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爱国事迹大全(2)

关键词: 苏武爱国事迹,苏武,爱国
泽璇0 分享 时间:

苏武爱国事迹大全篇5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苏武爱国事迹大全篇6

名字的故事

大家都有名字,我也不例外。

我的名字叫宋迪,是妈妈给取的,它也有来历。下面我来给大家说一说吧!

“宋”是我的姓,和爸爸的姓一样。

“”这个字的意思是美好。

“迪”这个字的部首是走之,我属蛇,这个字是祝福我长命百岁。

所以我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妈妈爸爸祝福我一生美好幸福、长命百岁。

我的名字有趣吧、美好吧!我喜欢我的名字。

苏武爱国事迹大全篇7

一日,闲来无事,姐姐扫了扫琴上的灰尘,拨响了一曲久违的《苏武牧羊》。动听的略带伤感的音符在空气中飘动着,不知不觉就触动了我心头的那根线,也让我感慨万分。

于是,我的眼前不自觉地脑补出苏武在凌冽的寒风中牧羊的画面,风在呼啸,四野之下,除了与之相伴的那群羊,就只剩下苏武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了。可就算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苏武丝毫也不肯屈服,丝毫也不肯低下他的高贵的头。他的内心深处,吟诵的是“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语气慷锵有力,激昂澎湃。铭记在他心头的,始终是自己的国家啊。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仰,苏武才能一如既往坚持着,不因为与冷月为伴而感到孤寂,不在大漠飞雪中感叹命运忐忑,也不以只有草皮为食而觉得绝望。

苏武爱国事迹大全篇8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上下五千年》的书,是林汉达写的。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感到很疑惑:五千年,居然一本书就给写完了?带着疑惑,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写到清代的白莲教大起义,全书一共有262个小故事,通过这些小故事介绍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真是很“壮观”的一本书啊!

这本书中有很多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要算“苏武牧羊”这个故事了。

那还是汉朝的时候,与北方的匈奴一直在打仗,后来匈奴被打败后,单于派来使者求和,总算有几年没打了。虽然表面上看,是和平了,实际上,匈奴还是想着进犯中原。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出使匈奴,却被单于扣押不得回朝。

单于看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想逼迫他投降。于是用断食、断水折磨他,还把他放逐到北海边去牧羊,但苏武不为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一直紧握着那根代表汉朝的旌节。

十九年后,苏武终于被释放回汉朝。当苏武终于回到长安时,百姓们都出来迎接。看到他那满头的白发、白须和他手中那掉光了毛的旌节,都称赞他是有气节的大丈夫。

读完这个小故事,我想了很多。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像文中所写的卫律、李陵之流贪生怕死之辈,但更多的却是像苏武一样的宁死不屈的大丈夫。从故事里,我们不难读出他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面对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他义正辞严,凛然不可侵犯,在冰天雪地的北海边过着含辛茹苦的生活,却依然不屈不挠,宁死不降,这些都表现出了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在这本书中,像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都是忠贞爱国的大丈夫。正因为有他们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中华民族屹立不倒。

苏武爱国事迹大全篇9

苏武是汉朝时候的一位官员。有一年,他作为汉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办事。不料,匈奴人违背诺言,不放苏武返回汉钥,扣留了他,还劝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说:“我奉国家命令出使匈奴,丧失气节就是污辱了使命,丢大汉朝的脸。我如果那样,还有什么脸见人!”匈奴人用刀威胁他,他索性把脖子伸过去,宁死不从。

匈奴人把他放进地窖,不给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顽强地活着。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叫他放羊,说不投降就让他在那里待一辈子。苏武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代表着国家。他坚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宁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饿,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而且,那根代表汉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节”(一根长棍,上面挂着穗子),他一直放在身边,放羊的时候也拿在手中。天长日久,“使节”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紧一握不放。

苏武在匈奴度过了19个年头,始终没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汉朝。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受到人们的尊敬。

苏武爱国事迹大全篇10

苏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汉书》的作者班固称赞他:“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历代都有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对其进行赞颂。他的墓(位于陕西咸阳城西)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苏武的故事则代代相传,自宋代以来,还被搬上了舞台,《苏武持节》《苏武牧羊》等成为常演不衰的戏曲节目。2000年以后,人们在甘肃武威的苏武山上还修建了苏武庙。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苏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这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出使匈奴被扣押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父亲苏建,在汉武帝时多次跟随大将军卫青同匈奴作战,是当时的名将之一。苏建还曾将卫青的故事讲给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听,这些故事应该就是司马迁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重要史料来源。关于苏武青年时的事迹,史载不多。根据汉朝的制度,苏武和当时的贵族子弟一样,凭借着父亲的庇荫,与兄长苏嘉、弟弟苏贤皆官拜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从之官。后来又升任刂芯羌啵负责替皇帝掌管马厩。由于父亲的勇武,想必苏武自幼也会受到这样的熏陶和

教育。

汉武帝时期,汉朝边境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最强大的是北部的匈奴。纵观武帝以前的历史,可以说匈奴是最令汉朝皇帝头疼的问题。汉高帝六年(前201),韩王信与匈奴共同攻汉,并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次年,汉高帝刘邦亲自率领大军迎击匈奴,在首战告捷后,他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阻,轻敌冒进,结果中了匈奴诱敌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幸而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即匈奴的皇后)行贿,才得以脱险。此后,每到秋高马肥之际,匈奴贵族就依仗强悍的骑兵南犯,这使西汉北部边境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然而,“白登之围”给汉朝君臣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刘邦及其后的统治者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是不可取的,加之当时汉朝建立不久,百废待兴,更不是征发兵役的时候。于是,在惠帝、文帝、景帝时,朝廷都以“和亲”政策为手段笼络匈奴,以维护汉朝边境的安宁。

汉武帝即位时,经过前几代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达到鼎盛,社会稳定,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此时,汉武帝决心以武力反击匈奴的侵犯。从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西汉王朝同匈奴之间进行了多次战争。我们熟知的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而在战争的间歇期,双方也互派使者寻求和好,但由于双方统治者都猜疑对方使者是来窥探己方实力的,所以使者往往变成人质。汉朝的使节,先后有十几批被匈奴扣留。作为报复,汉朝也扣押了匈奴的使节。

苏武爱国事迹大全相关文章:

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简写5篇

中国古代爱国人物事迹

爱国英雄有哪些事迹5篇

爱国名人的事迹300字8篇

爱国人物及事迹范文8篇

关于爱国的事迹材料7篇

儿女爱国事迹500字6篇

著名的爱国人物及主要事迹

爱国人物的事迹范文5篇

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6篇

114063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