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的警句,有关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
推荐文章
孔子孟子的警句目录
1. 孔子:君子之交淡如水。
。
2.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3.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
。
4. 孟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5. 孟子: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非生而愚之者,孰能无闵?。
。
6. 孟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7.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8.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不忍人之目,有不忍人之耳。
。
9.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10.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孟子和孔子最经典的语录是哪些?

孔子语录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罕》)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解释: 孔子说:“学过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相识相知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 曾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
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 子宫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 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 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长幼有序。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有关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 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 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
(戚戚:感动的样子) 5、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
(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12、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译: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3、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15、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译:杨子主张为我(自己),尽管只要拨掉一根汗毛而有利天下,他也不肯干。
墨子主张兼爱,即使磨光秃头顶走破脚跟只要有利天下,他也愿做。
(用儒家的中庸之道批驳杨、墨二家“执一”的片面主张) 1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一个人应当对某些事放弃不做,才能够集中力量有所作为。
(做事应当有所选择) 17、 尽信书, ——《孟子?尽心下》 18、 以其昏昏, ——《孟子?尽心下》 19、 不以规矩, ——《孟子?离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