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历史知识点(2)
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乐》后来亡佚了,现存《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亚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述圣)的弟子。
1、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
2、伦理观是"性本善"。
著作:《孟子》。
荀子 荀子名况,当时的人尊他为荀卿。
1、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2、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3、性恶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
著作《荀子》。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在全国公务员考试中,常见到文学类常识判断题,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代表思想都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主要以识记性题目为主:
示例 试题练习1(单选)主张性本善的是儒家的哪一位代表人物?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答案】B。解析:孟子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试题练习2(单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取代了()的地位?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名家
【答案】C。解析:西汉初期,尤其是文景之治时期,一直采纳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当时道家是正统地位,汉武帝之后儒家取代道家,成为正统思想。
行测常识我国的基本国策
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一样,每个国家也有自己赖以生存发展所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和保障,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及的话题:基本国策。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基本国策吗,它们在今天又有哪些改变与新发展呢?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存在着人口基数大且人口素质较低等问题,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为解决此问题,我国便于推出了计划生育政策。该政策主要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但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们老龄化趋势的日趋严重,急需劳动力人口投身现代化生产建设,2021年对生育政策作出了部分修改,即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缓解后,如何解决现有人口的就业问题又出现在了考卷上。我国政府给出的答案便是对外开放,即引进来和走出去,放宽对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保护政策,积极主动地加大对外交往,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发展开放型经济。于是越来越的外国企业开始在我国投资设厂,我国本土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就业问题得到缓解。
就业问题的解决得益于第二产业的发展,但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掌握加工制作业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应当向核心的科学技术进军,而人才便是掌握核心技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此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政策主张中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不谋而合,双减政策落地、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都是在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才做准备;
在人才的助力下,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污染环境等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破坏。国家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