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
今年4月,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迎来30周年辉煌里程碑,12月,我们举行了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为的就是庆祝浦东取得的成功。今天小编整理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1
浦江之东,活力涌动。
每秒,上海证券交易所平均发生交易2380万元,年交易额全球排名第四,总市值排名第三。
每天,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吞吐集装箱超过1万标箱,世界最大单体全自动化智能码头昼夜繁忙。
每月,张江科学城里诞生约300项发明专利,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断集聚。
挂牌成立一年多,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吸引投资突破3100亿元。
开发开放30年,浦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2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万亿元,成为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
今天的浦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强化功能优势作为核心关键,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奋力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示范区,努力在新发展阶段走在前列,奋力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奇迹。
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强化金融资源全球配置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积极配置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资源,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提高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是配置全球资源的关键所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浦东坚持在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带动力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
——打造金融机构集聚新高地。
今年初,安联(中国)保险控股公司在浦东开业,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公司副总经理陈良认为,这体现出浦东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
经过多年发展,浦东新区在外资法人银行、外资再保险机构、合资证券公司等多个细分领域集聚度排名全国第一。
“浦东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投资兴业。”曾在美国华尔街工作多年的陈良如是赞叹。
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张红介绍,上海正持续推动我国金融开放新措施在浦东率先落地,集聚一批首创性、功能性金融机构,打造金融机构集聚新高地。
——提高金融业国际影响力。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保险交易所……浦东集聚了股票、债券、期货、保险、信托、外汇等10余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一些交易品种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
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 “沪港通”“沪伦通”,开通中日ETF互通,实现内地资本市场与境外资本市场交易连通;与外国资本市场共建了中欧国际交易所、阿斯塔纳国际交易所。
金融业务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14年,上海自贸区率先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跨境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深化,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持续增长。今年9月,自由贸易账户又获准支持上海发展离岸经贸业务。
——提高辐射带动力。
今年前三季度,科创板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为113家和274.6亿元;实行注册制后,企业从申请、审核到上市平均用时5至6个月,较A股主板大幅缩短。
浦东新区政府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呼应长三角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推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十大服务功能。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努力实现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从无到有的跨越,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形成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谆谆嘱托,言犹在耳。
浦东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在强化创新引领上下功夫,以张江科学城引领上海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着力夯实基础研究厚度,构筑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热土,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努力成为全球创新版图重要一极。
——筑牢科创地基。
应用于我国高铁建设的高性能铜合金接触线、实验发现外尔费米子、创新抗癌药泽布替尼……这些领域各异、看似并无关联的科技创新成果,得益于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的有力支撑。
浦东瞄准国际前沿,聚焦科研重器,筑牢科创“最先一公里”地基。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10个大科学设施建成或在建。“浦东将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大科学设施集群,为基础研究提供高能级平台载体,夯实基础研究厚度。”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说。
有了基础学科“深蹲蓄力”,技术突破就能更好实现“起飞跳跃”。上海光源建成开放以来,围绕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与产业核心问题,为用户提供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大科学研究平台,原本无法做或需要出国排队做的分析工作,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利用上海光源,在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能源与环境科学等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优化创新生态。
“张江人工智能岛解了我们燃眉之急。”钛米机器人公司负责人潘晶还记得几个月前“心里那个着急啊!”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公共交通等场所对消毒机器人的需求激增,但公共场所消毒机器人与公司此前开发的医院消毒机器人有很大不同,他们不知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机器人性能。
后来,潘晶和同事利用张江人工智能岛上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优化机器人算法,很快开发出适合公共场所消毒的机器人。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这样的故事经常上演。在这里,从创新实验室、算法算力支持,到投资基金、孵化器、项目实战空间,约百家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享受到张江集团和微软等龙头企业提供的服务,实现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高效对接,畅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链条。
“未来,岛上还将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形成以约20家大型企业驱动的开放式创新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发展。”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说。
放眼浦东,从170家创新型孵化器、两家科技企业加速器到190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从55亿元科创母基金到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一片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热带雨林”正在加速成长。
——吸引八方英才。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
