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电影的观后感(2)

关键词: 传染病观后感
宇林0 分享 时间:

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唯一能够安全而有效的防止被感染的方法就是禁足,也就是待在家里、勤洗手,戴口罩、不出门。可是谣言永远比疫情传播的更为迅速,有人说连翘可以有效治愈疾病,人们便去药店抢购,这导致本来健康的人,因为暴露在人群里,反而被感染了。于是连翘被疯狂抢购直至各大药店限购后,出现了第一次暴动。这像极了当下药店被抢空的双黄连口服液,超市被抢空的方便面。前一阵,某报发表了“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状病毒”的消息,民众被误导,连夜排队抢购,甚至连双黄莲蓉月饼都脱销。尽管已经被辟谣双黄连口服液对于肺炎没有任何帮助,尽管被告知紧缺的是医疗物资,生活物资不会被停止供应,人们依然自欺欺人。

电影中的一位女医生,不仅负责调查女高管(第一例发病者)的死因;还指挥部署相关防疫措施。征用体育馆,集中隔离病人,很久都没睡过一个整觉,没吃过一顿热饭。可终究,她还是感染了。当天晚上她打电话给领导,一边忍住颤抖的声音,一边还在抱歉无法完成工作。最后,她死了。连个裹尸袋都没有,就这么被匆忙装进一个塑料袋里,排入坑中,被深土掩埋。此次疫情里,最令人心疼的,就是我们的医护人员。疑似感染的医生,担心传染给别人,不敢上车,一路小跑为物资运输车引路。这么多护士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和口罩,不吃不喝连续工作。由于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他们的脸上被勒出了道道痕迹。人性是利己的,而这些人则因为拥有高尚的道德令人景仰。

人,自诩站在食物链顶端,其实是一种自以为是与傲慢。对大自然怀有谦卑和敬意,或许才是人类得以存在的根基。影片里的疫情,持续了 135 天,严重到整个美国经济陷入停摆,民众打砸抢药店,粮食短缺,街上燃烧的房屋没有消防员解决,俨然世界末日。中国目前疫情虽然还没有严重到如影片中那样失控的地步,但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我将再一次严厉谴责贩卖野味的商人,讨伐为满足自己口腹之欲而食用野生动物的愚人,怒骂肆意散播谣言、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申斥哄抬物价、妄想发国难财的劣人,呵斥四处逃窜、不顾他人生命安危的痴人,责问报复社会、恶意传播疾病的恶人,痛斥破坏生态环境、杀害野生动物的元凶!

我们相信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做好自我防护。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多通风。不成为下一个感染者,就是我们普通人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就算错过了春天,还有明媚夏日等着呢。好事不嫌晚。等危险过去,等春暖花开,我们再一起去阳光下,热情相拥,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我们终将赢得战“疫”的胜利!

传染病电影的观后感4

《青春的忏悔》是一部关于艾滋病的电影,看了这部电影,让我游泳很多的感触。那是一个大学生的故事,它让我们意识到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有时甚至只是一步之遥。

对于我们年轻人,电影中的故事警示着我们,要自律,要懂得保护自己。在当前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药的情势下,一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可是哭都来不及了,就等于是被判了死刑。艾滋病就如一个从瓶子里释放出来的魔鬼,它无情地吞噬着我们的灵魂。尽管现在不断地提出、呼吁要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多一份关爱,减少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可他们摆脱不了弱视群体的待遇。当被查出携带有这种病毒,他们便再也不可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我们知道,其实艾滋病与黑死病、SARS等疾病没有本质区别,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灾难性传染病。可以说,绝大多数感染者是无辜的`,既然无辜,为什么要“忏悔”?!艾滋病区别于其他几种要命的传染病的备受关注的一点正在于其可以通过性传播。截止目前,在社会公众的潜意识中,艾滋病仍然没有脱离其伦理道德的贬义定位。我们应该科学地面对艾滋病,首先要懂将疾病与伦理脱钩,没有道学桎梏,才能依靠科学战胜病魔。

目前,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艾滋病的危害之中。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每14秒钟就会有一个青年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宣传教育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意义极为重要。现在,很多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家长,仍然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十分遥远,《青春的忏悔》正是要提醒更多的年轻人、家长、学校和社会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值得关注的是:我们云南是艾滋病的重灾区,特别耿马县是灾区的中心之一,真实的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提醒年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懂得去保护自己。

传染病电影的观后感5

一直以来都对人类健康及病毒之类的东西很关注,坚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在快乐生活、工作的同时也不可对身体健康掉以轻心。有幸选上了杨老师的《艾滋病毒与人类健康》这门课程,短短的几节课的课程而已,本人就已了解到病毒对人类的侵害的威力是很大的,如果不注意的话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会染上对人类危害极大的病毒。观看了老师播放的艾滋病宣传片《在一起》,本人受到的触动很大。

这部纪录片描写的是影片《在一起》的拍摄过程,以此作为主线,围绕着三名志愿者在剧组的生活展开,同时也通过专家和志愿者的讲述,普及有关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在剧组这一小型社会中展现了反歧视艾滋病的宣传。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大家由害怕、恐惧到了解到熟悉,慢慢的消除对他们的恐惧和歧视,然后对他们伸出友谊的双手,和他们成为朋友,当他们离开剧组的时候,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和拥抱,让老夏、小泽涛、刘老师感到大家的关爱和温暖。

非常感动于那些敢于直面镜头的患者,以自己的心声唤醒整个社会和普通大众的关切。记得剧中老夏因为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不得不离开剧组回去换药,剧组所有的人向他道别,在将要离开之际,他的一句“谢谢大家,和你们在一起很开心,因为你们没有歧视本人??”让大家动容。他们的要求真的很简单,就像纪录片最后描写的那样,一位年轻患者举着“本人是艾滋病患者”的标语,请求人们给予一个简单的拥抱,或是一个平等的眼神,当一位80多岁的老妈妈这样做的时候,他竟然会感动的声泪俱下。

以前就知道艾滋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总觉得那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健康的就好了。没想到艾滋病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来到我们生活当中,它可以离我们很近很近,然而一旦患上那将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悲剧。我们会或多或少的对艾滋病患者用有色的眼光看待他们,总认为性生活不检点的人才会患上,殊不知在非正规的医院输血、对艾滋感染的男友身体健康不了解与其发生8系,最终会伤害到自己,这样的痛苦将会如阴霾一般笼罩在自己的天空上,失去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其次就是我们不应该歧视他们,退一步来讲,纵然他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感染,难道这就他们个体的错误吗?本人通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总看不起或者脏兮兮,或者愚昧落后,又或者危害社会的那些人,难道这都是他们个体的错误吗?如果他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和我们一样,会不会人家更有素质,更能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呢?难道这样的错误不是这个社会强加给他们的吗?想到这里,不仅非常感谢本人的父母给本人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教育,同样也非常同情生活在社会或者文明最底层的那些人。而艾滋病患者生活在底层的底层,近乎于与本人所处的社会隔绝。从本人的角度而言,不渴求我们要拿出多大的举动来救助他们,只要我们在遇到他们时能给予一份平等的态度和最起码对一个人的尊重。

看了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本人对艾滋病有了科学的了解,对艾滋病人的诉求有了基本的认识,也让本人对这个社会添加了一份同情。我们要尊重艾滋病人,不要歧视他们,因为他们当中很多是被迫传染的,他们也是人,需要社会关爱!我们还拥有健康的人要注意身体健康,正如影片中所说的“热爱生命好好活着”,同时希望医学加速发展尽早研制出对抗艾滋病毒的药物,造福人类!


传染病电影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44823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