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观后感范文800字

关键词: 少帅观后感800字,少帅观后感,少帅个人观后感
天文0 分享 时间:

《少帅》是由张黎执导,文章、李雪健、宋佳领衔主演的年代剧。该剧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历史传奇人物张学良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少帅观后感范文8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少帅观后感范文800字1

1、 没有远大的目标:只想守父业,“一统天下,振兴中华”这类的念想仅仅在脑海中闪过,没有雄心,那么必然对眼前利益斤斤计较。中东路事件、出兵关内支持老蒋都是为了“小利”——前者为了一时经济利益,不惜与老毛子翻脸,失掉了制约日本的唯一外部力量;后者冲着“华北王”的诱饵,决策团队和精锐进关,让鬼子放手搞“九一八”。而老蒋以“一统天下”为己任,始终将他作为竞争对手,这两次出招都是想着怎么最终将东北拿下,出发点的高下立分。

2、 不善于用人:杨宇霆被杀固然有自身居功自傲、尾大不掉的因素,但少帅缺乏御人之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他没有想“杨宇霆为什么要在他面前充大爷”——对于杨这种以“谋士”自居的人而言,以得到主公的尊重为最大荣誉。从始至终,少帅何时给过他尊重,哪怕表面上的?杨在他面前显摆,为父做寿大搞筵席冷落他,是得不到尊重从而自尊心作祟的过激反应。小张没这么想,他嫉妒杨的才干和威望,更耿耿于怀“郭松龄和杨宇霆的恩怨”,一直有为老师报仇的想法,而不去想郭和大帅死了后只有杨能够给他指路。作为领导人,介入下属间恩怨本就错位了,因为“对错”而不是“得失”杀了杨宇霆更是大错特错。

在用人上,小张不善于为对方着想是最大的弊端。老张从底层爬起,尝尽人情世故,所以做人功夫一流,导致团队凝聚力一流,小张作为官二代成长路上万事不求人,缺少这种磨练。

3、 不精通谋略:夹在老毛子、鬼子、中央三大势力之间,作为力量最薄弱一方,尽可能不要表露立场。他则不然,刚刚接班,可能是想立威、或者愤青,就对记者说“信仰三民主义,希望祖国统一”,对来拉拢他的日本贵族说“我是一个中国人”。这类话对于27岁的愤青来说是没错,但对于领导者则是只能想不能说,要干就偷偷摸摸干。他倒好,早早把底牌让鬼子看得一干二净,鬼子也就丢掉对他的幻想,开始谋划武力解决他。

既然要和鬼子干到底,就要知己知彼,但是小张根本没有摸清楚鬼子的老底。当时日方政坛有几类势力:天皇、文官政客、陆军高层、陆军中下层、海军等,陆军中下层(例如以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为代表的关东军军官)对东北态度最为激进,陆军高层其次,海军是陆军的天然反对派,文官还是有远见的、认为全面入侵中国会把日本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天皇是平衡大师。小张没看清其中关系,以为东京不想打,关东军就会听话,他不知道日本陆军有“下克上”的传统,没看出来关东军中下层军官一门子想建功立业向上爬,可以置高层的命令于不顾。

唉!老祖宗在春秋战国时代就炉火纯青的纵横捭阖政治把戏,他这个年青人就是没学会,也是他爹死早了。

4、 不能自身作则:他热衷吸毒、跳舞、打麻将、打高尔夫、搞派对,这对团队风气会造成什么影响?中东路事件,东北军被老毛子打的一塌糊涂,他大发雷霆,说“王____哈尔滨督战,天天麻将;张旅长夜夜泡夜总会;梁旅长不是战死,而是在床上被煤气熏死”,他抱怨东北军军官,却没反思自己那个时候在天津陪赵四生儿子对部队有什么影响。最高领导视军国大事为儿戏,下面人会拼命吗?