浦东引进人才总量达145万人,约为浦东常住人口的1/4。宜居、宜业,是不少创新创业者对浦东的评价。
率先试点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制度、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优化外国毕业生就业准入制度……近年来,浦东创新出台一系列首创性突破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综合环境。“在浦东,能够专心做事、安心生活。”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森常隆说。
培育创新企业集群,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
“第一架C919大型客机就在这儿总装下线,前往浦东机场首次飞上蓝天。”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大勇自豪地说。
大型客机是先进制造业中的一颗明珠。依托大飞机产业,浦东新区汇集起商用飞机设计研发、总装制造、试验试飞等产业环节,打造我国大飞机产业集群。
浦东瞄准国家战略急需、浦东有基础的产业种类,瞄准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关键材料等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聚焦发力,打造战略领先的现代产业集群和充满生机的创新企业集群。
——主攻六大硬核产业。
累计上市Ⅰ类新药10个,占全国19%;260个Ⅰ类新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占全国20%以上;创新医疗器械8个,占全国9%……浦东生物医药创新研发能力优势显著。
作为“数据港”基石产业,浦东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近5年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2%,从业人员达25万人,涌现出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行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
“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已经成为浦东的名片,也是浦东未来的主攻方向。当前,浦东正在全力实施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功能优势、土地效益、服务效能五大倍增行动,推动这些重点产业全部达到千亿级规模。
——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集超市、餐饮、电商、物流为一体,这样的‘新物种’没出现过,该如何办证?”盒马(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丽说,盒马鲜生创业伊始,公司担心过“准生难”。
让沈丽欣喜的是,浦东创新准入监管,为企业颁发营业执照,支持新业态发展。如今,盒马鲜生已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一抹亮色。
今年4月,上海提出在12个重点领域发展新经济形态、培育产业新动能,浦东在电商零售、“5G+”等领域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金桥5G产业生态园主要聚焦“5G+未来车”“5G+智能造”“5G+数据港”三大产业,已吸引了华为上海5G联合创新中心、上汽联创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5G标准开放实验室等四大功能性平台落户,约5.5万名5G人才纷至沓来。已有42家企业和重点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额达130亿元。
目前浦东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产业占比达77.3%,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4%。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2
3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上海浦东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就作出清晰论断。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这是浦东肩负的国家战略,承载的时代使命。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
30年来,浦东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荆棘中闯出一条条新路,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53个“第一”,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浦东的命运,让她昂首站在世界面前。时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参与并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早期波澜壮阔的奋进历史,他回忆说,“浦东开发者提出了一句自勉的口号:‘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还把这句话贴在食堂,时刻提醒大家”。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在规划设计阶段采取国际咨询方式,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理念,树立了新标杆。因为这份坚持,才有了今天世界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汇聚陆家嘴的功能集聚,才有了这里的崭新城市天际线。站在浦东陆家嘴环形天桥“明珠环”上,环顾林立的高楼,可以感受到这座永不停歇的金融城在不舍昼夜地为中国经济畅通血脉、激发活力。
浦东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聚集、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集聚上交所、期交所等要素市场,强化了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将海港、空港打造为世界级枢纽,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三;通过发展服务贸易、高技术产品贸易等高能级贸易,不断增强全球贸易资源配置能力……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浦东拓荒者筚路蓝缕、奋勇拼搏、敢闯敢试,他们的奋斗精神、责任担当,激励着今天的开发者更好地发挥突破攻坚与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说,“浦东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国际效应。从‘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到陆家嘴规划设计阶段国际咨询,到保税物流园
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项开放举措的实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
“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
7年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在浦东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片只有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被寄予厚望:对标最好水平、最高标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取得显著成效。
7年来,上海自贸区经历了扩容和设立临港新片区,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极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切实改善了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还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等领域形成了310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让世界最为关注的是,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负面清单从190项减至37项。目前浦东95%以上的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截至2019年底,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超过2700个。
特斯拉项目曾创下全国制造业项目落地新速度,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盛赞这一“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这得益于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体现了这座城市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
让自贸区企业感受颇深的是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成果。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改革,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极大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全球著名的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浦东,生物制品对通关速度要求特别高。检验检疫部门通过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帮助企业实现申报无纸化,物品从空运抵沪到交付用户从一两个月缩减至四五天。
