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
至爱,梵高!以油画展现文森特梵高的一生。梵高用黄,如火焰一般的亮黄;梵高用蓝,大海一般的深蓝。创作着绚丽又沉静的油画,如他的一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1
致爱,梵高。当他看到自己的画受到这么高的赞誉,一定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吧......终于证明了自己时,他会多激动呢?但我们和他终究是没有等到这一刻了......他走了,也再也没有回来过。影片中最让我心痛的是,当一位母亲从教女孩画鸡的梵高怀中抱出孩子时,梵高无助的说了两遍“Sheis no trouble,she is no trouble.”也许他不知道众人认为他是疯子吧,又或许他只是不想一个人面对喧嚣的酒吧。他是有多么孤独啊!荒凉的一生中,只有弟弟还支持他。就连这种唯一的温情,也几乎被愧疚埋没。对弟弟的内疚,父母双亡,身在异乡又被欺凌的梵高内心的痛苦令人无法想象。所以当梵高临死前,他说“也许这对所有人都好......”他究竟对生活有多绝望,对自己有多失望,才会说这样的话?他真的不知道,他的画今后激励了多少人,感动了多少人。
至爱,梵高!有人说影片讲的是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不赞同,他的画与感情流传千古,但我也不想评价,我不想断定一个悲剧画家的逝去值不值得。无论他是自杀还是他杀,他的昙花一现极为凄凉但也是必然的。为什么?因为他的苦难和内疚,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而我们怎么能残忍到在荧幕前祈求,他带着痛苦艰难地活下去,只为我们再画出一幅幅画呢?我们不应该叹息他不爱护自己的生命,而是应该仔细的想想,我们真的要等到下一个天才被冷落被埋没后,再一次叹息吗?他仰望星空,他轻触画板。世人不明白,他眼中的光芒不是癫狂。那是最美丽的星光。他望向日葵,他拂画笔杆。世人不理解,他对黄色的爱不是偏执。那是璀璨绽放的阳光。他的蓝黄,他的微笑。世人不知道,他的生命不是无为的祸害。那是永不终结的奇迹。
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2
坐在电影院里看《至爱梵高》这部电影时,我再一次看到了我挚爱的那幅画———《星空》……
我第一次看到梵·高的《星空》是在二年级,我觉得《星空》颜色绚丽,画面好看,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它能够成为世界名画。
第二次与它见面是在一本书上,我细细地端详起来:那幅画不大,整个画面的主色调是蓝绿色,细长的曲线与破碎的短线交叠运用,制造出令人眩晕的视觉体验,有种要被卷进去的感觉。画面中,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天空中,火红的星云如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烈火,云被风吹成了一团一团浓浓的似白烟状的气体,萦绕着整个天空。我似乎感觉到自己就在这幅画里,乘着云,绕着星星不停地游荡。
弯曲抽象的松树高耸入云,轻微上斜的山坡前有一个小村落,一排排房子如一家人似的紧紧挨在一起,格外温馨、安宁。
还记得第三次看到它是在美术课上,老师让我们模仿星空。我呆呆地望着这幅画,慢慢地,我感觉到天空在不停地流动,星星忽明忽暗,流进我的眼睛,映在我的心中。自然的,手中的笔也慢慢勾勒出这幅画轮廓。
这部关于梵·高的电影,使我对梵·高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星空》有了新的见解。有人说,《星空》完全是梵·高的想象,可在我眼里星空就是如此。梵·高的一生痛苦、绝望。我想,他在仰望天空时,眼里是盈着泪水的。他用粗线表示自己对解脱忧愁的渴望,不安的云,不安的星星体现了梵·高急躁不安的心。但是淡淡的蓝绿色又表现出一颗向往光明、渴望自由的心。那一个小小的画框里,包含了梵·高的一生。
我深深地沉迷于这幅画,梵·高那极强的表现力不仅画出了自己心中的星空,也画出了我心中的星空。在夜深人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幅画,在我眼前呈现的天空也是如此梦幻,仿佛置身在画里。
天色暗了下来,星星要露脸了,但风把云吹得到处飘,只能从空隙中透出一点点的亮光。村落、山坡、柏树,都成了巨大天空中的剪影,映在每个人的眼里,永远定格在这一瞬间。
《星空》这幅画是我成长中的挚友,我永远不会忘记它的模样,它在我心中永存。它时刻提醒着我向往光明、渴望自由。
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3
前几天《至爱梵高》在中国上映,我便去看了这部关于伟大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动画电影。今年6月它在安西动画电影节展映,获观众票选奖,之后在动画界最高荣誉安妮奖拿到最佳独立动画长片、最佳编剧、最佳配乐三项提名,十二月八号它终于在国内上映。
《至爱梵高》是一部传记类动画影片,讲述了梵高去世后,邮差的儿子阿尔芒为了梵高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寻找画家生活轨迹的旅程,最终揭开梵高死亡之谜的故事。它是第一部真人油画电影,这部动画的每一帧,都是画。其中90%都取自梵高生前的120幅画作,即使对梵高没有很多了解的人,也可以认出来这些他的经典画作,比如星空,他的自画像,乌鸦飞过的麦田。整部电影都是以第三人称的讲述,倒叙回顾梵高死前几天的生活轨迹。有时电影是通过梵高的画作以及给弟弟写的信来讲述梵高对艺术的信仰和独到见解,他对感情的态度以及他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有时它是通过旁观的人的描述,来回忆梵高生前的言行。我印象很深的一面,是梵高抱着旅馆的一个小女孩坐在腿上给她画画,小女孩被她妈妈抱走说会打扰梵高,梵高很不舍想留下她,一直一直说着“She is no trouble”。但小女孩的妈妈却并没有搭理他,仍把小女孩抱走了,那一幕梵高手中握着画笔搭在桌上,尽显了这个伟大画家的孤单凄凉。还有在湖边画画时,一只乌鸦飞到他的身边,啄食着他的面包,他丝毫不在意午饭被吃了,只是笑了。连只乌鸦靠近都使他感到开心,从船夫的口中,到我们看到的画面,不得不说《至爱梵高》将梵高的孤独体现的淋漓尽致。
梵高很爱写信,信是他试图与世界保持联系的渠道。而我们都知道,梵高写信最多的人是他的弟弟,他唯一的亲人。在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有一封信为人所熟知,梵高写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总有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但这位伟大的画家在生前,不被人了解,也不被人认同,没人能陪他一起看到他心中的那团火。在一部科幻剧《神秘博士》中,有一集,是将梵高带到了2010年的奥赛博物馆。神秘博士询问正在讲解的教授,在一百字内能讲述一下梵高在艺术史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吗?教授回答,在他的心中,梵高是最伟大的画家,梵高将他饱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转化为醉人的美丽,他不仅是最伟大的画家也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剧中的梵高激动落泪,剧外的我也很想穿越时空去拥抱这个终身未能得到认同的伟大画家。
“至爱梵高”,就是“Loving Vincent”,是梵高写的信中最常用的结尾。电影的结尾放了很多封信的片段,最后一段最让我动容: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是谁?一个无名氏,一个不招人待见的人,一个从来也没有,也不会有社会地位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比卑微更卑微的人。好吧。即便真的是这样,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作品告诉所有人这个籍籍无名的人心中燃烧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