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少帅观后感作文600字
《少帅》是由张黎执导,文章、李雪健、宋佳领衔主演的年代剧。该剧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历史传奇人物张学良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电视剧少帅观后感作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电视剧少帅观后感作文600字1
1、 没有远大的目标:只想守父业,“一统天下,振兴中华”这类的念想仅仅在脑海中闪过,没有雄心,那么必然对眼前利益斤斤计较。中东路事件、出兵关内支持老蒋都是为了“小利”——前者为了一时经济利益,不惜与老毛子翻脸,失掉了制约日本的唯一外部力量;后者冲着“华北王”的诱饵,决策团队和精锐进关,让鬼子放手搞“九一八”。而老蒋以“一统天下”为己任,始终将他作为竞争对手,这两次出招都是想着怎么最终将东北拿下,出发点的高下立分。
2、 不善于用人:杨宇霆被杀固然有自身居功自傲、尾大不掉的因素,但少帅缺乏御人之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他没有想“杨宇霆为什么要在他面前充大爷”——对于杨这种以“谋士”自居的人而言,以得到主公的尊重为最大荣誉。从始至终,少帅何时给过他尊重,哪怕表面上的?杨在他面前显摆,为父做寿大搞筵席冷落他,是得不到尊重从而自尊心作祟的过激反应。小张没这么想,他嫉妒杨的才干和威望,更耿耿于怀“郭松龄和杨宇霆的恩怨”,一直有为老师报仇的想法,而不去想郭和大帅死了后只有杨能够给他指路。作为领导人,介入下属间恩怨本就错位了,因为“对错”而不是“得失”杀了杨宇霆更是大错特错。
在用人上,小张不善于为对方着想是最大的弊端。老张从底层爬起,尝尽人情世故,所以做人功夫一流,导致团队凝聚力一流,小张作为官二代成长路上万事不求人,缺少这种磨练。
3、 不精通谋略:夹在老毛子、鬼子、中央三大势力之间,作为力量最薄弱一方,尽可能不要表露立场。他则不然,刚刚接班,可能是想立威、或者愤青,就对记者说“信仰三民主义,希望祖国统一”,对来拉拢他的日本贵族说“我是一个中国人”。这类话对于27岁的愤青来说是没错,但对于领导者则是只能想不能说,要干就偷偷摸摸干。他倒好,早早把底牌让鬼子看得一干二净,鬼子也就丢掉对他的幻想,开始谋划武力解决他。
既然要和鬼子干到底,就要知己知彼,但是小张根本没有摸清楚鬼子的老底。当时日方政坛有几类势力:天皇、文官政客、陆军高层、陆军中下层、海军等,陆军中下层(例如以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为代表的关东军军官)对东北态度最为激进,陆军高层其次,海军是陆军的天然反对派,文官还是有远见的、认为全面入侵中国会把日本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天皇是平衡大师。小张没看清其中关系,以为东京不想打,关东军就会听话,他不知道日本陆军有“下克上”的传统,没看出来关东军中下层军官一门子想建功立业向上爬,可以置高层的命令于不顾。
唉!老祖宗在春秋战国时代就炉火纯青的纵横捭阖政治把戏,他这个年青人就是没学会,也是他爹死早了。
4、 不能自身作则:他热衷吸毒、跳舞、打麻将、打高尔夫、搞派对,这对团队风气会造成什么影响?中东路事件,东北军被老毛子打的一塌糊涂,他大发雷霆,说“王____哈尔滨督战,天天麻将;张旅长夜夜泡夜总会;梁旅长不是战死,而是在床上被煤气熏死”,他抱怨东北军军官,却没反思自己那个时候在天津陪赵四生儿子对部队有什么影响。最高领导视军国大事为儿戏,下面人会拼命吗?
