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儿童观后感600字(2)

关键词: 自闭儿童观后感,自闭儿童观后心得,自闭症
树杰0 分享 时间:

快结束时,很多小朋友,在家长的提醒下,一一和我们说谢谢,我们也微笑着和他们说再见。记得有一个很帅气的叫钟浩天的小朋友,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提醒下,叫了我们其中一个同学阿姨,虽然是叫的阿姨,我们仍然激动不已,我们知道这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已是非常不容易了。很多自闭症孩子即使在老师的指导下都不一定能将爸爸、妈妈清晰地叫出来。最后,他在他奶奶的提醒下,还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糖果。

其实,在他们上课期间,我们只是在旁边看着,在家长离开时,帮他们照料一下孩子。而老师则要亲自示范,比如兔子跳,从教室这边跳到那边,家长要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动作,真的特别辛苦。家长们从早到晚,天天陪孩子来做治疗,这样的康复训练又不知道一直要持续到孩子几岁才能结束,更重要的是自闭症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病,孩子的未来的路还这样长,没有人知道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艰难,而家长又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家长们的痛苦可想而知。

一个下午的志愿活动结束后,尽管大家觉得有些累,但在见面时,给对方的都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大家都知道这一个下午的帮助或许对孩子的治疗来说是很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微小的帮助,渐渐积累才会产生效果。

回到学校后,我再看了一遍《海洋天堂》,才发现文章扮演的患有自闭症的大福是这样的到位,李连杰扮演的这位戴眼镜、身患绝症的父亲,虽然没有黄飞鸿的民族大义,却依然感人至深。影片最后,父亲离开后,大福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可以很好的生活下去。可现实中,全国千分之六的的自闭症孩子们,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呢?这些人,是那么的需要我们去关注。

自闭症儿童观后感600字五

一部很真实的电影,没有那些票房电影中的勾心斗角,或是逗人开怀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孤独症患者—坦普尔的成长经历。电影中有坦普尔的母亲坚定的爱、姑姑的理解与引导、中学老师的点播式教导,还有牛的尊严、门的想象以及变形又久违的拥抱。 电影静静的放完,结束于坦普尔一个自信满足的微笑。教室外的天空依然明朗,可是我的脑中却翻腾着那些质问那些画面。 拥抱,一个简单的动作。可于坦普尔而言却那么的艰难,她无法忍受别人的拥抱,也注定无法理解那传递着体温更传递着爱意的拥抱。片中坦普尔通过自制的木夹板来体味被裹胁的抱住,成为她平定情绪的必需品,以至于因为学校拒绝她带木夹板进寝室而拒绝读书。坦普尔的母亲每每因为坦普尔拒绝她的拥抱而神伤。当在中学老师的葬礼上,提前离开的坦普尔在临出门的一刻,克服自己的不适给母亲一个浅短的拥抱时,坦普尔的母亲几乎呆住,然后便是巨大的欣慰与惊喜。身体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依恋,依赖,关爱,宠爱,往往通过不自觉的肢体动作无意识的流露出来。现在想想,我都无法记住上次拥抱别人是什么时候了,对此的记忆少的可怜。当今社会,我们往往都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环住双臂,静静的平复情绪,鼓励自己。却忘记了,无论是伤还是爱,都是需要表达的,而中国人一向是含蓄的,那些外国人随口而出的情啊爱啊,对于我们而言往往显得肉麻做作,也让听

者觉得不自然。所以,拥抱反而成了我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爱自己,拥抱自己,独处时环了双臂抱住自己,爱别人,轻轻的一个拥抱表达了我们的善意,相处时少些言语,多些挽扶,多些拥抱。