少帅观后感范文800字2

现在看到8集了,对文章一口京片子味实在受不了了你说好的东北口音呢,一二集是孩童时代的张学良,口音还挺纯的,纯东北口音,然后长大了就成了京片子味,这个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李雪健饰演的张作霖简直不能太棒,威风,又有小孩的一面,老演员就是老演员,真是演的不错,还有小宋佳,小宋佳真是演正戏的女演员,从闯关东到这个。觉得她演戏真的不错的。

文章,就是饰演太多了小男人的角色,贫嘴,说话北京口音。

也就是其他演员都很棒,而文章有点让我失望。

还有为啥是少帅啊,我现在对李雪健的张作霖感兴趣。

30集的时候张作霖死了,以至于到40集我都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吐槽赵四和宋美龄,这个赵四选角我不是太喜欢觉得有点丑,但是挺清纯的,主要是我更喜欢小宋佳的于凤至,所以,赵四小姐谁演,我都不喜欢,40集凤至的造型变了,真是超级美啊,其实这部电视剧里李雪健,宋佳演技都不错,都是正戏出来的,而文章并没有太出彩吧,中规中矩吧,不知道换个演员会不会更好。宋美龄不应该端庄大方么为什么有一种风尘气

还有,郭松龄,他在前面戏份很多啊,简直和张学良像一种CP的感觉啊,以至于40集张学良还在回忆他的话,看来,郭松龄真是对他的影响很大,以至于郭为什么背叛他,其实郭也是为了这个东北好,只不过采取了以卵击石的方法。还有一个角色就是杨宇霆,这个角色塑造的真好,就是有点太自负了。我有点说不明白他。

其实,还是觉得有点可悲吧,觉得张学良并没有超过张作霖。以及最近知道张学良还有一个弟弟叫张学思,他在17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共产党。这就是历史吧,一步一步把人往前推,很多人都是历史的牺牲者。

少帅观后感范文800字3

少帅当然就是张学良,这位历经军阀、抗战、漫长囚禁的老人,本身就是一个历史传奇。关于张学良的传记、评述、纪录实在太多,我总难忘他关于自己风流韵事的一段口述。

我很读过一些张学良和大历史的书,但总是忘不了他喜感的东北口音,以及这段身为花花公子的自鸣得意。这些细枝末节,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真实,在宏大的历史之下,那些名垂青史的人,本身未必那么严肃正经。好比真实的这位少帅张学良,在家国大义之外,也是个有趣的人咧。

没有人比张黎更适合拍“少帅”了, 这位一直关注宏大题材的国产剧导演,最擅长的就是把厚重的历史,落实到鲜活的人物上。在上面我提到张学良的风流韵事,果不其然,张黎就把它落实到柳岩饰演的表嫂身上了。

这可不是张黎演绎历史,而是来自张学良的亲口叙述:“她(表嫂)并不是个好人,是个暗娼,我表哥娶了她,那我常到他家去玩去,那时我才十六岁嘛,有一天家里没人,她调戏我,所以我坏蛋就是从她身上学来的,我也因此看不起女人。”

你看,相较之下,张黎是把表嫂一段的韵事美化了,柳岩饰演的表嫂不是“坏蛋”,反而充满了母性的善良。

张学良的精彩人生,本身就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剧本,而张黎的把握能力,则让历史拨开了生硬的、冰冷的外衣,露出满是“人味”的血肉来。这就是这部《少帅》的基调,这是张学良和张黎两位,分别用人生和创作打下的根基。

然而站在台前的不是张学良,更不是张黎,而是那位戏外人生同样精彩的演员文章。在“周一见”的风流韵事之后,文章蛰伏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不少人忘记了“文章是个好演员”这回事。从《奋斗》、《蜗居》、《裸婚时代》、《小爸爸》,文章一直是新生代里“会演”的一位。在《走着瞧》里和毛驴对谈的一段独角戏,更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可以把《少帅》当做文章的复出之作,在这部戏里他回归到了一位演员的本分,又一次用作品和观众对话了。直到第三集才出场的文章,最让人意外的是沉得住气。要知道,青年少帅的那种“混不吝”的性格,很容易被表演成痞子气,火候、尺寸的把握,从来都是最考验演员的。文章奉献了出色的表演,那份乖张和隐忍,完整而且统一。

101344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