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佛教语录(2)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生活感悟佛教名句
一切皆为虚幻。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着计较,徒增烦恼。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佛语经典语录:不可说。
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
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生活感悟佛教语录相关文章:
★ 佛语经典语录哲理
★ 人生感悟经典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