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色资源润心式思政课观后感(2)

关键词: 红色资源润心式思政课观后感,思政课观后感,思政课
泳潼0 分享 时间:

坚持教师主体引领。经师易获,人师难得。教师本身是思政课堂的“活教材”,是思政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培育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和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重在打造青年教师队伍,打造更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堂。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坚持学生主体本位,打破传统思维,立足于时代特征、青年特点,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充分发挥青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等。通过情景剧、辩论赛、微电影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方式,打造互动式、渗透式和主动式的思政课堂体系。

培育多元主体队伍。思政教育主体不应局限于专业化的思政教师,学科教师、党政领导干部及社会各界优秀人士都应纳入思政教育队伍。要与主题教育契合,与干部教育、党性教育、国民品德教

育体系结合,奏响思政教育“交响乐”,不断推动红色资源价值最大程度转化。

天津红色资源润心式思政课观后感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为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勇立潮头,在“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的征途上,锐意改革创新,开展精神革命。

大洋险峻偏僻,交通闭塞,山高林茂,易守难攻。自1930年以来,为抵抗外敌、维护统一,在根本上摆脱“火笼当棉袄、竹篾当灯照,苦叶菜吃到老”的苦难生活,大洋镇百姓纷纷走上革命的道路,进而让大洋成为了共产党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在那段红色时光,涌现了不可枚举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牢记使命、奋勇前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大洋镇从未停止过步伐。

一、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学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那段革命时光里,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甚至于生命都朝不保夕。但是条件未成,革命现行,即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军队,百姓自发上阵;没有食物,就以树皮充饥;没有枪支,就以守为攻。长期以来,这种首创精神融入进大洋人的骨血里,也为后来的大洋水库建设打下了根基。

几乎全缙云人都识得大洋有座水库,以防洪为主,兼具发电、灌溉、供水等功能,水质清澈,游鱼可见,水波粼粼,是难得的避暑胜地。但是对于大洋水库的建设史,却鲜少人知道。在如此挺拔的高山,去修一座水库,去建一座防洪堤,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几乎是一项难如登天的工程。但是,大洋人做到了。忠于人民的领导、苦干廉洁的干部、淳朴能干的百姓,组建成一支建设队伍,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政下,早出晚归,无人叫苦。没有物资供给,就集思广益、就地取材,捡铁钉、挖石块,掘泥土,再远的村落,积少成多;没有运输工具,就用人力填补,运泥土、挑重担、拉满车,干部带头,民工争先,蜿蜒成一条火龙;没有防冻设备,就用人心共暖,家家户户献棉被,严严实实盖大坝,坚决不影响工程进度。黑白的纪录片上,每个人的笑脸却是那么明亮,这种敢于想、敢于拼、敢于做的首创精神也凝聚成了大洋水库建设中的另一份财富。

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发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革命中,考验无时无刻不存在。面对生命的压迫,有人选择了奋起;面对叛国的诱惑,有人选择了忠诚;面对无尽的战火,有人选择了坚定。1935年正遇全国革命低潮时期,红军挺进师来到浙西南,在粟裕、刘英率领下,他们坚定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短短三年里由小变大,将星星之火燎原到整个丽水。时代更替,在高速发展的现下,这一份奋斗精神仍然是“丽水之干”最有力的保障。

自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拉开帷幕,大洋镇的全镇干部及百姓,牢记“大洋水库”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去实现这个寄托着库区和全县人民的“世纪之梦”。大洋镇作为“主战场”,一方面苦心谋划、不懈争取、坚守信念,不断推进前期的项目审批环节;另一方面振奋精神、众志成城、分秒必争,全体打好征地移民安置攻坚战。“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改变了大洋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发展,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坚持持续发展、绿色先行的“两山”精神

