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大全(2)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为我们再次呈现了 9 年唐山那场可怕的大地震,描写了当时灾害的无情,人们的无助,亲人的难舍,以及痛苦的创伤。淋漓尽致地表演让我们似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唐山,回到那座曾被死神笼罩的城市,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故事发生在一个“重男轻女”观念的七十年代,就在灾后救人的时候,这一观念还刻画在人物的语言、行动里。当时的情景让那位母亲痛不欲生(她的孩子是龙凤胎),因为两个孩子被压在了同一块石板下,而孩子只能救一个,这让那位母亲措手不及,手心手背都是肉,能有什么办法呀!最后,她选择了救弟弟,因此那位母亲一直认为姐姐死了。这让庆幸活下来的姐姐一直对她妈妈憎恨不已。就这样,时间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年,姐姐对妈妈的憎恨持续了 年,妈妈对“死去”的姐姐的愧疚也维持了 年,直到 年后的一天他们相认之后,一切的误会与惭愧才终于解开了。
我看完电影后深受感触,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惊讶的是仅仅 秒就让唐山这个大城市沦陷成一片废墟,一片血迹斑斑的废墟,一片死亡人数高达二十四万人的废墟。感动的是一位母亲,就因为救人时没有救她的女儿而惭愧,而伤心,而开始讨厌自己,这种情感竟持续了 年。 年里,每年女儿的祭日,母亲都会向女儿忏悔,诉说心中的内疚,无论儿子如何劝说,母亲都仍然执着的为女儿祭奠, 年坚持不懈。这正是伟大的母爱啊!
有一句话说得好:天灾无情人有情。大地震后的几天,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姐姐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了,他们辛辛苦苦地养育了姐姐十年,待她如亲生女儿一般,视她为掌上明珠。虽然她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我可以看出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一点足以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同情心是无处不在的!从这对夫妇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亲情也好,友情也好,都足以证明大爱无疆,人间处处有真爱!
有人说,生命像玻璃,一撞即碎,不可复原。所以生命很可贵,一定要珍惜不能让它浪费。《唐山大地震》中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是啊!真的没有了,玻璃撞碎了,谁又能重修与好呢?生命的破碎,谁又来替你平复呢?仅仅 秒的时间,也许就是你一个转身、你一句话的时间,就可以让二十四万人丧失生命,从此永安于地下!人们却用了漫长的 年的岁月,重建家园,重新抚平心灵的创伤! 秒的毁灭, 年的等待和重建!生命需要爱护!这两句话让我这个影片观后者,铭记于心!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8
今天放假,没事搜了“唐山大地震”来看,一句话震撼匪浅!
我首先承认我为之流泪了。我不知道要写什么,或者是凌乱的思绪,但是我已经很久没这么感动了。
与其说是唐山和汶川地震带来的震撼,倒不如说是那厚重的母爱感染了我。以前不懂事,总是和妈妈吵嘴,吵后就后悔,妈妈说没关系,天底下哪有母亲会对子女记仇的呢,我不信这句话,但是看了方凳和剧中母亲的情感之后我相信了,我也明白了这份真爱。
唐山大地震距离我们太远,因为那时还没我们的生命。只记得汶川地震时,我整整一个月都没精神,没和任何人争吵过半句,因为我觉得生命能得以延续,就已经是万幸了,还有什么好争好强的呢。感谢那次地震给我带来的心灵洗礼。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更高的认识。
同时,也让我对自然灾害有了更多的惧怕感,不是怕对自己带来的什么,而是怕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等等带来灾难,今年8月份又莫名的来了场泥石流灾害,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我为之伤悲。然而就是那让我痛斥的天灾时,我儿子诞生了,就是国家设为哀悼日的8月15日,这为我带来莫大的幸福和成就感。或许这一切都是天意。我只能说我对生活更加热爱了。
地震,洪涝,泥石流等等,都是考验人民的经历,仅是经历而已,再大的灾难总将成为历史,大爱无疆,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曾经我是不以为然的,以为是用来安慰人的话,而今我深信不疑。没有奉献和爱心,剧中的方登也不可能再汶川地震中碰到失散多年的弟弟,得以对母爱的重新认识的机会。
这部电影,同时在有限的生命这个课题上也充分表露,我不知道该如何写,但是知道我会更多的珍惜我的生命,和我对家人朋友的那份情。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9
刚刚看完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看之前是没抱多大希望的,用一家人的命运来承载整个唐山人或者说整个民族的灾难,我不知道是不是合适,但是我还是终究坐在电脑前哭得稀里哗啦,关上电脑,我一直在想徐帆说得那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
其实,我还是无法体会这样一位母亲的心情,因为我们还没有“没了”,23秒,或许短的我们眨一下眼就过去了,这23秒我们可以做什么?
