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综合分析题的对策(2)

关键词: ​国考面试综合分析题的对策,国考,面试
美婷0 分享 时间:

D.家长支持是语言学习的前提

【答案】A。解析:第一步,阅读材料。文段开篇说到了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孩子掌握母语是自然而然的事,且语言学习和教育交给学校和老师就可以了。通过事实上反驳了大多数人的观点,认为学校能解决一切问题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紧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家庭才是孩子语言能力形成的最初和最重要的场所。后文通过博纳德、费什曼的观点和已有的研究,进一步佐证了事实上之后的内容。因此,文段重点是转折之后作者表达观点的内容。

第二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文段强调了家庭对孩子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性。

第三步,分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重点部分,且与概括的重点内容含义相近,可以保留。B项对应转折前后两句话,先说大多数人认为母语学习可以自然而然,转折之后说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通过转折前后内容可以得到母语学习不能“自然而然”,但B项未体现作者写作意图,文段中作者除了反驳前文观点外,还给出了明确的态度“家庭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故B项表意正确,但未体现作者观点,排除。C项对应文段“家庭才是孩子语言能力形成的最初场所,也是最重要场所”这句话。文段说“语言能力”,选项说“母语”概念不一致,与文意不符,并且文段论述的是“最初和最重要场所”,最初指的是最开始,最重要指的是必不可少,最佳指的是最好的,所以“最初和最重要场所”与“最佳场所”概念不一致。C项表述是错,排除。D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话“如果没有家庭支持,学校语言政策的效果也难以保证”,选项把“家庭支持”偷换成了“家长支持”、把“语言政策的效果”偷换成“语言学习”,概念不一致,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项。

【要点点拨】在选项分析时,我们要有带入意识:把选项带入题干验证表述是否与题干相符,如果表述不对,直接排掉;如果表述正确,我们再验证是否符合作者意图、概括的是否全面。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

行测言语理解的逻辑填空题,经常让同学们感到困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在实际做题的过程中发现,考的这个词语或成语很常见,自己也知道它的含义,但是仍然会在纠结之后,选择错的那一个。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方法:语素分析法。语素即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就比如说“小”这个字,它有自己的发音,含义是“不大”,我们就说“小”字是一个语素。

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写出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他本人的影响。从寥寥数笔的________中,我们不难体味到诗人对现代文明的大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捉弄 B.刻画 嘲讽 C.勾勒 嘲弄 D.勾画 玩弄

【答案】C。解析:这里首先要跟大家强调的是,做逻辑填空题目,一定不能忽略整体文段的语义。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语境,找到能帮我们选出正确答案的提示信息。题干围绕“诗的最后一节”进行阐述,大致段意为:诗人在诗的最后一节,用简单的话语,写明了现代文明对他的影响和冲击,并且对这种影响和冲击抱有不认可的、批判的态度。

第一空是要说明诗人的写法,“从寥寥数笔的________中”,横线处用“寥寥数笔”修饰,此处说明的是诗人的简略勾画。观察选项,A选项的“描绘”是指描画、描述,B选项的“刻画”是指用文字描写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两者均侧重细致入微的描写,与前文的“寥寥数笔”对应不当,故排除掉。C选项的“勾勒”和D选项的“勾画”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也指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与前文的“寥寥数笔”相呼应,可以保留。再看第二空,“诗人对现代文明的大胆________”,主语是诗人,横线处应该体现诗人通过创作诗歌去表达对现代文明冲击的态度,我们就需要辨析C选项的“嘲弄”和D选项的“玩弄”,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语素分析法去辨析,“嘲”是指讽刺、讥笑,因此“嘲弄”侧重的是言语层面,“玩”是指玩耍,因此“玩弄”侧重的是行为层面,作者通过作诗,用诗的内容表明态度,更侧重的是言语层面,因此答案选择C选项。

195430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