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员的名人事迹(2)

关键词: 运动员名人事迹,运动员事迹,运动员
泽璇0 分享 时间:

夜幕已经降临,漫长的道路上,只有阿赫瓦里一个人孤独的身影,陪伴他的,是来自摄影师手中的微弱的光线--这一切都只是偶然,因为没有人预计到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这个运动员的名字叫约翰·阿赫瓦里,来自非洲的坦桑尼亚。

他一瘸一拐地跑着,简单包扎过的绷带上还在不停地渗出血水,他的腿受伤了。

此时,距离比赛开始已经四个多小时了,距离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冲过终点赢取金牌,也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这是一场有44个国家超过70名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马拉松比赛,阿赫瓦里是其中的一员。

1968年的时候,坦桑尼亚刚刚独立并成立联合共和国不久,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坦桑尼亚的名义参加奥运会。所以,这次来墨西哥参加奥运会的三名队员,每个人都为自己能够代表国家来参加奥运会感到骄傲。在马拉松比赛之前,阿赫瓦里的两名队友--一位参加的是拳击比赛,一位参加的是400米跑--都已经完成了赛事,也都没有取得出色的成绩。而阿赫瓦里就不同了,他是坦桑尼亚这次参加奥运会的一个希望,一个被认为可以第一次为他们的国家赢得奖牌的优秀选手。

当时的阿赫瓦里已经不年轻了,30岁的他出生在坦桑尼亚的阿路沙地区。他的童年是在贫穷中度过的,一家人住在一座小小的土屋子里,粗茶淡饭和衣衫褴褛构成了他儿时的全部记忆。

然而非洲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却也是他玩耍的好地方,在上学途中,在放学以后,阿赫瓦里就会和一群小孩子一起,在草原上奔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非洲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在世界上风光无限的长跑冠军。

当体育场里的观众已经走得差不多的时候,一阵由远而近的警报器声引起了还留在体育场内的人们的注意,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留在场里做着赛后的收尾工作的工作人员和裁判员。因为很久以前大家就以为全部的运动员都已经完成了比赛,所以,就连通向体育场内环形跑道的大门都已经关起来了。

这时候,在墨西哥城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了。体育场入口处的大门缓缓地打开,阿赫瓦里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不如说是走进了--体育场。在场的人都被他的状态惊呆了!

近乎蹒跚的步履,脸上痛苦的表情,绷带和血迹--这一切,在暮色中,在灯光下构成了一幅画面,而这幅画面几乎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就在这天的午后,阿赫瓦里和70多名参赛选手一起开始了奥运会马拉松的比赛,在这个行列里有曾经蝉联过奥运会马拉松金牌的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还有后来获得本次比赛冠军的沃尔德,肯尼亚名将纳夫塔利。

比赛一开始,大家都跑得很正常,但到了11公里以后,超过2200米的海拔让许多运动员感到了高原的威力,本来就有伤的卫冕冠军阿贝贝第一个退出了比赛。

到了18公里的时候,一直在低海拔高度训练和比赛的阿赫瓦里也开始难受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觉得头晕,"他后来回忆说:"那种条件导致人疲劳,他们开始晕倒。"

阿赫瓦里感到肚子痛,而且一阵一阵地抽筋,运动医学上叫痉挛。缺氧导致他失去了方向感,除了要尽力向前跑以外,他还要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就这样又跑了一公里多,他终于坚持不住摔倒了,结果是右腿严重受伤。

他的教练赞比看到他受伤了,赶紧跑过去为他进行了紧急包扎,用绷带裹住了他的伤口,并且问他还能不能比赛,阿赫瓦里一边因为痛而皱着眉头,一边毫不犹豫地说:"可以。"在耽误了许多时间以后,他又开始跑了起来。但是跑没了多久,赞比就看出来了,他的这个队员无法再进行比赛了。于是他开始说服阿赫瓦里放弃,到最后甚至开始强迫。

但此时的阿赫瓦里却不这样想。他后来说:"我知道大家都已经结束比赛了,我知道我做得已经够好的了,我的教练也在对我说,放弃吧。但我却在心里对自己说,要继续!"

迈着艰难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就像挪进体育场一样,阿赫瓦里感动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工作人员、裁判,还有那些为数不多的观众。当他们明白了阿赫瓦里的状况时,全部都停下了手中的事,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起为这位来自非洲的运动员鼓起掌来。而阿赫瓦里则一面继续慢慢地跑向终点,一面有礼貌地向所有给他鼓励的人回礼。

这一幕被当时的拍摄者誉为"奥林匹克史上最伟大的一幕"。

终于到达了终点,此时的终点门已经被拆掉了,但响在体育场各个角落的掌声,变成了对阿赫瓦里最好的奖励。

刚刚通过终点,他就精疲力竭地倒在了地上。被送进医院以后,一直修养了两周的时间。在医院里,他对媒体说:"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完成比赛的。"

这句话,在当时成为了媒体的热点,而在后来,则变成了激励成千上万人的信念。

关于运动员的名人事迹5

李小双197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1989年进入国家队,1983年—1989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1997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着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座右铭是:信心就是胜利。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鲜血染红了单杠。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的一块体操金牌。

关于运动员的名人事迹相关文章:

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关于现代名人事迹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的事迹

关于英雄人物的事迹故事

近现代史名人事迹5篇

中国名人劳动模范事迹

关于为事业献身的名人事迹

名人杨利伟的事迹

死亡爬行观后感范文

127001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