《论持久战》是主席在总结抗战初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浙西南”革命作为红色革命的缩影,“咬定青山不放松”,在风雨如磐的岁月,打出了一条浴血奋战之路。革命尚且如此,发展决不能草率。打仗之时,我们见证过红军长征,经历了农村包围城市,坚持“留得青山在”的原则。发展当下,丽水也同样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以可持续发展观,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大洋镇作为典型的高山乡镇代表,经济发展曾一度受到极大的局限,单一的农作环境、古板的销售渠道、落后的生产设备,都使“乡村振兴”变得遥不可及。但是守卫这一方绿土并不意味着只吃老本,贯彻“两山”理论更不是指不发展。近两年,大洋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主抓手,以“六边三化三美”“五清”“三改一拆”作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作为落脚点,关注群众身边的“脏乱差”,了解群众的需求,倾听群众的心声,实行“厕所革命”“庭院整治”“六乱整治”“镇貌变脸”等行动,推进全域整治,成功提升了大洋“硬环境”。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在一番洗礼后,大洋镇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开始了项目建设的热潮,并在“高山清凉小镇,云中石韵家园”的理念下,引起在外游子的浓厚乡愁,纷纷返回故土进行创业投资。于是,人闹了,村富了,山美了。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共产党人永远年轻,革命精神须臾不能忽视、不能丢弃、不能丧失。”大洋镇将不断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掀起“大洋精神”革命的热潮,勇当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探索出一条属于大洋的康庄大道。

天津红色资源润心式思政课观后感7

寻访历史遗迹,重温红色经典。在学院党总支的组织带领下,怀着对红军的敬仰和对红色文化的崇敬之情,认真观看了《红色故事汇》的几期节目,主要有南昌起义、三湾改编等红色经典。那一段段耐人寻味的红色记忆,一个个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感人瞬间,一暮暮场景以真实、生动的力量打动我着的心,一次次地感触着我!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于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的带领下,在江西南昌发起了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为解决党难以掌握军队的问题,在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故事不多,感触颇深。此次观看红色文化,让我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时让我也进一步接受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质和艰苦奋斗、勇敢创新精神的一次深刻洗礼,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形象深刻地领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生活和战斗的风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我们的革命先辈既要克服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又要面对国民党的大势围剿,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回想当下的我们广大青年,更应向革命先辈学习,珍惜机会与时间,刻苦努力学习!当然做为一名当代青年,我深知,不仅要学习红色文化,更要传承红色文化、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要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崇高品格,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跟党走,好好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科学知识,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不断武装自己,强化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把对党、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天津红色资源润心式思政课观后感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革命精神是国家发展的精神纽带,追寻红色记忆,我们要坚持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将红色文化的思想精华和精神魅力,注入到学习中,传承到事业奋斗中,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理想信念之“魂”,涵养核心价值之“源”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历史昭示着未来发展的方向,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预判未来。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学习-、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才能大踏步走好今天的路。未来的道路曲折艰险,但革命精神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的底气。

传承红色精神,永葆生命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传承革命精神,就是学习英雄前辈的事迹,不怕吃苦,不畏艰险的精神。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折射着英勇不屈的人性光辉和顽强的生命力,一首首红色歌曲,一幅幅历史的画卷,一页页文献就是党性教育的教材,将红色基因注入每一个时代人的血液。有了红色基因,共产党人才有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坚定理想信念,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不忘初心使命,传承革命精神。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人民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党在长期的不懈努力中,为时代烙上深深的红色文化,这是我们党昨天、今天、明天的精神纽带。建党初期的红船精神,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创新精神……薪火相传、一脉相承革命精神,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实践反复证明,奋斗的青春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最美丽的风景。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平均年龄才27.7岁。红军长征时的军团长,平均年龄才25岁;一线作战的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才20岁;14岁到18岁的小红军战士占到60%。陈树湘作为当时青年的杰出代表,转战闽、赣、湘等多省,临危受命,屡建奇功,牺牲时才29岁。无无数英雄在每一条战线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事迹。

共产党人要弘扬英雄前辈不畏艰险的精神,勇担历史重担,锻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担当精神,保持自身的纯洁性,知识武装头脑;发扬钉钉子精神和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天津红色资源润心式思政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为时代育新人》思政大课观后感10篇

2022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13篇)

观看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有感心得体会(15篇)

2022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启迪10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感悟(11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十篇

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课学生观后感5篇

2022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精选7篇

2022“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12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11篇

14989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