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质量管理有感感想

关键词: 质量管理观后感,质量管理的心得体会
宇林0 分享 时间:

常言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这句关于质量管理工作的话更有份量。因为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法宝。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质量管理有感感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观看质量管理有感感想1

品质两字是由三个口和三个斤组成,也就是说要想做好品质,除了要严格遵守作业标准外,还需品质管理人员婆婆妈妈,斤斤计较去指导您负责范围的作业及品质检验人员,让之理解并执行,同时需确认实施效果。

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是在其下属工作人员犯错之后通过罚款去追究下属失职的责任,例如某些企业,下属员工不按标准作业及管理不良事件一犯再犯,而管理人员每次均采取罚款,而且还骂员工很笨,教多次都教不会,使员工抵触情绪及怨言很大,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其实不是员工笨教不会,而是我们给了员工太多犯错的机会,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将,要想解决此问题,只有在下属执行某件任务之前通过教育或在模治具上做一些防呆措施去防范其犯错,同时还需制定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约束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顺利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

一个优秀的品管人员,他的主要职责是配合生产组长(或供应商)在生产之前教育每一个作业员工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检验标准,并通过每一环节的严格检验,层层把关,使成品品质达到预定品质水平的目的。

生产如同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客户是终点站,品管人员是列车长,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则是火车头,列车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火车头的方向,使其朝着终点站前进,无论火车速度多快,列车长必须保持清晰的头脑,为其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以预防其偏离轨道,并朝着终点站顺利前进。而每一个工序如同每一节车厢,必须一环衔接一环,不可脱节。检验标准如同火车轨道,每一节车厢必须在固定的轨道上前行,只要有一节车厢越轨,必将导致整列火车的翻车。

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排除所有会造成列车翻车的影响因素,从而预防列车翻车,而不是在翻车以后去抢救,“亡羊补牢”虽然犹未为晚,但我们更应该做的工作是在狼来以前就将羊圈修牢固一些;强调事前预防重要性,重视事后纠正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品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管”,检验只是手段.我还记得在有一次在参加培训质量管理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带我们去一家企业参观,走进企业大门看见这家企业的品管人员轻闲的在车间里飘来飘来去,无所事事的样子,觉得很奇怪,我就随便问一个品管员为什么不去检验产品质量,而站在流水线中间,那个品管员对我说,我用眼睛在检验每位作业员是否做到自检、互检、是否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主要检验工作是在上班时检验各工作场所是否存放有与产品无关的材料和杂物、卫生环境、作业标准的悬挂、作业条件是否与标准相符、半成品的摆放方式、成品的包装是否与包规相符等;当这些事项均符合要求后,具体检验只要做好首件、巡检及末件工作,品质便可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她还对我说:假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依赖品管人员对每件产品进行检验,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无法得到保障的,我又问为什么她说,如是那样一条线有多少操作人员,也就要有多少品管人员,我想想也说得不错,因那样每位员工都有依赖性质量。而检验出来的不良品、返工、返修、品质就比不上一次性完工的产品。一个品管人员如果完成了这些工作后,只需在车间转一转,看一看就行了,看的也就是六个项目:(人、机、料、法、环、测量),这六个项目是产品中影响质量主要因素;管好了这六大因素,品质管理工作便会既轻松且品质又有保障。

通过以上一个现场简单的一问一答案例,相信各位正从事品质及现场管理工作的人员有所体会,对后续的质量管控有了新的方法和目标。

观看质量管理有感感想2

近期我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学习,阅读后使我对企业质量成本概念及应用有了深入的理解,丰富了我对质量成本管理方面的管理知识,并从专业角度加深了对质量成本的认知. 该书从质量成本概念的首次提出开始引入,即20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首次提出质量成本概念。并且通过多国质量专家的多年分析与研究,最终总结出质量成本定义及具体项目划分;从3个方面对质量成本进行系统分类,可分为1)按用途: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2)按存在形式:显性质量成本、隐性质量成本;3)按关系程度:直接质量成本、间接质量成本.接下来该书又告知我们如何编制《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以及质量成本科目设置与财务关系,从而将质量成本与财务管理进行对接,通过对质量成本科目建立账目,定期对质量成本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汇总,找出质量费用异常点,进行对质量及成本加以改善。接下来该书又介绍了质量成本指标的设定与评定;质量成本基本指标;质量成本决策及分类知识;从而教会我们质量成本决策程序如何建立与实施.再者该书又阐述了质量成本计划及内容;质量成本核算及方法;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控制及评价,质量成本考核方法;质量改进与降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读完此书后,使我受益良多,以前只是停留在质量与成本这几个字的表面理解,没有深入研究,通过学习后使我了解了质量成本具体项目内容如:预防成本包括:1)质量工作办公费2)质量文件资料费3)质量会议费4)质量差旅费5)质量评审和审核费6)质量改进措施费7)质量奖励基金8)质量教育培训费9)质量管理培训费10)质量人员工资、奖金、福利等;鉴定成本包括:1)检验试验费2)检测设备折旧费3)计量、检验、试验办公费4)从事计量、检验、试验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内部质量损失成本:1)废品、返工返修品损失2)采购产品损失3)质量事故处理费4)复检费5)产品降级损失折价损失;外部质量损失包括1)索赔费2)诉讼费3)退货损失4)售后技术服务费5)维修人员工奖金6)降价损失;外部质量保障成本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费2)产品质量认证费3)产品试验评定费.该书最主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程序,通过运用标准化的方法从而对于质量成本进行系统化分析与控制.成本控制是我司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而质量成本是成本控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在接下来工作中能够把从书中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公司的成本控制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看质量管理有感感想3

高尔基说过:“幸福家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质量体系运转良好,管理规范的组织不管是谁进行内审,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说,选择合适的内审员,给内审员以合适的定位并适当的培训,循序渐进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

首先是定位的问题,像在上一篇文章所说的,不管是组织还是培训机构,大多把内审员定位为对其他部门的监督者、审查者。我的建议是,内审员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建设者,或者是一个优秀的完善者,这里所说的建设是指本部门的体系建设。内审员应该从本部门的体系建设做起,对本部门的体系了解了,才能对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转有所了解;本部门的体系完善了,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转才能相对完善,内部审核的压力才会降低;本部门的体系没有问题了,审核别人的时候才有资本,说话的时候才能有理有据。这实际上是一个观念的变革。

因此,在内审员的培训上,不要一上来就学习标准,学习如何编制检验计划、检查表,如何给别人定罪,而是要与本公司、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首先培训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本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结构,以及自己所在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结构和管理要点,内审要从自己部门开始,支持资源要首先从内部获得,最后才是如何编制检验计划,编制检查表,如何对外部门审核。

最后,内审员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对待新培训的内审员,特别是年轻人,真正的以储备人才的态度来对待,不可急功冒进,以为简单的三五天培训以后就可以在体系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成为组织内部矛盾作用的工具。如果组织内各部门内部能够坚持月度或者季度的体系自审自查,自我完善的话,一个内审员应该在本部门从事相关工作1年以上,才有资格参与对外部门的审核。

47295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