全球金融界关心的是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服务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制度创新成果。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交易,成为我国境内上市的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是中国期货市场的里程碑。
“FT”是自由贸易账户的缩写,该账户体系是一项金融基础设施,构成了一个金融领域的“特殊监管区”。截至2019年底,浦东已开立FT账户13.2万个,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累计达到38112亿元。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成果更是引发广泛好评。自2015年“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来,浦东新区按照四种改革方式全面落实共198项改革事项。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的企业满意度调查显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出后,对行政审批改革满意的企业占比达到92%。
政府监管既要放得开也要管得好。浦东进一步探索形成了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六个双”政府综合监管机制。自2017年初试点推动以来,已实现对全区所有21家监管部门和108个行业(领域)的全覆盖。目前,已有多家因欠薪欠保行为企业被列入监管预警名录。
“面向世界”“后来居上”
邓小平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要“面向世界”“后来居上”,张江完美实践了这8个字。浦东开发初期,国外高科技产业不愿来投资,怕知识产权受损,担心缺少高科技产业人才,导致张江发展的脚步有些迟缓。
岁月更替,如今张江日渐崛起。今天的张江科学城已成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级科技高地,正如硅谷之于旧金山、中关村之于北京,张江科学城正在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增长极。
张江人工智能岛,被誉为“在这里看得见未来”。作为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发展的核心区域,大批跨国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在这里比邻而“居”,相应的创业孵化载体和应用场景已经建成,未来有望建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企业微软去年将其第4家,也是规模最大的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落户于此。实验室项目总监林妙菁说,“在这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资源,这是微软其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所不具备的”。
浦东正着力推进陆家嘴—世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以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和以金桥“5G+AI”为主的生态创新园建设。
浦东有个俯瞰外形像鹦鹉螺的建筑叫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在上海光源助力下,研究团队发现了隐藏80多年的外尔费米子,实现了甲烷的绿色、高效转化,揭示出了埃博拉等流行病毒的感染机制。
以上海光源为代表的一批大科学装置项目在浦东迅速崛起。浦东云集了1万多家创新企业,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园,得益于浓厚的科技氛围。截至2019年底,浦东共有研发机构574家,其中包括霍尼韦尔研发中心、陶氏研发中心等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及总部293家;还有包括北京大学上海微电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所等多家重点院校的专业研究机构。
目前,浦东经资质认定的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已有164家,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逾3500家。浦东还在美国、日本、以色列、丹麦等国家设立创新创业基地。
“朝着7年突破2万亿元的目标推进”
3月26日,《浦东新区促进重点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发布,这是一个科技创新功能优势倍增和产业能级倍增的行动方案。方案显示,到2025年,浦东要培育形成6个“千亿元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为此,浦东将针对重点优势产业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示范应用推广方面分别给予政策支持。
浦东新区科经委主任唐石青说:“我们希望能提高单位土地的利用,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浦东现代制造业高地金桥园区已梳理出54万平方米可转换空间,该园区还将提升可用空间的倍增能级,通过腾笼换鸟,淘汰低效使用的空间载体,将更多可用资源注入到高质量发展中。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5年,浦东工业增加值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到33%。工业增加值从2732亿元增长到4600亿元,总产值达到18400亿元,增加值率保持在25%以上,工业从产值规模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变。
浦东新区6个“千亿元级”规模的硬核产业集群将主要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6大硬核产业集聚区之一的张江科学城拥有“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和项目。
上海科创办专职副主任、自贸区张江管理局局长吴强说,“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发布,实际上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各类投资者,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只要其产品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质,我们就欢迎,就会得到政策扶持”。
30年来,浦东对标最高标准,跑出了令世界赞叹的“浦东速度”,未来的浦东将更加美好。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去年发布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浦东有了新的目标:“朝着经济总量7年突破2万亿元的目标全速推进”——相当于用7年左右时间再造一个新浦东。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观后感3
30年前,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改革开放从何突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30年后,浦东已从一片阡陌农田变为一座璀璨的现代化新城。
30年前,浦东地区年生产总值仅60亿元,2019年达1.27万亿元;人均GDP达22.91万元。浦东,以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浦东如何再出发?4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聚焦浦东开发开放30年《勇担使命再出发》,一起来看↓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3份新“考卷”——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去年夏天,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浦东用7年左右时间,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
浦东
又有了新的使命
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树立改革开放的旗帜
1990年4月18日,开发开放浦东的大幕拉开。
一个多月后,人民日报以《太平洋西岸的曙光》为题,报道了这件“震动上海”“震动中外”的大事带来的“浦东热”“浦东速度”,断言浦东这块土地只要加以开发,就会光彩夺目。
上海建工集团塔吊司机魏根生,从高天流云之上目睹了奇迹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渐次发生:烂泥渡路变身为银城东路,陆家嘴已是高耸入云。云海中,魏师傅和工友们吊起一个个重逾数吨甚至几十吨的构件,不断“刷新”陆家嘴、浦东乃至上海的高度:420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环球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
“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浦东,转瞬就一飞冲天。
金融贸易区规划在了陆家嘴,“可谁都不知道这‘金融贸易区’怎么建设”,首任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安德回忆说。
不知道,就借鉴。1.7平方公里的小陆家嘴地区,向国际招标征集规划方案,开创了中国城市规划史先例。面对经过优化组合的规划方案,英国设计师罗杰斯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