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篇(2)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赛德克巴莱感想,赛德克巴莱影评
泽璇0 分享 时间:

而"文明"并没有与"野蛮"截然相反,反而异曲同工!片中"文明人"所推行的所谓"文明",就是在给原住民孩子教授文化的同时也用耳光让他们学会驯服;在剥夺原住民旧有的生活习俗之时却不给予起码的生活保障和平等尊重,原住民辛劳工作却没有报酬,一根木头的外皮完损无缺,比一个原住民的生命更重要,而原住民的女人沧为"文明"的统治者的性_!要让本就血勇的原住民接受这样野蛮的"伪文明",又怎能不遭遇血战到底誓死不降的反抗?当一遭遇被奴役的原住民的反抗,"文明人"们那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被彻底揭下,暴露出本来的丑陋与卑劣:日本人对付这些并不掌握现代先进武器的."野蛮人",居然动用了飞机空投生化武器!这才是最勿庸置疑的最极致的野蛮!

原住民的部落之间也有为了争夺资源而爆发的血腥杀戮,但这就和大自然中所有的动物间的厮杀一样,大家至少沿用的是同一种大家都能认可并接受的法则,这种统一法则有一种原始的平等,能达成一种原始的和谐共处,虽然野蛮,但并不会对每个部落带来毁灭的危机--并不是只有肉体的消亡才叫毁灭,有一种毁灭是文化上的毁灭,精神上的驯服。赛德克人最终选择的是宁可肉体上被毁灭,但却要为自己精神上的永生--回归祖灵--而战!他们不是不知道结局会是死亡甚至灭族,也不是不惧怕死亡,只是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有比活着更重要、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

当他们拿起武器,决定"出草",就已明白了结局的不可避免,所以领头的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会说--这一战之后,我们将不再考虑怎样活着,而是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于是,女人们先行自尽,男人们则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有一种死亡是永生--谁能说在这样的"毁灭"背后,不存在一股永生的精神力量呢?

而人的价值观和是非观有时候是很容易模糊不清的。比如莫那鲁道的死敌、屯巴拉社头目铁木·瓦力斯和他的族人,他们对日本人的统治骨子里是反感和憎恨的,可是日本巡警小岛个人表现出的和善以及殖民统治中温情的一面,让他们困惑,他们几经挣扎,最终因为个人意识的局限和环境时机的逼迫,让他们沦为了帮助日本人剿灭自己同胞的帮凶~

本片还让我印象深刻、叹惋不已的是片中那两个被日本的殖民文化哺乳长大的原住民孩子,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比其他日本巡警更高的学历,并拥有了自己的日本名字,但由于他们的原住民出身,他们仍然低人一等,成为日本人歧视、同胞鄙视的身份最尴尬、心灵最痛苦的一类人。他们的遭遇和结局最为悲惨:他们为两方文化所不容,不能面对双方的逼迫和对结局的悲观认知,他们只能选择先杀了家人再自杀~而死后,他们的灵魂既进不了日本人的神社,也进不了赛德克族人的祖灵~

看至此段,我不由得感叹,人倒底是群居动物,是需要依附于某一个团体或某一种文化才能生存的,一旦不被任何团体和任何文化所接纳,死亡似乎就只能成为最好的且是惟一的选择--

这部影片,对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人类与自然,个体与团体,野蛮与文明,尊严与骄傲,战与和,生与死,做了太多的探讨与思考,为了支持魏德圣,支持《塞德克.巴莱》,也为了能更深入细致地领略本片的内涵,我决定明天和后天再去电影院支持票房,连看三天!明天去时会带上纸笔,记下今天来不及领略和思考的那些亮点,对本篇观后感进行补充和修整。

最新赛德克巴莱观后感4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赛德克巴莱”,主要是在说在日本统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种族的冲突,而引发的“雾社事件”。从他们的奋战过程中,我心中有了许多感触。

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但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非常痛心。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领他们反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莫那鲁道明知道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反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文明给吞没,他们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现在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 的。我们应该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即使遇上连自己都心知肚明敌不过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换作是你,你办 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

最新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电影院,影片结束,低调的魏和两名主要演员和观众现场交流,一个光头愤青大喊这电影好,要有这样精神,不愁黄岩岛收不回来,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断显摆民族主义优越感,什么这电影是拍给中国人看的,也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显然,魏所有在电影里面的努力在他们面前基本是属于白费。他不得不耐心解释他拍这电影的内心冲动,是觉得活着比什么都好,虽然悲壮去死也很感动。

相比《赛德克巴莱》,我认为《与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于伪史诗,因为它们给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让你在电影院里为了那一声freedom绷紧浑身唯一一个膀胱而不愿动弹,其叙事策略非常明确,就是直捣你最愿意看到听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属于调味的罗勒草,有点清新有点涩,但绝不敢败你的胃口,至于《阿凡达》,更是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极,为了票房,好莱坞的剧本永远牵着观众的鼻子走,他们说,这个叫专业,是很专业,在电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钱买快乐,天经又地义。

《赛德克巴莱》一方面以磅礴气势主推抗日主线,但却不断以各种浓重笔墨在消解这个行动的正义性,后者绝对是影响票房的,因为善良的观众不愿意看到英雄有凶残杀戮未成年人的动机,也不愿看到太太们为了男人的尊严不得不选择自尽,更不愿意看到还在啼哭的孩子被扔进山崖,魏已经收敛了,在国际版里我没看到赛德克们如何砍下日本儿童和妇女的头颅,但是,尸横遍野的场景还是暗示了这一点。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诗才敢这么写,写下英雄或神灵身上种种不可思议的残暴与邪恶,而现代人能接受的,却只能是被改装过的玩意儿,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点。

133336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