其实,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这其中的意义,想起来曾经学过的王蒙的一篇散文,《敬畏生命》,我甚至早已经忘记了它如何讲述的,只是记得这四个字,是的,敬畏,不是单纯的珍惜,是敬畏,尊敬的敬,畏惧的畏……
电影开始的时候,徐帆对着丈夫的尸体喊着,“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用一句主旋律的话来说,“灾难无情人有情”,只是我想等到要经过一次灾难和沉痛才能看清情,是不是太悲哀?
悲情?感动?承重?……
很难用词语来形容现在的心情,但是有时候沉默就够了,23秒的死,32年的生……生死就是这么仅仅的嵌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我们会在片中责怪老天的无情,会在片中感叹人生,但是我想,过去了就过去了,而我们也该看看身边的这些人,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
因为一旦没了,就真的没了.
记得和一群朋友谈论,假如安徽以后真的地震怎么办,我想有些事情不是想逃就可以逃过的,但是不逃避不代表迁就,只是带着一份感恩过我自己……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
对于《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
22日晚间,走进了电影院。事先早已备好纸巾,然而,当幕尾王菲的《心经》响起时,纸巾完好无损,只任眼泪自然流淌,两颊留下清晰印记。
默默地离开电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电影带给我的震撼。
记忆
76年地震的特效还原,触动更多的,是对08年“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
山崩地裂,房屋顷刻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危机中的释放……影片还原地震带来的视觉震动,不得不让我在那一刻,勾起亲历5.12的伤感与叹息。
记忆,是电影强加给我的一项符号,也是串联电影的一根主线。女儿因为那忘不掉的回忆,记恨母亲三十二年;母亲因地震中对丈夫、女儿愧疚的印记,守望废墟三十二年。
亲情
电影所彰显的人文关怀,让我数次动容。尤其是,剧中对“亲情”的刻画,让我增添了很多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和愧疚。
剧中母亲抚养儿子所表现的坚毅,为完成自我救赎而坚守破房中的固执,触动我心灵的,是母爱的伟大;养父在生活中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面对消失五年的女儿的牵挂以及留下的凄凉背影,折射出来的,是父爱的纯真;养母临终前的嘱托,以及表现出来的坚韧,撞击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亲情;……
坚强
在电影中,无时无刻都表现出的,还有“坚强”。
母亲是坚强的,为完成对婆婆的承诺,为回馈对丈夫的感激,为省视对女儿的亏欠,用一生的担当,独自守望着心中的废墟;养父是坚强的,支持女儿寻找亲人,默默忍受对女儿的思念与孤独;儿子是坚强的,以残疾的身躯,始终想着为母亲分忧解难,开创着属于自己的事业;女儿是坚强的,虽纠结于儿时的“忘不掉”,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始终藏着感恩的心。
……
剧中的“他们”,都是坚强的。
或许,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广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带给我们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索、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经足够了,不应过于吹毛求疵。
看《唐山大地震》,得到的并不是“形式”,颤动的不只是身体,而是灵魂……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