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进博会的感悟和体会范文参考5篇(2)
五是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既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在本届进博会上,各参展国在充分展示本国轻工业、重工业、化工业等传统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的同时,还着力推介了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精美的世界文化遗产等文化产业。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待提升。通过进博会这个窗口,既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很好产业发展前景这个有利条件,也让我们意识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于我国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领域,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种类,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海进博会的感悟和体会4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苏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各国受疫情困扰,经济普遍负增长背景下,进博会为各国经济发展与商品及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市场,也为各国‘抗疫’提供经济支撑,这是某种程度上的特殊‘公共品’。”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表示,“后疫情”时期,能够在线下举办进博会反映出中国在“抗疫”方面确实取得了重大成效。“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一些问题,包括医疗产品的安全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进博会能更进一步地把各个制造商聚合在一起,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如期高质量办好第三届进博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深度融合互动,也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局长王炳南日前表示。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孙立行认为,第三届进博会将成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载体。“需求升级方面,它(进博会)是以内促外的‘发动机’;供给方面,它是以内促外的‘推进器’;金融开放方面,它是以内促外的‘加速器’。”
孙立行强调,第三届进博会的举办将继续扩大进口,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实践突破和力度创新。“中国是贸易大国,要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扩大进口是必由之路。”
王健也表示,进博会是中国对外开放,推动全球化发展政策的“宣誓平台”,是凝聚、推动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的思想交流平台,是一个“大聚会”。“对于全球化发展,中国一直说要有更大的包容和共享,我们不光是进口很多先进国家的技术,同时也是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国家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实现共享。”
进博会是世界级的“会客厅”。“外商投资需要了解东道国的情况,通过进博会的召开,让外商投资者‘眼见为实’,现在我们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会让外商投资者感觉在上海、在中国做贸易更加便捷了。进博会不是独唱而是‘合唱’,是和世界的‘大合唱’。”孙立行指出。
上海进博会的感悟和体会5
在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在多国肆虐的当下,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依然在上海应约到来。本届进博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11月4日在上海举行。路透社11月2日报道称,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将利用这一机会展示其经济韧性。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博会的如期举办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中国已经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恢复过来,也表明中国以开放和共赢的精神在推动全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决心。
进博会成为“首发”舞台
本届进博会的主题为“共天地、同风雨、聚进博、享机遇”,官方数据显示,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比上届增加14%,参展企业质量更高,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意愿更强,“回头率”超过70%,更有数十家企业已连续签约未来三届。本届进博会共设置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汽车展区、技术装备展区、消费品展区、医疗器材及医药保健展区和服务贸易展区等六大展区。韩国《每日经济》11月3日报道称,今年进博会的展示面积比去年明显增加,但目前基本被抢占一空,很多企业产品的口号都是“世界首发”或“中国首发”。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截至10月26日,上海海关已累计受理完成284批次、逾2397万美元的第三届进博会进境展览品通关放行。在今年特殊形势下,本届进博会主重点邀请有明确采购意向的专业观众到会,即便如此,各地采购商报名组建39个交易团、近600个分团,注册单位11.2万家,注册人数达到40万人。本届进博会专业采购商实力雄厚,报名注册的采购商中,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达到2238家,年进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近1400家。
在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设置展台的日本企业兄弟公司将展出打印机、扫描仪、激光喷码机等一系列“拳头产品”,兄弟(中国)董事长尹炳新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前两届的磨合,主办方和参展方都进入了状态,“我们要展示还未在中国销售的激光喷码机,从以往的经验来说,如果要进口这样的产品,耗费时间长,牵扯的部门多,企业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但进博会采用了进口一站式的服务,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尹炳新表示,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催生了很大的商机,进博会上有很多的中国各地政府和企业采购团会来,这为企业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各国企业抓住“中国机遇”。
认可中国防疫成果与经济活力
参加本届进博会的国际企业既有福特汽车、路易达孚、高通、罗氏等连续3年参展的企业,也有耐克公司(如图)、历峰集团和迅销集团这样的新参展商。有不少分析提到,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很多大型国际展会都按下暂停键,进博会却能够继续吸引“新朋老友”的到来,离不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
法国美妆巨头欧莱雅已经连续第三次参加进博会,在本届进博会前夕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欧莱雅首席执行官让-保罗·安巩对中国经济表达乐观期待,“中国消费市场比全球其他地区的复苏更稳健,展现出极强韧性。”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欧莱雅集团全球销售额下滑,但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却逆势上扬,前9个月同比增长达20.8%。安巩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不会动摇”。
“今年中国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博会意义也更为特殊”,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它切实传递着中国推动进一步开放,打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决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期待继续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塑造更具韧性和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未来。”
“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3日报道称,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盟主席维塔利?曼克维奇表示,今年大约有10家俄企参加进博会,其中包括俄罗斯最大的气泡酒生产商Abrau-Durso,和生产软饮料的公司切尔诺戈洛夫卡。《哈萨克斯坦实业报》11月2日报道称,35家哈萨克斯坦公司将在食品领域展示产品,一批真空包装的牛排已经运到展会现场,参展公司负责人安达尔金表示:“美国和澳大利亚牛排在中国非常受欢迎,作为中国的邻居,我们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同时哈国葡萄酒也首次亮相。
在新冠疫情冲击国际贸易之际,上半年韩国对华出口依存度由去年的25.1%略增至25.5%。本届进博会上韩国除大企业参展,特色食品饮料、时尚美妆和医疗保健品也将登陆上海。“在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后,中国反而开始举行大规模的进口商品采购活动,以促进更多国家共享中国发展红利。”韩国《朝鲜日报》11月3日报道称,第三届上海进博会和随后的双11网购节将展现中国强力内需市场和消费能力。
2020上海进博会的感悟和体会范文参考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