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的观后感参考

关键词: 红色电影,红色电影观后感,红色电影观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红色经典作品充满了革命激情,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宏伟历史卷轴;它描写了中国人民为抵抗压迫,追求民族和个人解放,建立美好社会制度而进行的生生不息斗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红色电影观后感.,欢迎查阅!

红色电影观后感.1

观看电影《第一书记》的过程中,我以泪洗面一个多小时。我为沈浩书记“五哭”,哭他为村民服务的志向,哭他为村民做事情的艰难,哭他工作家庭两头难的处境,哭他没有同事理解、被边缘化的寂寞,哭他忍辱负重、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

哭沈浩为村民服务的志向。沈浩是一个老实人,在安徽省财政厅十八年原地踏步,与其混光阴,不如为大多数人干点事情,于是他选择去凤阳县小岗村,这个中国十大名村之一,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来实现“小岗与自己的突围”,让业绩去证明自己还能干事,靠实干的业绩来实现自己仕途的迁升,实现小岗与自己的“双赢”,本无可厚非。可是,善良的人,永远第一位想着的是别人的痛苦,看到住在非人住所的困难户,他动了真情,他愿意为最受苦的穷苦农民过上好日子而奔波,他愿意让他们切实得到实惠,愿意留下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辛苦辣,什么时候种麦子什么时候收麦子,他都门清,显然,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哭沈浩为村民做事情的艰难。为了讨回被德福私占的铲车,沈浩急于求成,他通过起诉法院,想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村民公共财产。但是,他打了“地头蛇”的脸,德福认为沈浩是撕破了他的脸皮与他打官司,黑夜派几个人将沈浩打得鼻青脸肿。看到这一幕,泪水哗地从双脸流下来。我想起自己2004年的艰难。我有过同样的人生经历。在北京海淀区一个有三千户户籍、分散成四个居民院的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兼书记,各种冷言冷语、三教九流我无不一一领教和熟悉。小到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大到社区矫正、低保户管理、下岗再就业、市民素质提高工程,无一不操心。只要你愿意管,永远有干不完的事情,听不完的倾诉、抚不平的心理,永远有人对你满怀希望,希望通过你,他能养家糊口,她的企业能赚到更多的钱。“按下葫芦浮起瓢”,是我对当时那样一个三城区交界(海淀区、宣武区、丰台区)、人口复杂的社区最真实的描述。那是社会的最底层,沈浩那样高大魁梧,一样面对挨打受气的局面,何况我辈?被人写信表扬过,拥戴着当作最后的救命草,也被“地头蛇”打骂过。那时,我感叹世道的艰难,“北京那么大,哪儿是我安宁的去处?”我在冰冷的长安街头仰天长问。那时,看着我哭成泪人,爱人将我搂在怀里,安慰我说:“咱们不干了,有我吃的.,一定有你吃的。”女儿用小手擦着我脸上的眼泪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替你报仇。”哪有什么仇呀?我破涕为笑了。几年后,一切的人和事,像飞奔列车上所看到的风景,往后倒去,跃出了我的视野。而沈浩,用男人的肩膀执著地扛起小岗一方天地,忍辱负重,用生命书写大写的人。也许只有如我这般经历过的人,才在灵魂深处懂得他的不容易,才会在北京青年宫影院长泣不止,为天下的好人痛苦失声。

哭沈浩工作家庭两头难的处境。一个城里人到农村工作,生活上的不适应可以忽略,但要干出成绩,不受罪绝对干不好。长期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对小岗村他是不知疲倦的骆驼,是福星,对他自己的小家庭,他是旁观者,上不能奉敬年逾九旬的老母,中不能与妻子分享天伦之乐,对女儿不了解,没时间关心,他又是小家庭的“灾星”,是一个家庭的失望。而他本身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我不得不联想起李密的《陈情表》,那位大孝子的选择,同样是孝子的沈浩进退之间,处境太难了。

哭沈浩不被同事理解、被边缘化的寂寞。当官的不做事,做事的不当官,已经够他去平衡心理的了。能干事的永远就让你享受干事的快乐,其他一切与你无关。其实,小岗村每发展进一步,他就被财政厅边缘化一步,离他升职的愿望就退一步,那是不争的事实。

