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长沙观后感600字(2)
转到影视作品中,这些大家的大作们虽底版优异,却很少见能被第七艺术的工作者们同样优异呈现出的结果来。再具体说到抗战题材,虽然在近年来泛滥的雷剧堆儿中也不乏能让人眼前一亮,如《番号》和《葛二蛋》。不过其显著标榜着“抗日喜剧”的笑与闹之风格,又明显是全靠演员的个人魅力撑起全片看点。前者的情感表达还算中肯,后者的搞笑意味更为明显。都说美剧精彩,英剧耐看,韩日剧貌美有型,只有国产剧仍旧在“百花齐放,千姿百态”中苦苦摸索着属于自己的优质风格。
看看这部全新的抗战题材剧《战长沙》,你会有全新的认识并会有深刻感悟。没错“态度决定一切!”,创作者们开始全力用创作一部电影大片的心和力去打造一部电视剧的时候,那必定会有不错的结果。同样取材自优秀的小说作品,同样以小视角——风雨飘摇的长沙城内一家人的遭遇和经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展开故事。并在人情冷暖甚至家长里短等琐事常情的纠葛中;在强势的姐夫,温婉的姐姐,操心的父母,调皮中成长的妹妹,以及英武干练的爱国将领……诸多人物的线条和特色愈发鲜明的过程中;在兵临城下,大火焚城,生灵惨遭涂炭,家乡变焦土的历史大画面中;这一幅幅如积满了陈年尘土的厚重卷轴,终于被历史的微风和人性的双手,缓缓地推开,生动地展现在我们这个同样面临着历史新考验的大时代面前。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战长沙》以史实出发,将视角对准了残酷战争下的普通家庭和平凡小人物,无论是大战降临时,努力筑起防御攻势的国军将领的忘我投入,还是将洋灰偷回家的长沙城的孩子们修缮战火践踏坏的自家房屋,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战争对于每一个普通人的重大影响。而霍建华和杨紫分别饰演的男女一号,则同样在战火的历练中,从最初的各自执着的单纯爱国和爱家,到最后的以爱为源源动力的共同忘我的爱护这个国家,以至于不惜放弃和牺牲自己的一切!编导所精心营造的以微视角展现战争大背景下的家国事,以小情感渐渐积蓄成大情感,让家国存亡的历史画面感更具张力,令爱的缠绵与恨之力道更有表现力。
“没有国,哪有家。”霍建华版的抗战将领顾清明,可谓一亮相便树立起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其先前一心爱国甚至有些冷暖不知的冰冷性格,渐渐被战火笼罩下的长沙城百姓的“恐”,以及杨紫饰演的个性小女人的“勇”所融化和改变。因为爱国可以先爱家,爱家所以要爱人,有家才有国;而杨紫饰演的小女人湘湘,则从一心想改变家人命运,到与顾清明的初见如水火不容,再到最后成长为敢于牺牲一切忘我地爱,甚至将生命交给爱人和国家的无畏女人,所谓没国哪有家!
战长沙观后感600字5
最近追了一部战争片:《战长沙》,我几乎不看战争片的,坦白说,是因为霍建华才关注了这部剧。这是一部我从第一秒看到最后一秒的抗战剧,不想错过任何情节。它没有狗血,没有过多的浪漫,连表白也只是“我答应了姐夫,把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过继给他,”没有太多的战争场景描写,而更多的是围绕胡湘湘一家的抗日事迹及个人的爱恨情仇展开。
在那个染了血的时代,所有人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胜利的那一天,更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胜利。感觉那种心惊胆战的日子,没有盼头。记得剧里介绍1944年的战事时,我好想告诉他们我们马上就要胜利了。荧屏上一家子的兴衰人亡,一切太过惨烈……
薛君山拿着机关枪消失在了枪林弹雨中;
平安乖乖的躺倒在了湘君怀里;
湘君平和的淹没在了湘江水里;
胡长宁唱着戏曲倒在了被日军包围的房子里;
还有胡秉权、小秋、胡十奶奶、湘水……
一切都是当时年代最真实的写照,不仅是胡家,而是成千上万的百姓家。
顾清明说的一句话:“战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前一秒还活生生站在面前的人,下一秒就变成了冷冰冰的尸体,我心里百般滋味,多少次白发人送黑发人,活着回来成为奢侈。最难忘胡老太爷含泪的眼眸,每次的目送都意味深长,也许一别就是一世。
《战长沙》是一部特别的抗战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试着感受他们的感受,很多次戳中泪点。没有太多的评价,只想表达出最直接的观后感。
战长沙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