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观后感,游大明寺有感
推荐文章
阿弥陀佛观后感目录
。
在佛教信仰中,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引导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向。阿弥陀佛观可以让人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安宁,减轻焦虑和烦恼,提高自我认知和理解。
。
总之,阿弥陀佛观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宗教体验,可以帮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平静。"。
读《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有感

昨天看了一本书《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里面讲了一些对于修行的感悟以及理解,我看完后觉得嗯,感同身受。
佛法是教人开悟的,而佛教是导大众向善的。
书中讲解了很多境界,比如打坐定到一定程度,就会看到一些异象,或者前世今生,这些都确实是存在的。
修行一年觉得自己懂很多,觉得这些道理就那么回事,那么简单呀,这不常人都知道的嘛;修行俩年就很羞愧了,这是从知道转到实践了,而实践自己就是小白,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差这么远,这才是刚刚开始呀。
如果有人问我你是不是修行人的话,现在的我肯定会说:功力浅薄,不敢妄言。
再讲一些自己在看书时划的笔记“悟后起修,才是真修”。
这个悟不是开悟的意思,真开悟了还修什么呢,我觉得这个悟是领悟感悟的意思,当你对这些境界有了自己的领悟后再去修行不断实践不断突破,这个时候的修行才是真的修行。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尽早经验到自己的觉性,学会在生活中禅修的方法,然后在日常生活中练习”。
对于这句话我是深表赞同,我们很多人可以做到在房间打坐静修,但一进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就会被当下的情景所带跑,心不住,人怎能定呢?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修行路,找到自己的觉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修行,提升会更快。
“心中无我,做这个事情我不求什么;也没有高低上下,不需要跟人家比较我是谁,他是谁;他是组长,我是组员;他拿得多,我拿得少;我做得多,他做得少。
。
。
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个过程就有一种修心的作用”。
这些情景是我在工作里,生活里,甚至于家庭里都很常见的,总是会觉得自己做的多了,别人做的少了,会因为别人是我的领导啊什么的,身份不同心理不同。
那看见这句话立马心理就有警觉了,平等心其实就是慢慢在我们的生活里这么修出来的。
还有破了我一个幻,就是以前觉得老会想着出家专门修行多清净呀,现在发现都没有那么简单,出家后可能就要归于哪一派哪一个师父哪一个寺院,反而是个局限。
并且出家僧众也要做很多服务于信众的事情,繁杂事很多,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而我是想要自己到达那个境界,那么看来自己还是再去找自己的路。
游大明寺有感

农历8月16,老家,吃过早饭,玉米已收获完毕,还不到种麦的最佳时间,闲着无事,打算去村里的寺院游玩。
家离寺院不足一公里,沿着宝鸡峡灌溉渠岸的水泥路独行,嗖嗖的冷风夹杂着牛毛似的雨丝,渠底只剩下约一尺水,静静的也不流淌,倒也清澈。
过桥,爬上陡坡,山门紧闭,从侧门进,院子里一片狼藉,早期的几栋窑洞庙堂已被挖去,新修一面坡直通大殿,可惜还在施工,但又不见工人,僧侣也不见一个,钟鼓不鸣,更无颂经拜佛之声,不觉心惊。
遥想十几年前,那时大殿初成,雕梁画栋,五彩斑斓,佛像庄严,菩萨生动,罗汉精神,钟鼓楼高耸,巍峨雄伟。
大小殿内,香火袅袅,香客如织。
如今,两位长老,净天法师,澈性法师先后圆寂,寺院竟如此萧条冷清。
一面墙上是两位法师的遗像和简介,对净天法师,我尤为敬仰,法师生于安康,十二岁出家,先后在安康,西安终南山,山西五台山,等处学习,历经磨难,受尽屈辱,一生坎坷,但愈挫愈勇 ,信仰弥坚。
后效阿弥陀佛,发下宏愿,重修和恢复寺院十余所。
如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净一法师所评“佛教界比净天法师福报大的多得是,比他地位高的多得是,比他文化好得多得是,但是比他利益众生大悲心切、自身修持精进勇猛、惜福勤劳、真修实干的不多。
”
净天法师曾担任大明寺、佛光寺、西禅寺等十余个寺院主持,及法门寺、东林寺、卧龙寺、光孝寺、弘法寺等寺院首座。
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也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澈性法师乃净天弟子,也是得道高僧,修为甚高。
当年大明寺扩建修路,与一村民有争议,法师过来相劝,谁知这村民破口大骂,并一口唾沫喷在法师脸上,法师面不改色,不愠不怒,淡定自如,直到事情谈妥。
我正观看,忽听一声“阿弥陀佛,您是哪里人,有事吗”回头一看,一白净,瘦小,穿黄色袈裟的和尚站我旁边。
急回应“阿弥陀佛,我就是村里的,只是常年在外,放假了回老家,顺便看看”于是和他攀谈起来,他是澈性法师的弟子,却长澈性一岁,四川人,从小父母双亡,颠沛流离,落脚此地,便皈依佛门从此以寺院为家。
这时忽见院子里多了一些年轻和尚,有些虽身穿僧衣,却长相帅气,甚至有些调皮,有些气质文静,举止儒雅,戴眼镜,谦谦君子样。
我大惊,问老和尚,这些年轻人真的是出家了?他说是,前段时间,现在的主持如孝法师一次收了十几个徒弟,均是二十上下。
老师傅也走了,我依旧百思不得其解,年纪轻轻,尚未经过人世风雨,如何便早早遁入空门,青灯古佛伴随一生。
再过几十年,社会日新月异,想重归凡俗,可以吗?
正莫名烦恼间,一中年僧人来到我面前,约与我年龄相仿,见礼,落座,我问“佛教有几大宗派,不知大明寺属于何宗?大殿供奉哪位佛?我看不像释迦牟尼佛,也不像阿弥陀佛,更不像药师佛”我知道,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是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而释迦牟尼佛则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曾经的教主,不过他已转生,下一任教主弥勒佛还需等几十亿年才能降生。
僧人笑到“您看起来与佛有缘,大殿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也称为大日如来佛,具大智慧,大光明,是释迦牟尼佛的本身,万佛同一,看个人的悟性”我心有一动,此佛在佛教密宗地位甚高,如净土宗中的阿弥陀佛。
毗卢遮那佛则是隋唐时期皇家特别推崇的佛,龙门石窟最大的据说就是他的佛像,大明寺隋唐时,为福荫寺,和法门寺一样,均为皇家寺院,当年香火旺盛,寺院绵延十里,与法门寺遥向呼应,钟鼓齐鸣。
于是他给我讲到,大明寺实际是禅宗,密宗,净土宗俱修,个人修行也不相同,佛法无边,各随因缘。
我又婉转说到,貌似大明寺比以前清净许多,这不利于弘扬佛法呀。
他很机智,笑笑“出家人本喜欢清净,你说的也是,香客,居士来的少了,何谈普渡众生,所以打算后面再起几间大殿,供奉诸佛,目前院子里确实凌乱,让你们失望了”
我又谈了我的看法,能不能修的时候,不要现代化太明显,比如水泥,铁栏杆,瓷砖这些最好不要露出来;再说佛门故事漫画也可以挂在走廊两边,使芸芸众生也能收到启迪,教化。
他大叹道“好建议,我会向主持转达”
院子里游人出现,渐渐多了,我告辞,转身看到新任主持如孝法师的简介,比我还小三岁,人家已是三个寺院的主持了,不觉感叹“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