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看山海情观后感

关键词: 山海情观后感,山海情个人观后感,山海情观看心得
阿祖0 分享 时间:

《山海情》这部电视剧最令人感动的,不是讲述脱贫攻坚的艰苦与成就,而是剧中所展现出的党性和人性的光辉。那么你知道《山海情》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学生观看山海情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763805学生观看山海情观后感1

选调生萌新的基层“山海情”

近期电视剧《山海情》的开播,广受好评,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人生因磨砺而升华”,基层是关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的“舞台”,也是选调萌新一展身手,大有可为的“天地”。作为刚毕业到基层工作的选调“小萌新们”,肩负着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重任,承担着为民服务之责,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让青春的“浪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奔涌向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选调生萌新当涵养“山”的乐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象地阐述了基层工作的复杂和艰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作为一名选调生,在工作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或高或低的“山”,从语言文化的障碍,到与人沟通的方式,再到工作方法的技巧,虽然我们资历尚浅、阅历不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涵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开辟天地、创造奇迹,满怀直面困难的踏实笃定,击退因畏葸不前、举步维艰而满怀沮丧、忧心忡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选调生萌新当涵养“海”的抱负,志存高远、砥砺奋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总书记这句话振奋人心,饱含深情,让每一个年轻干部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为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确定了新的航标和方向。“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选调萌新走上工作岗位,就要树立远大理想,把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学好知识、增强本领,在基层一线中切切实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田间地头里“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努力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选调生萌新当涵养“情”的初心,想民所想、乐民所乐。习近平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反复强调: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我们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弘扬“赶考”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做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好干部,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基层好干部。“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我们要拿出真情怀、真热忱,把人民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痛楚,而不是把工作当成例行公事,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做到全心全意爱民、贴心交心亲民、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才能彰显“无我”之大境界,成就“不负人民”之大作为。

#763803学生观看山海情观后感2

《山海情》中的你、我、她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谨以此片,献给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伟人们,献给时代楷模闵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最近,同事们见面都是“看《山海情》了吗”,不仅是因为电视剧本身让扶贫线索变得清晰,连同那些岁月一起活过来,更是因为每个基层干部在这部剧中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知到现实生活的明媚。

小马干部的进阶之路,是初心和坚守的力量。剧中马得福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带领村民们走上发家致富的基层干部,看似简单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能感受到涌泉村“马书记”带领老百姓脱离贫苦日子的内心坚毅、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持,一米一米延伸到无限的康庄大道,一寸一寸铺就了现在的小康之路。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根源从而“对症下药”,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创造,要用实绩实功托举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凌教授的种菇成功,是追求和奉献的一生。在对口扶贫的政策里,来自福建的专家凌教授,不仅带来技术、带来资源、带来渠道,更是带来一颗热情的心。如果说本地扶贫干部是在铺路,那凌教授就是在戈壁滩上架桥,一座延伸得很远很远的桥,把移民百姓的视野托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思想和文化才有了进步,正是因为这些踏实肯干的人,才让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变成绿洲,走出贫穷、走向幸福。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的樊锦诗先生也是这样可爱又伟大的人,她把大半辈子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从青春到白发。正是因为榜样的力量,年轻干部才有了学习的目标、前进的动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

“农村女子”水花的命运,是温情与坚韧的代表。扶贫离不开扶贫对象,有人等靠要,有人勤奋踏实,而李水花正是用自己的双手赢回人生。她娇小却坚强,温情却大气,脸上挂着对生活的无限希冀,身体里都是认真生活的韧劲,当面对命运的接连重击,她没有退缩,以宽容的胸怀,扛起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古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基层干部在前进的道路上,难免遭遇艰难坎坷,千万不能一有困难就叫、一压胆子就倒,抓工作要一抓到底,担起应有的责任。脱贫攻坚蹄疾步稳,乡村振兴持续奋斗,基层干部要答好新时代的考题,做奔跑在路上的“追梦人”。

苦难本身并不值得,以苦难为对照的坚韧和乐观才是发光的东西。祝愿所有人都可以如电视剧的大结局一般,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763804学生观看山海情观后感3

读懂“情”可跨“山海”背后的时代暖流

近日,《山海情》在各大卫视及网络平台热播,该剧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贫穷的西海固移民们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号召下,在福建省专家干部的对口帮扶下,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将飞沙走石的“黄沙戈壁”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的光辉事迹。

该剧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以真挚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脱贫攻坚事业震撼人心的力量,广大基层干部要努力抒写好自身的“山海情”,方能激荡起人民群众万众一心、砥砺前行的惊涛骇浪。

要像“山”一样坚韧不拔,投身一线,艰苦奋斗。《山海情》的主人公马得福,毕业后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负责难度不小的“吊庄移民”工作,面对移民安置区的艰难条件,面对村民们的强烈反对,他有过困惑,但始终坚定信念,相信党和国家的政策,带着自己家率先报名,以实际行动说服了村里其他人家一起吊庄,前往条件艰苦的移民安置区,用辛勤的汗水建设属于自己的“塞上江南”。广大基层干部需要有马得福一样的坚定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事业当中,方能形成巨大能量,在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迈出坚定步伐。

要如“海”一般奔腾不息,激活动能,促进发展。建设“塞上江南”固然是一个美好的目标,然而,面对黄沙弥漫、严重缺水的贫瘠土地,要想谋求发展进步,还需要攻坚克难,不断打拼。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马得福在供电所蹲守了整整五天,软磨硬泡地终于给移民村通上了电,为了给干涸的麦田浇上水,马得福冲进会场全力争取……在移民扶贫的道路上,马得福即使遭受挫折,也从未放弃,互联网时代,广大基层干部更要有这种奔腾不息、激情澎湃的动力,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更好的明天。

84823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