电视剧少帅观后感作文600字2
现在看到8集了,对文章一口京片子味实在受不了了你说好的东北口音呢,一二集是孩童时代的张学良,口音还挺纯的,纯东北口音,然后长大了就成了京片子味,这个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李雪健饰演的张作霖简直不能太棒,威风,又有小孩的一面,老演员就是老演员,真是演的不错,还有小宋佳,小宋佳真是演正戏的女演员,从闯关东到这个。觉得她演戏真的不错的。
文章,就是饰演太多了小男人的角色,贫嘴,说话北京口音。
也就是其他演员都很棒,而文章有点让我失望。
还有为啥是少帅啊,我现在对李雪健的张作霖感兴趣。
30集的时候张作霖死了,以至于到40集我都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吐槽赵四和宋美龄,这个赵四选角我不是太喜欢觉得有点丑,但是挺清纯的,主要是我更喜欢小宋佳的于凤至,所以,赵四小姐谁演,我都不喜欢,40集凤至的造型变了,真是超级美啊,其实这部电视剧里李雪健,宋佳演技都不错,都是正戏出来的,而文章并没有太出彩吧,中规中矩吧,不知道换个演员会不会更好。宋美龄不应该端庄大方么为什么有一种风尘气
还有,郭松龄,他在前面戏份很多啊,简直和张学良像一种CP的感觉啊,以至于40集张学良还在回忆他的话,看来,郭松龄真是对他的影响很大,以至于郭为什么背叛他,其实郭也是为了这个东北好,只不过采取了以卵击石的方法。还有一个角色就是杨宇霆,这个角色塑造的真好,就是有点太自负了。我有点说不明白他。
其实,还是觉得有点可悲吧,觉得张学良并没有超过张作霖。以及最近知道张学良还有一个弟弟叫张学思,他在17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共产党。这就是历史吧,一步一步把人往前推,很多人都是历史的牺牲者。
电视剧少帅观后感作文600字3
因为对《芈月传》由满满期待变为基本失望,已经弃剧的我对后面的电视剧本来期望不是很大,反倒是前两天从《少帅》第11集开始看起的时候反倒觉得该剧不错了。所以转而开始继续追剧。
以前看过电视剧《张学良》,基本上都是从老子张作霖挂掉以后开始讲的,张学良的身份也基本上逃不过作为国共由对立转为共同抗日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棋子(而后变为弃子)。由此相比,《少帅》的视角反而新颖了很多。至少看到现在,作为一个富二代所必须要承受的活在老子阴影中的描写,甚是精妙,文章演绎得很好,不过个人由于《奋斗》和《建国大业》的影响,私觉得如果让佟大为来演绎,是不是会效果更好一些。
有几个地方觉得做得不甚精妙:
1、开头几集的镜头语言让我一直以为是个年轻导演拍的,而且还感觉受了点《罗拉快跑》的影响,用大量碎影像直接插入来勾勒人物形象,一时有点让人看不太习惯;大量的多角度硬切颇有《汉武大帝》的影子,但是总是会让人有种视觉不流畅的效果;而且在三姨太的弟弟要被张作霖抓来枪毙的那个桥段居然还有跳轴镜头……觉得导演玩后现代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其实在看过《走向共和》以后我就感觉张黎导演就是那种特不拘小节的人,但是视听语言上过于不拘小节,会有点让人怀疑你到底是不是有北电的底子。
2、感觉史实问题还是颇有待考据啊……比方说“空军”的概念从1918年才有(RAF英国皇家空军是二战结束前唯一的独立空军),张学良进讲武堂是1919年,且教官多日系,日本到现在都没有独立的空军(航空自卫队,那是“自卫”队)。会在那个时候考“空军”这个概念吗?而且第10集居然还穿越了捷克ZB-26型轻机枪(定型生产于1924年,而张学良在1919年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第十集发生的时间怎么着也得是在1920年),倒是觉得用刘易斯机枪比较合理。
电视剧少帅观后感作文600字4
张学良,作为民国四大“F4”之一,其传奇的人生值得后人细细阅读。张黎导演的《少帅》,通过虚实结合的剧情,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张学良,他的锋芒毕露,他的风流多情,他的坚持与执著,他的敏锐与矛盾,让我们看到时势造英雄的无奈和忐忑。该剧浓缩张学良从幼年到1936年的短暂生涯,却让我们看到一副变幻莫测、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的历史画卷。
1936年的西安事变,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历史被彻底改写。虽然张学良只在历史上占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其实这背后作出多大的努力和牺牲,并不人尽皆知。而该剧通过倒叙的叙事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个顽劣自省、亡父挺身负重任的爱国英雄复杂和纠结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