祖国致敬!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十)
太空对于人类来说,是未知的,是充满新事物的地方,同时也是陌生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尤其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向往太空,认为那是奇幻的,是不可思议的;虽然我们不能登上太空,但通过诸多途径,我们能以航天员为媒介,打开太空之门,探索宇宙。
上一次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授课还是在2013年6月20日,在天宫一号上进行的。8年后“天宫课堂”的再次授课,定于2021年12月9日,即今日。其实,早就听说他们计划太空授课,对此我期待已久。今天,已经在太空“出差”近两个月的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化身为“太空教师”在距地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在轨太空授课,并向全球同步直播,怎能不令人振奋!
今天下午,我们通过阅读课观看身处太空三位宇航员的太空授课,因前两节为物理化学,当我们开始观看时,已经错过许多,但并不妨碍我们激情观看。当我们打开屏幕时,王亚平老师正在演示跑步机的使用,随后,叶光富老师通过电脑,向我们展示了太空中培养的心肌细胞,一切都是那么神奇。
在这之后,叶老师所展示的太空漫步与转身最令我感到惊奇,航天员叶老师处在在轨航天器中微重力的环境下,完全不借助任何外力完成转身。叶老师尝试不用空间站中辅助把手行走,结果是整个人渐渐飘起来,却丝毫不问前移动。在失重环境下,转身也是件难事,不像陆地上那样简便,也不如陆地上那样符合常人逻辑;叶老师两臂张开,很轻松转向后方,迅速转动左或右臂,也可转向后方,但用其他方法便无法实现转身,其原理运用了角动量守恒定律,使航天员轻松转身。
最后,王亚平老师在水膜的基础上做出一颗水球,令我叹为观止。在其中做出一气泡,便会在水球中成一倒像,在气泡中成一正像,将气泡抽出,再向其中打入蓝色色素,加入泡腾片,一个颜色毫无违和感的水晶球呈现在我们眼前,看起来十分像地球!多么震撼啊,难道这就是太空的魅力?
上次观看太空授课时,我才5岁左右,几乎没有任何印象。此次授课让我真切感受到太空的魅力,令我向往;通过太空授课,我们打开了通往太空之门,开启了我们对太空的无限探索!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还需在轨驻留4个多月的时间,“天宫课堂”第一课之后,预计还将进行1-2次的太空授课,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航天员或将带来“太空冰雪”等相关的演示实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期待吧!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十一)
我有一个航天梦,别看我是一个小女孩儿,但我依然对宇宙和天空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像需要太阳的大家庭,和地球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太阳和月亮……
其实,我非常想当一位出色的航天员。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自由翱翔,探索其中无穷的真理。在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后,我非常佩服杨利伟叔叔。当航天员必须要有结实的身体,丰富多彩的航天知识,还要经过长期的艰辛训练,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太空吃东西不方便,就连睡觉也要睡在睡袋里。
想着想着,我便立即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梦见自己驾驶着飞船,在地球上环游了几圈,发现湛蓝的海水一块一块的,像块拼图。黄色的陆地像烙饼。飞船停在了月球上,我觉得月球没有地吸引力,一跳起来就跳到了空中。月球上的环形山好像埃及的金字塔一般。我把随身带着的地球植物种子从袋子中取出来,一把撒在了月球的尘土止,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经过一阵子观察后,月球上种出来的农作物比地球上要高几十万倍。还种上了一些西红柿,有的比一个高尔夫球小,有的比很大很大的南瓜还大。
突然间,我眼前出现一道亮光。我猛地一惊,大声说:“是谁,要命的快给我滚出来!”只见那东西长着一双超大的眼睛,眼里闪着金色的光,脑袋像个萝卜,细小的胳膊长长的腿,样子长得非常奇怪。难道就这是外星人吗?我很惊讶。它们奇怪地问:“你是地球人吗?”我目瞪口呆,难道外星人也会说汉语?我连忙打了一个招呼说:“我们地球人很想见到你们,现在见到了你们,终于可以回去‘交差’了!”我既激动又高兴。我问道:“你们来这里干什么?”外星人很友好地说:“我们是来考察情况的,看看这里适不适合我们生存,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突然一阵刺眼的光闪过,它们消失了。
“醒醒!”我迷迷糊糊听见一点声音,原来是妈妈在叫我。原来是个梦呀,我想这个梦一定会实现的!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十二)
“天宫”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座空间站。你还别说,“天宫”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宫殿,样样俱全。
空间站是一个可供宇航员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种太空研究和实验的“太空酒店式实验室”。那为什么要修建空间站呢?空间站可以测试未来可能用于太空飞行的各种技术设备。还能获得“失重”环境——这种在地面上难以长时间获得的特别环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当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时间,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所以这样一个功能全面,又能让宇航员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诞生了。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我们“宫殿”的规划。
天和核心舱就是宫殿的卧室,主要供宇航员们居住。货运和载人飞船就如地上的车辆一般,用来运送货物和人员。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目前还暂未完工,它们就是“宫殿”中的研发实验室,用于各种太空实验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会面临各种可想而知的危险,其中的威胁来自于我们熟知的太阳。众所周知,太阳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绝的各种能量,滋养万物生长。但是它释放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非常致命的,这两种射线能轻易穿透你的皮肤,破坏身体所有细胞。那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可以天天晒太阳呢?那是因为,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把它们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间站架设的位置必须考虑这个安全因素。国际上一般选择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们的“天宫”,为了程度的安全,架设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获得地球磁场的保护,也能获得大气层的保护,一举两得。
古时的天宫,据说在云端,那里住着各路神仙,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今时的“天宫”住着许多宇航员和科学家,他们在高高的天上为中国的太空科技进步,不断努力,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技术,在俯瞰地球的同时也能真正放眼整个宇宙,对太空的了解不断深入。
所以,我们的“天宫”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宫殿啊!或许这就是“天宫”之名的由来和美好寓意吧。
“天宫”之门已经打开,腾云驾雾,遨游太空,未来可期!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300字12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