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白蛇传观后感5篇(2)
唉!看的我,想哭,哭的我也是稀里哗啦的,这个厅里的人有几个都哭出来了,说实话我也是很感动!这个片子可以逗得你记不得笑了好多次,也可以让你忘记你到底哭了好多回!全半段搞笑,后半段感人!看了白蛇传说,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爱情是至死不渝的。但是现实又是残酷的!纠结啊!爱慕,嫉妒,恨!写得挺入情生活在幻想中的孩纸,你伤不起啊难道你伤的起小男孩就是感情丰富啊,呵呵,象我好象笑倒蛮好笑,哭么好象没哭。[发帖际遇]:世界有爱今天去健身房锻炼,花了5点威望.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个塔里一个塔外!
白蛇传的观后感4
《白蛇传说》最初定名为《法海传》,本有着势将这个具有极大争议的经典人物好好解构一番的势头,可是成片里的法海特点不是非常鲜明,唯一有突破的地方,就是法海更多人性化了,法海这里是一条纵线,横线是白素贞与许仙的邂逅,小青与能忍连暧昧都谈不上的,只能说勉强的惺惺相惜,还有一帮绝对能够叫得上名字的演员客串的群魔乱舞,唯一让我觉着欣慰的是,林峰饰演的许仙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天到晚爬山采药,怎么可能像叶童一样细皮嫩肉,敢于像李时珍一样尝遍有毒无毒的百草,怎可是《青蛇》里吴兴国那样怯懦,可是《白蛇传》的故事经已在观众心中烂熟于心,打区域性的创新又怎可统领大局?
只能说,《白蛇传说》的商业意味太明显了,甚至有点欲盖弥彰的感觉,它试图从各个层面上的进攻,降低晦涩繁琐的文化背景理解程度,再一次普及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武侠片《关云长》是这样,张纪中的《西游记》是这样,叶伟信的《新倩女幽魂》也是这样,按照常理发展角度,翻拍电影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深刻,之所以有了急功近利,电影的视觉效果与段落式主义才决定了如今的不少电影都朝着感性方向走,《白蛇传说》里,单独拿出几个章节来看是非常出彩的,李连杰降伏蝙蝠妖那段CG运用的可谓完美,甚至可以成为华语魔幻英雄片的典范,这种理念坚持到了水漫金山寺一段,未曾脱节,惊喜连连,而从人物刻画来说,能忍变妖,许仙不顾一切攀登雷峰塔寻找解药,都增添了很多戏剧化效果,但无奈这些情节都没有形成很好的环环相扣的局面,都是以小品式的方式来走,该来的传统段子总会来,即使你打了几分钟瞌睡,醒过来之后依然可以和你周围的朋友赌一把看看你猜的准不准。
我想,电影本身是想为法海翻案的,他放了青蛇一码就证明了法海的良知,他将法器交给许仙若不是后者破坏,也无关痛痒。按照李碧华的思路讲,法海身上具备了集权与人权为一体的特征,要看你怎么来定义法海的立场。其实《白蛇传说》里有很多情节,都暗中为法海的大彻大悟做铺垫,许仙与白蛇的勇敢相爱,能忍变成蝙蝠妖拯救青蛇,其实都是提示线索,可是编剧依然选择传统段落来作为整部影片的结尾,就崩怪这些铺垫完全是铺张浪费,法海最终不是落得个吃力不讨好的局面,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痛骂雷峰塔和法海覆灭是“活该”,那我们是不是也要为不解人情和毫无动机来由的法海大怒不平呢。
白蛇传的观后感5
这部《白蛇传》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民间流行的四大传说之一。现今流行的版本多数并非是原版的《白蛇传》,是经过几百年流传加工的版本,内容与原版白蛇传略有差异,但大体都保留了故事情节,这并不影响原版的艺术效果,毕竟又没人敢说原版的一定就是最好的,能经过劳动人民筛选下来的故事,想必也有一定的价值。不过言归正传,都是文学的光芒,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无非是站的角度不同罢了。废话少说,既然是读后感,重点自然在一个“感”字,下面就来说说我个人的感受。
故事的情节乃是众所周知。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白素贞,又被叫做是蛇妖,因为她本是在人间修炼了上千年的蛇精,最后幻化成了人型。另一个主人公是许仙,他只是人间的一个凡夫俗子,是一个书生,既不会呼风唤雨之术,又手无缚鸡之力,一次山上采药遇见一条危难的白蛇,变动了恻隐之心,救了这白蛇,这白蛇便是前面说的蛇妖白素贞。于是白素贞感激在心,幻化成人型,来到人间,和许仙搭讪,在一间药房里作卖药生意,四周的邻居都来向他们买药,生意也算红火,小日子过得很甜蜜。可好景不长,雷锋山上有一和尚,名曰法海,曾是天上仙池里的一只乌龟,一日吕洞宾在宴会上不小心吐了一颗汤圆,这颗汤圆被池里的白蛇给吃了,增长了五百年的功力修为,而乌龟法海却因没抢到而怀恨在心,一直想报复这白蛇,见这白蛇下了凡间,幻化成人型,自己也跟了下去,成了寺庙里的一个和尚法海,于是便处处想要迫害这白蛇。他一日下山为寺庙买药时,发现了白蛇,心中察觉白素贞不是凡人,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仇人蛇妖。于是便趁白蛇不在之时,偷偷告诉许仙这一事实。许仙当然不相信自己贤惠温柔的妻子是一条白蛇,也没去在意这回事。到后来就有了大家知道的故事:许仙偷仙草,水漫雷峰塔,雷峰塔镇妖的故事.........
最终还是分开了,人妖殊途,两人本不是同一界,蛇妖是妖界的,而许仙是人界的,分开也是天经地义的,在龚琳娜的歌曲《法海不懂爱》中,也有一句是:“法海你不懂爱,雷峰塔会掉下来”,也歌颂了这段凄惨的爱情故事。这么一段美好的姻缘就算是走到了尽头。
现在来看,这暴露了旧社会封建迷信的腐朽思想和礼教制度的残酷无情。好像法海真的是一个心肠恶毒,冷酷无情的恶人的典型,但其实这是人们认识的片面,把一切的责任都怪罪在法海一个人的头上来,这就一定对吗?答案是否定的,法海是礼教制度的代表这点不错,可把“恶”戴在他的脑袋上,如果他现在他真的活在这个世上,听到别人这么说,估计也会觉得冤极了。抛开他和白蛇的个人恩怨不谈,他站在一个法力高深的得道高僧角度,代表六界规矩来终结这段姻缘并没有多少的过错。这并非是说法海行为是正义之举,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在回顾时要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全面地评价。
白素贞和许仙两人恋爱本身并无什么错,错就错在这两人的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许仙并不知道白素贞的真实身份,本身无罪。可白素贞自己就不同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和许仙在一起,但仍要坚持下去,其实也能理解。是非恩怨,难分难解,历史上总有人为此争论不休。是的,在爱情的美满和世俗的制度这个天平上,硬要选择出一个绝对正确,绝对合适的方面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屈服在封建礼教制度之下,在如今都难以抉择,更何况是一对在热恋中的恋人呢?法海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即人妖不同路的角度来处理的,这么说来,法海所作的决定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这个民间传说,之所以会放出文学光芒的原因,除了给人以思考和启示以外,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也必不可少。《白蛇传》这部作品能被人们传诵至今,原因自然不会仅仅只有这两个,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原因。正是这些各方面的成就,造就了《白蛇传》的成功。“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相信大家在阅读完这部神话传说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