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育新人观后感及启迪七篇

关键词: 为时代育新人观后感,为时代育新人启迪,为时代育新人
倩仪0 分享 时间:

《为时代育新人》节目为高校学生群体以及社会青年群体提供生动全面的思政解读,帮助其增强使命意识,树立青春理想,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时代育新人观后感及启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时代育新人观后感及启迪1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它是我们用来搏击长空的双翼,它是我们所有潜能的激发者,它是大海上指引方向的灯塔,梦想就是一种力量,它推动着中国人民不断向自己的梦想努力着。

——题记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王朝君王的梦想有很多,但有一个梦想是君王们都想实现的,那就是“飞天之梦”!在明代的官员中万户曾尝试过一次,他用47根火箭绑在椅子下,两只手拿着两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燃火箭,可是,一声巨响后,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之中。古代第一次火箭飞天尝试没有成功,可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没有放弃,坚持不懈的不断努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美国发射人造卫星后说:“我们也要造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浩瀚的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在不久之后第二颗、第三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之梦终于实现了。从这以后,毛主席又提出:“我们的国家要在100年内实现富国梦,要让我们的祖国富强。”现在我们的祖国一天天富强,可是强国梦还没有完全实现,只成功了一半。所以全中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实现强国之梦。

中国梦,我的梦。我的是小梦,国家的梦是大梦:“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奋发向上。只有好好读书,才能为自己的梦想打好基础,长大后才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为国家效劳、为国家争光!完成先辈没有完成的使命,让我们的国家继续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中国梦,我的梦!一起实现。

为时代育新人观后感及启迪2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题记

一首《苔》——孤独漂泊了300年的小诗,激起多少人对青春的奋斗与回忆。

老一辈的人,面对逝去的青春年华,抑不住心中的失落,就像我父亲一样。他生于1974年的农村,那时的农村还十分落后,年少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到大城市里上学。他笨,并不聪明,却异常努力,他一次次抛下游戏时间,苦心钻研那些并不难的题。努力并没有白费,他终于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通知书发下来那天,他流下了久违的泪水。他开始更加努力,虽然他笨,但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绩稳居前三,从未改变。他知道,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他想得没错,20岁那年,他踏进了郑州这块土地,便再未离开过。他在这片土地上结婚生子,工作。他原像苔花一样不起眼,但他在青春时的奋斗,让他开出灿烂的花朵,使他的青春闪亮发光。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的生活十分幸福,衣食住行都不愁。正处在青春的我们,更应该利用良好的资源,努力奋斗,让我们学苔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精彩。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那时的我们精力充沛,正值人生的巅峰时期。青春好似泉水,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力量。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我们应该努力奋斗,让我们的青春因奋斗而闪耀。

为时代育新人观后感及启迪3

不要在年轻的时候挣扎,那只能说明你的生活会停止。

青春是美好的,是激情的,是幸福的,是梦想的。我们应该为我们的青春感到骄傲。

有了青春,我们每天都站在起跑线上。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这都是苦乐参半的一天。我们只关心新的一天。昨天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有了青春,我们才能让梦想自由飞翔。不管你说什么,我就是爱音乐,就是爱唱歌。不管他们说什么,怎么反对,我们都要大声唱歌。一切都是浮云,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的自由。

我们有青春,我们失败,我们不放弃,我们相信我们能做到!失败了怎么办,摔倒了怎么办?我们可以站起来继续跑。我有我的力量,直到最后我都不会放弃!虽然唱功没有拿到名次,但我不会放弃,而是勇敢的站出来,我会比你更优秀!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相信我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闪亮舞台。我想向你证明我是一个坚强的人!

我们年轻的时候就是那么叛逆。痘痘怎么样?它是我们青春的象征。我还是吃!你认为王琦怎么样?专注是本质。你明白吗?怎么觉得我声音难听?我还是比你唱的好!

青春是美好的,但也很短暂。正在度过青春的同学们,好好做,好好珍惜!

我的青春,我做主。

为时代育新人观后感及启迪4

小时候,我的理想总是善变的。有时,想当一个设计师,幻想着设计出时尚的衣服;有时,想当医生,可是每当看到明晃晃的针头,我便望而却步了;有时,我想成为一位老师,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园丁,但后来也放弃了。当一个个曾经的理想都灰飞烟灭,我不知该怎样时,一个真正吸引我的职业倏地攫住了我的目光——做一个简简单单的笔者,用发自肺腑、源自心灵的话语温暖他人。

当然,我希望的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作家,也不是什么天天赶稿的写手,只要能写愿意写的,让自己快乐,也给他人带去温暖就好,仅此而已,别无所求。

之所以想做一个笔者,是因为上小学后与文字结下的不解之缘。妈妈是一个语文老师,我上小学一年级起,妈妈教我如何创编童话。有时,她会让我看一些作文杂志。就这样,我一天天地对写作越来越着迷,越来越热爱。学校的“三阶作文”体系,让我受益良多。渐渐地,我从写想象作文到写实作文,再后来,我的文字变成了铅字,一篇,两篇,三篇……三百篇,这让我信心倍增,愈发努力。

正当我在作文的世界里顺水行舟,憧憬前方的水域会给我怎样的惊喜时,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我开始厌恶写作,讨厌听到“作文”两个字,甚至像大多数人一样开始害怕作文,仿佛它就是一个吃人的魔鬼,会将我生吞活剥。一写作文,我就会感到莫名的恐惧。妈妈看到颓废的我,总是笑着说:“烦了就不写,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心平气和地读点儿书,心平气和地写东西。”

我在失落中,慢慢地平静了。一烦燥就看看书,调整一下心态。现在的我,饱尝了写作的酸甜苦辣,反而更加喜爱写作,当沉浸在文字中时,我能获得忘记周围一切的平静。

莫言说过,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也想做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也看到许多作家用笔写的故事:王巨成的《震动》,讲述了几个有些互相仇视的少年,危难之际迸发的友谊,令人为之动容;读完吴梦川的《尖叫的海棠》,我潸然泪下,感悟着一个少女由迷茫到醒悟成熟的成长过程;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中阿嬷的乐观深深感染了我,笑对人生的磨难,没有什么过不去。一本好书带给一个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阔的不仅是视野,更是心胸。我从老舍的《草原》中读出了大自然的辽远和生机;从俞伯平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那灯影与河水绘出的古典意境中,读出了秦淮的雅致、绝美;而《文化苦旅》带给我的却是一番感慨的独到。如果可以,我愿意做一个他们一样的人,写作、旅行、写作。

愿为笔者,不张扬,不虚伪,用心底的文字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148489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