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三四集观后感
《山海情》不仅为人们展示了当年生活艰辛的农民,更有舍己为人的人民公仆,剧中的很多人像马得福、凌一农教授、张树成书记等都可以找到历史原型。那么你知道《山海情》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山海情三四集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755045山海情三四集观后感1
一月十二日以来,由孔笙、孙墨龙执导,黄轩领衔主演,张嘉泽、闫妮、黄觉等特别演出的23集电视连续剧《山海情》在浙江、北京、东方、东南、宁夏等电视台首播。
作为开年大剧,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号召,完成异地搬迁。他们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探索,把往日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这部连续剧通过搬迁、开荒、劳务输出(打工)、种菇、卖菇、斗奸商、寻求销路、建三级扬水站、建闵宁填等情节,塑造了杨县长、马得福、凌一农、陈金山,张树成等优秀共产党员形象。他们为了让穷山沟的人搬迁到平原落户,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甚至由于群众不理解,常常遭到羞辱,马得福就是这样。为了让搬迁的人们有事可干,有钱可赚,福建扶贫工作队的陈金山(扶贫副县长)一方面联系福建的企业老板,给他们输送务工人员,一方面从家乡请来种菇专家凌一农教授到宁夏帮助这些搬迁农民种菇赚钱。其间,他们所遭受的屈辱简直令人匪夷所思。开始是人们不信,后来发现种菇可赚大钱,种菇的人多了,却出现了滞销,得福、凌教授又遭到一些人的责难,在这种情况下,凌教授又组织三路人马分别到上海、西安等各大城市宣传、推销。销路打开后,由于缺乏经验,卖出的实际价钱未达到预期价格,而教授又不想失信于民,自己掏腰包,以每斤赔2角7分,足额发给菇民,直到教授赴疆扶贫,菇民们都不知情。
看了这部电视剧,我被马得福、凌一农等扶贫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被他们无限忠于党的扶贫事业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他们为了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辛勤劳作,任劳任怨,矢志不移,表现了他们大爱无疆的胸怀。我也从中得到了启示:我们这样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摘掉贫穷的帽子,于2020年实现全国脱贫,正是因为我们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像杨县长、马得福、陈金山、等党的好干部和凌一农这样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扶贫工作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和科技工作者不但能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能授之以渔,如剧中所说的凌教授教村民种菇,种其它经济作物等。正像全国其它地方一样,有山的就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养猪、牛、羊)或植树造林(包括花果树),有水的就帮助他们养鱼、养虾、养蟹等。当然,我们的人民群众的觉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一但解除误会,认定了目标,便会一往无前,朝着目标,奋力拼搏,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看了这部电视剧,使我更加热爱党,热爱我们的祖国。由此,我坚信:在新的一年里,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奔向小康社会!
#729958山海情三四集观后感2
看《山海情》 品党员干部如何赢得民心
近期,在各大卫视首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以9.4的豆瓣评分高居国产剧前三,引起很多观众的热议和好评。这部看起来土里土气的脱贫攻坚剧为什么有这么高的热度,受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层面的观众喜爱?除了演员阵容强大,有很多新老戏骨加持之外,剧中刻画的有渴望致富奔小康的农民群体,也有饱含为民情怀的党员干部形象。闽宁村要开蘑菇种植推广会了,党员干部们在这个事件中的不同表现,值得品味,让人感触颇深。
一是闫妮饰演的“杨县长”。闫妮饰演的“杨县长”非常简朴,黑红的脸庞、蓝灰的装扮、朴素的发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西北党员女干部形象。闽宁村开蘑菇种植推广现场会时,她时任地委书记,听说她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农民因为种植蘑菇致富了,表示一定要去看看。当她来到现场后,对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的精心布置却一脸反感,当即就斥责县领导搞形式主义,不该用老百姓的钱搞面子工程。后来,马得福不按县上提供的稿子念,转而请求领导帮他们想办法推销蘑菇时,她没有让麻县长打断讲话,而是拿起麦克风,向菇民们表态,让所有的机关食堂带头吃菇,成立蘑菇销售领导小组,帮助菇民打开销路,让现场的菇民一下子就看到希望。她的雷厉风行,不仅让现场的老百姓欢欣鼓舞,看到蘑菇销售的希望,连我们屏幕外的观众看得也心潮澎湃。党员干部就应该是这样,实事求是,不说空话套话,不搞“假大空”的东西,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一心为民才能赢得民心。
而另一个反面教材“麻县长”,当他通过报纸宣传了解到闽宁村种植蘑菇的事情后就大做文章,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给自己分管的农业工作挣政绩,于是他主动给县委书记建议,要开蘑菇种植推广会。我们从一些细节中看到,他实地调研却不到实地,指挥秘书去找村支书和凌教授,了解到情况后,考虑的不是怎样解决问题,而是怎样瞒天过海地开推广会。他用自己的官威来压马得福这个小小的村支书,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还用“高速路、独木桥”的理论来忽悠得福。这种只为自己的官运亨通做一些所谓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干部,对老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老百姓的眼睛就像明镜似的,是得不到民心的。
基层村干部马得福在处理这件事上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和智慧,他表面上同意了开推广会,一切按照麻县长的指挥在积极筹备。但现场“大胆发言”让事情的真相暴露在大家面前。村民们一开始抵制开推广会,怨气冲天,“蘑菇都卖不出去,还开什么推广会”。但马得福支书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村民后,村民们能积极配合,是因为大家知道支书是不顾自己的政治前途,把大家的得失放在首位,感动了老百姓,所以大家支持他、配合他。白校长一语中的,“独木桥虽然不好过,但可以时刻提醒自己要小心翼翼,不越红线;高速路虽然宽敞,但容易让人麻痹,一出事就是大事”。
《山海情》中让我们看到贫困地区的党员干部是怎么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也让我们看到个别党员干部在政绩观上出现了偏差,心里只有“小我”,只有“前途”。这两种干部哪种得了民心,哪种才有真正的“前途”一目了然,这无疑是给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745061山海情三四集观后感3
脱贫攻坚做到“三好”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即将打赢,我们应该在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总结出一套长效机制,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再上新高。
配强一名好书记,致富带头受人拥戴。党委书记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只有通过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这一关键岗位,才能有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基础,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出实效。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带头致富能力强”的用人标准,将社区内返乡创业能人、复退军人、退休机关干部、大学生社区官等群体中基础素质较好、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后备干部库中,当作接班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不断完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制度,增强社区发展潜力和后劲,吸引更多的社区创新创业人才回家任职,带领大家勤劳致富。
建设一个好班子,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一个好的集体,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党委班子。只有好的党委班子,才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带领社区集体在勤劳致富工作中长期位于领先地位。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全面抓、从严抓、经常抓”的政治定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会前一刻钟”学习制度,精选学习内容,学深学透新思想,精准把握工作“风向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合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