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吸烟的建议书
科学吸烟,尽可能减少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文明吸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公共大环境,是每个烟民应当具备的素质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生活中,烟民都应遵循社会公德,尊重别人和自己,注重吸烟的礼仪,做一个文明的烟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明吸烟的建议书,欢迎查阅。
文明吸烟的建议书篇1
文明吸烟建议书各位烟民、各位群友: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众所周知的。在当今高度文明的社会环境之下,许多发达城市已将吸烟列为公害之一,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反感避之。
如今,我们公司结合6S活动,也即将大力推行禁烟活动,首先是设立无烟区,如会议室、职工食堂、井口方圆50米之内(规程要求20米,扩大了范围),还有工房、车间、库房(包括露天大库)等场所是绝对禁止吸烟的。为此,我忠告公司各位烟民们:赶紧戒烟。意志坚强的今天戒,意志薄弱的明天戒,刚学会的立即戒。象我这样嗜烟痴狂实在戒不了的,我建议文明吸烟。首先,我们要自觉做到,在公司设立的无烟区域内坚决不吸烟,以免引起同事反感、领导训斥、经济受损、大家“公愤”。另外,还要卫生吸烟。何谓卫生吸烟?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和朋友去郊游。
我在郊游途中发现,只要小憩就要小便,而小便过后定有人掏出烟来热情地向烟友们散发,接过烟来塞到嘴中,先是猛吸几口而后慢慢品味,那种惬意自不必说。而当我接过烟后,心理突然不是滋味,为什么呢?夏日郊游,烈日炎炎,每次小憩总是在大汗淋淋之后,然后小便。如果没有条件及时洗手就捏着香烟嘴相互传递,很不卫生。不接吧,显得不礼貌,接吧,心理又极其的不舒服,真是很为难。因此,在一次郊游小憩时,我抢先拿出一盒未开封的烟,有意当着大家的面从烟盒底部撕开,然后说明原委。大家一致赞同,纷纷效仿。如果我们养成从烟盒底部取烟的良好习惯,那么烟民们在传递友谊时真的是既方便卫生又礼貌健康。谢谢大家!篇二:吸烟建议书2 各位老师、同学们:为树立和展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创造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高补年级全体,向全校师生发出建议——“构建无烟校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让教室、宿舍、公共场所不再乌烟瘴气,让烟蒂、烟盒在校园销声匿迹。吸烟对人体健康构成的极大危害,是众所周知事实。
吸烟与肺癌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的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研究显示,吸烟者比普通人患上心脏病的机会高两至三倍。被迫吸入二手烟更会增加患上肺癌、心脏病、中风等致使疾病的机会。全球每年有400万人命丧于吸烟,我国是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有超过67%的男性吸烟,总吸烟人口占世界吸烟人口的四分之一。每年有8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估计到2030年中国每年会有300万人死于吸烟有关的疾病。
“吸烟危及生命的概率是50%,戒烟等于自救。”这是法国国家戒烟委员会和烟草预防办公室在巴黎举行的第30届法国医学沙龙上对所有吸烟者发出的警告和呼吁。吸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是一种摧残,对他人也是一种伤害。戒烟不但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延长人的寿命。
自20__年5月1日起,卫生部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开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为了您和他人健康、为树立和展现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创造文明、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建议:1.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2.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诱惑,提倡不吸烟,提倡互不敬烟。3.在教学区、校园内等公共场所不吸烟,做戒烟先锋。 4.老师们带头戒烟,并力劝身边吸烟的同学戒烟。 5.禁止在教学区、寝室、走廊等校园公共场所吸烟。6.如发现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吸烟者,及时主动劝阻。尊敬的老师、同学们,请响应我们的建议,为了你、我、他的健康,为了洁净、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我们一起努力,远离烟草!
建议书发起人:
文明吸烟的建议书篇2
尊敬的各入驻客户:
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还有害环境,更有害素养。自己的健康可以选择,但别人的健康,不能侵害!公共环境和秩序,不能破坏!我们反对大厦内任何吸烟行为,同时我们理解烟民朋友的习惯。为了大厦内全体人员的公共权益,我们向大家发出倡议:
一、不在不吸烟人面前吸烟;
二、不在卫生间、走廊、电梯间、大堂等公共区域吸烟;
三、不在门窗、墙壁、地板上熄灭烟头,不做环境秩序的破坏者;
四、不乱扔烟头,不做安全隐患的制造者;
五、不将脚蹬在墙上吸烟,不做大厦设施的损坏者;
六、吸烟时保持安静与卫生;
七、我们共同工作、生活的环境,离不开共同的监督与维护。
我们希望:您的享受,不要变成别人的难受。我们相信:您只需出一点力,文明吸烟,别人对您的看法和大厦环境就会大不同。大厦环境好、隐患少、成本小,所有人员都将受益!
文明吸烟的建议书篇3
我曾经思考过宇宙文明相关的问题,总是无疾而终,痛苦不堪。直到有一天我驻足在一窝蚂蚁前观察良久,许多事情瞬间豁然开朗了。当然并不意味着我的思考结果是正确的,但至少是可以说服我自己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蚂蚁搬家或者蚂蚁集体搬运食物?这真的是超级美妙的过程,节奏舒适,秩序井然,分工明确。这就是一个有着严谨纪律和规则的社会。
作为“更高等”的人类,我被这种“低等”的生物所感动,想送上我的祝福。但是接下来我发现,这是不可能的。我可以轻松地杀死他们,可以制造出它们眼中的“地震”和“海啸”,来摧毁它们的家园。但是我却无法让它们了解我,甚至不能让它们意识到我的存在。所谓的“更高等”在人与蚂蚁沟通这件事上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可以研究它们,科学家也的确取得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资料,如蚂蚁的光学导航,蚂蚁之间的气味信息交流等等。我们并不认为蚂蚁所拥有和建立的东西叫做“文明”,我们称其为“生物本能”。这四个字中似乎充满了理性,但同时也充满了蔑视。可是扪心自问,研究这些“低等文明”真的那么容易吗?要实现与“低等文明”的沟通,真的比征服宇宙简单吗?
于是我有了一个可能并不成熟的想法:“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可能是一条永不可逾越的鸿沟。这里说的不可逾越,不仅仅是指文明之间的“高低”难以追赶,更重要的基础完全不同的两个文明是完全无法理解,甚至完全无法意识到对方存在的。
在地球同样的环境下,生物体的发展路径基本相似,如都是碳基生物、都是以DNA蛋白质等为基础原料,尚且出现蚂蚁和人类这样的差异(更不用说细菌病毒这些微生物了)。在不可思议的宇宙中,生命和文明的形态会有多大差异,是我们有限的智慧根本无法想象的。以目前生物的构造来臆想宇宙其他文明,本身就存在幸存者偏差。谁能保证你脚下的石头、喝下的白水不是生物,不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文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