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1200字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白鹿原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白鹿原读后感1
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
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非常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非常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情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非常严厉。然而,人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
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可以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
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们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们所生活的白鹿原虽说有白和鹿两姓,但他们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们共同举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两姓可说是矛盾的统一体。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
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旧时的大知识分子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另一个是不守贞洁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时期曾招生传道。他在故事中是一个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领,可以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预见屡屡应验。最主要的是他对时局的预测。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共产党夺取天下后,他因为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评为地主。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
白鹿原读后感2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两代人的恩怨情仇,最终都泯灭在时代的帷幕中?
故事里,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精灵,一生光明磊落,无论是清末苦心禁烟还是民初劝退军阀、赈灾济贫或是编撰县志,他都是一个两袖清风正气凛然的人。死后却遭到抛尸鞭骨,这是时代变迁的悲哀。
我行而素学为好人,黑娃先是挑战世俗宗法,和田小娥私奔,被族人驱逐,跟着鹿兆鹏闹农协,逃命落草为寇,选择归顺招安并再婚后从善向学,并最终顺应时代潮流参加了起义,命运却再一次与他开了玩笑,儿时的玩伴最终让他倒在了时代的枪口下。
本书中,白孝文更像是被刻画成了父辈口中常现的海兽形象,被鹿子霖利用田小娥弄得声名狼藉性格扭曲,在保安团里进一步被势利权术侵染,乃至后来直接面毙张团长,把起义之功归于个人,假公济私害死黑娃,一个老实本分的农家娃子,最终却演变成了这样的人?
鹿兆海与白灵,年少一同在外求学向上,相知相恋私定终身,最终却因为信仰不同而分道扬镳,而选择了与她有着相同信仰的鹿,兆鹏。白灵是本书中受新思潮影响的年轻一代的典型代表,其为人处事大胆和洒脱招众欢喜。兆海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对白灵执拗的爱恋,最终的结局只不过是一个战死内战沙场的炮灰?。他们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产物,也许他们都是无可指摘的,如有来生,当比翼双飞。
每一位《白鹿原》的读者也许都会有自己的角色看法,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愉悦身心,在阅读中窥见人性陶冶情操。
白鹿原读后感3
如果“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白鹿原》就是中华民族的某段秘史的再现。暂且不论它是否担当得起中华秘史这一重要历史角色,单从卷首引用巴尔扎克这句话来看,作者最原始的写作初衷,已显露一二。
小说中,无论是对历史大背景的再现,还是对小人物在时代的洪流里的生存群像的描述;无论是对人物复杂个性的塑造、命运多舛的操控,还是对隐藏于人物背后的民族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体现;都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白鹿原》足以堪称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秘史。
作者以凝练的语言,朴实而不乏浪漫的笔风,苍凉抑郁的写作基调,再现了渭河平原上一群农民的悲欢离合。小说着眼于白鹿村两大家族的荣辱兴衰,讲述了以白嘉轩和鹿子霖为首的两个家族,在截然不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冲突融合中,白鹿两家祖孙三代恩怨纷争的故事。
经典的小说戏剧之所以被追捧不衰,与故事的戏剧性和人物的不可复制性不无关系。《白鹿原》也是如此。从清末的封建帝制到解放初期的政治斗争,时间跨度约半个世纪。在这段局势不稳,政治势力你未唱罢我登场的历史时段中,白鹿村百姓的命运如洪流中的落叶,他们所能做的或许只有随波逐流,有的因势利导还能有个不错的结果,但身心俱已伤痕累累。像白孝文。有的却被水流吞没,不得善终。像鹿子霖、白小娥、黑娃。唯白嘉轩和朱先生是个例外。白嘉轩执拗地坚守着他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准则,他那“慎独”的作风和硬直的腰板,无异于一面道德的旗帜,在那个癫狂混乱的年代,在大地涂金的渭河平原上,猎猎生风。而朱先生的特别在于他精神上的独立性,如果说白嘉轩维护的是人伦道德的话,那朱先生捍卫的则是良知和气节。
“白嘉轩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个女人”,只此一句就点出了白嘉轩的不同凡响,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婚姻经历,使小说在开头就充满趣味和悬念。先是六个女人的相继离去,再后来父亲也撒手人寰,因先后几次娶亲、出殡花费庞大,到了白嘉轩主持家务的时候,白家已是强弩之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白嘉轩受命于家族危难,虽不是什么天大的责任,但作为独子的他已责无旁贷。
经过一次处心积虑的“换地计”后,白家的`运势已大有好转,白嘉轩人格的独立和社会地位也产生了质的飞跃,他的“慎独精神”因这次的牛刀小试,亦得到了圆满的回馈和完善。经历过大起大落的白嘉轩越来越笃信唯有“仁德”,才是处于乱世中可独善其身的根本。他对于宗族理念的秉承和伦理道德的维护似乎与生俱来,他自觉地远离政治,淡泊名利,固执地坚守着自以为是的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并时刻警惕着族人对这一神圣理念的侵犯和践踏。当白孝文和白小娥的行为与他的观念相悖时,他毫不姑息,亲自用刺刷狠狠地刮刷着他们的肉体,并在白小娥死后,焚烧窑洞,筑塔压身。由此可见他对自己信仰的维护的决绝与彻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