尊重,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因为对人的不理解,过度敏感的坦普尔经常被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惊吓到,所以面对着注定要走向死亡的牛,坦普尔善良的希望可以减少对牛的惊吓,梦想着牛儿们平静的走向死亡,就像它们回家一样,这是对牛的尊重,也是对牛的善良。同样的,既然人也是一定要死的,我们该怎样不叫死亡的恐惧成为黑影的噩梦,怎样对于承受着病痛只求解脱的病人以尊重呢?因为曾经亲身体验过那种噬心的痛,所以更能体会那些痛的只想解脱,一了百了的病人的心,我们,看着疼痛慢慢的一口口呑食掉一个人所有的美好,温和变成暴躁,豁达变成疑嫉,丰满变成枯缟,眼见着人慢慢的变成鬼,这就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吗?我们是不是比那些牛还可怜,牛们尚且有坦普尔呼喊着“大自然是无情的,但人可以有情”,那作为我们自已的人呢?是否有死亡的教育,是否有更仁道的对病痛的态度,是否有濒死的安抚和引领。独独的,我们被抛弃了,真的希望离去时可以更美好一些,梦想着有一天中国有声音呼喊“生命是无常的,但人可以有情”。

自闭症,影片中无数次提及,以前,那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代表生病的名词,却从不曾想过其中的痛苦与无奈。对自己不

理解外界的痛苦,对外界不理解自己的无奈。这些,都足以让那些身处自己世界,以自己为中心,活在自己梦中的人感到痛苦,从而不肯走出自己的世界。即使是现在,对于它的了解,我依然不多,可有一点我却知道了,面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我们应该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爱。

在中国,这样的电影基本上还没发现,纯粹的教育电影,通过画面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关于自闭症,关于爱与尊重的概念,提醒我们要多关爱那些患有身体障碍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这样的电影,无关利益,而是关注人性。希望有一天,中国的电影市场不再是全充斥豪赌、无厘头的作怪搞笑,或是黑社会的打架斗殴,而是一些宣扬人性的电影。那样的中国才是进步的,才有发展空间。那样的中国才真的算是富强了。

自闭症儿童观后感600字六

对自闭症患者来说,他们像生活在与我们不同的另一颗星球上。我们看着他们,但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自闭症患者面前,我们只能是一群看客,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

自闭症患者给常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极端的疏离和冷漠。不过在这疏离和冷漠的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神经系统的病变,由此,也诱发出自闭症患者迥异于常人的思维模式、感知方式和行为逻辑。当我们指称“自闭症患者”时,我们说的是一群人,但实际上,每个自闭症患者都是独立、区别于他人的个体,自闭症患者是特殊的,每一个“他”都有着固执且独特的性格心理。

自闭症患者的喜怒哀乐,或许我们无法直接感知,但自闭症患者的家人、朋友以及所有照顾他们的人,却始终在承受着难以名状的痛苦。电影中坦普尔的母亲守在坦普尔寝室外痛苦的一幕,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同时,她一直都认为坦普尔只是与众不同,但并不比任何人差,她坦然面对坦普尔的病症,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全力辅导和帮助坦普尔步入正常人的生活轨道,并一点点接近成功。高中的科学老师卡洛克博士告诉坦普尔 “把它(病症)想成一扇门,打开一扇之后,崭新世界就在面前,你需要做的就是要穿过它。” 正如现年已62岁的坦普尔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就传记片的采访时所言:“我看到许多聪明的患自闭症儿童,然而他们身边却缺少卡洛克博士??”坦普尔本人的勇敢坚韧,和她身边的人们的热情善良,都是她能够克服病症不断进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母亲的伟大坚忍,没有高中科学老师慧眼识珠和对她的热情鼓励;没有姨妈、盲人室友、养牛场工头、杂志社主编、超市萍水相逢的邻居大妈等人的友爱和善意,坦普尔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

自闭症的命门,就在于患者无法像常人那样正常交流,不过这也并非事实的全部。当葛兰汀在一次关于自闭症的学术会议上打断了学者的滔滔不绝,开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闭症的感受时,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那种真诚交流的暖意。

自闭儿童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星星上的人读后感作文600字

七年级《飞屋环游记》观后感600字作文

98108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