哭沈浩舍小家顾大家的胸怀。没有博爱的情怀,就不可能在小岗待上一届,又一届。他割舍了老母和妻女的爱,他割舍了他升职的台阶,他割舍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后将自己定格在小岗村了。哭后,臧克家《有的人》一直在耳边: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红色电影观后感.2

影片中的薛长山是一个高智商犯罪分子典型,他拉笼并腐蚀警察老覃的儿子覃辉,无形之中给警察办案设置难度,不管是破案的技术手段,还是情感考验于警察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从中倒是可以看出歹徒与人民警察的关系已不再是以往的水火不容,阶级壁垒森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黑白不是分明的,敌我的界限也是模糊的,人物的结构关系更为多维,情感纠葛也就更趋复杂,正是这种高格局的摆布和叙述套路的灵活运用才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实可信。

电影一开始便将护林员李长山之死的场景给推了出来,观众自然会感到好奇,急切地想弄清其死因。因为影像画面本身就有多方面的叙事功能,尽管图像本身的叙事能力不能与语言文字的叙事能力相提并论,但图像的叙事功能以及图像的视觉效果的确会对整部电影叙事产生很大影响。

李长山落水而死的凄惨画面与湘西美丽的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大文豪沈从文构建的是一个古朴自然而又神韵无穷的人性神庙——“希腊小庙”,其笔下的湘西是宁静而美好的。“笔墨当随时代”。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商潮涌动、信仰迷茫、物欲横流,方显人民警察本色。在此部电影编剧颜永江与杨盛眼中的湘西美景可与沈从文笔下的相媲美,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描绘的这幅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风景中却隐藏着罪恶。换言之,人性的希腊神庙中也有不和谐因子,如文物贩子薛长山之流为了金钱铤而走险,杀人灭口,丧尽天良。而且,此画面还与影片末尾老警的壮烈牺牲形成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相异之处是前者凄惨,后者悲壮,且更加震颤人心。

作为一部侦探片,其间科学理性的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探寻李长山死因的过程中,巧设迷障、智布迷雾是必须的。但是大篇幅的破案分析往往给观众以枯燥之感,也就难以牢牢地抓住观众的眼球。于是,智慧的编剧颜永江与杨盛除了在影片中努力激发观众急欲知道“死因真相”或“凶手是谁”等愿望之外,还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想方设法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二是加大人情味的投入。这样一来,使得影片具有新颖之感、陌生化之虞,理所当然能攫取观众的眼球。

电影是以直观的、具有物象性的“影象语言”来“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听述者”的参与与理解基础上的。在调查李长山之死的真相时,老警覃麦生的思维逻辑,实际上就是观众的思维逻辑;老覃分析、判断、推理实际也是观众的分析、判断。老覃在影片前部分钻进被盗的墓穴内提取了脚印及烟头,在后面的审讯中,就不必详细地交待破案的点点滴滴了。在短短几分钟的审讯画面中,通过几组镜头快速切换就概括了作案的全部过程及破案的结局。

电影作为限定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对时间的把握要恰到好处。因此,影片在“讲述”时,需要对事件过程作大量的压缩、省略与概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故事,而故事中被省略的部分,就只能依靠观众的“意会”来补充。现实生活中办案程序应该是这样的:警方首先得认真且耐心地搜集证据,接着形成证据链,最后才能让公众信服,并让犯罪分子伏法。如果移植到电影画面中去后,由于受时空限制,就必须屏蔽掉一些现实逻辑关系。如《老警》中的老警审讯王大方时,并没有将王大方烟嘴中所含的DNA与现场提取的过滤嘴中所含的DNA进行比对。还有,王大方鞋子与鞋印的比对、胖娃的指证等程序都给省略了。正是电影艺术的这种省略与概括,才使得《老警》具备了驾驭复杂故事的能力,并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

电影《老警》除了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之外,独到之处是因为富含人情味,特别是“大义”的摄入才具有“心魄”的力量。老警覃麦生对李长山妻儿实施人文关怀提面已提及。在小说结尾,犯罪分子薛长山困兽犹斗,将绑在身上的炸弹引线拉开。在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老覃大叫着纵身一跃扑向了薛长山,一把将他紧紧地抱住,两人摔倒,就势滚向了远处。”

32779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