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京剧的感想600字(2)
当我们在台下,看到京剧演员帅气地翻着一个又一个的跟头时,心里是由衷地羡慕,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演员平时也肯定训练得很辛苦,真是了不起!
这次观看的这部京剧,真是改变了原来在我们心中京剧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部京剧!
观看京剧的感想600字4
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观看京剧的感想600字5
陪奶奶看京剧节目的时候,有一出京剧叫《朱砂痣》。
乍一听戏名,我想起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那段关于朱砂痣的描写: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只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当时还有些纳闷,京剧是国粹,很多戏剧都是很久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而张爱玲的小说才是近代的,这戏剧应该不是和她写的朱砂痣有关的吧。
果然,戏剧一开展,我就发现我想的太远了。
戏剧中的朱砂痣,讲的是一个姓韩的太守,告老返乡后,因着是孤家寡人,所以让媒婆帮说一门亲事,再讨个妻子,生个孩子延续香火。
可媒婆竟是帮他找了一家有夫之妇的人家,那位年轻妇人的丈夫外出做生意,回家后便生病了,因为看病花光了积蓄,丈夫的病也不见,媒婆竟找年经妇人的丈夫给他的妻子说媒,说卖了钱也可以给他看病,而且如果他的病治不好,他的妻子的后半生也有了着落。
这一段的剧情,怎么看着,都有点儿觉得媒婆不道德。
后来妇人嫁给太守,洞房花烛夜时,太守问了年轻妇人的家境,听闻她是卖身为夫治病。心存仁厚的太守竟是烧了婚书,不仅让妇人回家去与丈夫团聚,不收回聘礼钱,还额外地送了年轻妇人一百两银子给夫君治病。
好人总归是有好报的,年轻的妇人的夫妻有了银子治好了病,上太守家登门致谢。知道太守没有子嗣,年轻妇人的丈夫决定帮太守买一个孩子。
做为一个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年轻女人的丈夫很快就为太守买回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
在小男孩与太守相见后,几经询问,太守竟意外地发现,这个买回的儿子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新生儿子,两人不仅相貌形似,而且小男孩的脚心有一颗朱砂痣,正是太守当年记忆中的自己儿子的脚心的胎记。
太守为人正直,不夺人所爱,仗义施财,他的好心,终是得到了好报。
观看京剧的感想600字相关文章:
★ 中国戏曲的观后感
★ 中国戏曲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