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鲁班主要事迹(2)

关键词: 名人鲁班事迹,鲁班事迹,名人
泽璇0 分享 时间:

老师傅捋了捋胡子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子多少根椽子”鲁班张口就回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四根大柁,四根二柁,大小十五根檩子,二百四十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师傅看对不对”老师傅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老师傅接?问:“一件手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会,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会。学三个月和学三年,有什么不同”鲁班想了想才回答:“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老师傅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老师傅接?提出第三个问题:“两个徒弟学成了手艺下山去,师傅送给他们每人一把斧子。大徒弟用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用斧子在人们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你愿意跟哪个徒弟学”鲁班马上回答:“愿意跟第二个学。”老师傅听了哈哈大笑。

老师傅说:“好吧,你都答对了,我就得把你收下。可是向我学艺,就得使用我的.家伙。可这家伙,我已经五百年没使唤了,你拿去修理修理吧。”

鲁班把木箱里的家伙拿出来一看,斧子崩了口子,刨子长满了,凿子又弯又秃,都该拾掇拾掇了。他挽起袖子就在磨刀石上磨起来。他白天磨,晚上磨,磨得膀子都酸了,磨得两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凿子也磨出刃来了,一件件都闪闪发亮 。他一件一件送给老师傅看,老师傅看了不住地点头。

老师傅说:“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你去把门前那棵大树砍倒。那棵大树已经长了五百年了。”

鲁班提斧子走到大树下。这棵大树可真粗,几个人都抱不过来;抬头一望,快要顶到天了。他抡起斧子不停地砍,足足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这棵大树砍倒。

鲁班提斧子进屋去见师傅。老师傅又说:“试试你磨的这把刨子,你先用斧子把这棵大树砍成一根大柁,再用刨子把它刨光;要光得不留一根毛刺儿,圆得像十五的月亮。”

鲁班转过身,拿斧子和刨子来到门前。他一斧又一斧地砍去了大树的枝,一刨又一刨地刨平了树干上的节疤,足足干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那根大柁刨得又圆又光。

鲁班拿?斧子和刨子进屋去见师傅。老师傅又说:“试试你磨的这把凿子,你在大柁上凿两千四百个眼儿: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楞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拿起凿子和斧子,来到大柁旁边就凿起来。他凿了一个眼儿又凿一个眼儿,只见一阵阵木屑乱飞。足足凿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两千四百个眼儿都凿好了: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楞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带凿子和斧子去见师傅。老师傅笑了,他夸奖鲁班说:“好孩子,我一定把全套手艺都教给你!”说完就把鲁班领到西屋。原来西屋里摆好多模型,有楼有阁有桥有塔,有桌有椅有箱有柜,各式各样,精致极了,鲁班把眼睛都看花了。老师傅笑?说:“你把这些模型拆下来再安上,每个模型都要拆一遍,安一遍,自己专心学,手艺就学好了。”

老师傅说完就走出去了。鲁班拿起这一件,看看那一件,一件也舍不得放下。他把模型一件件擎在手里,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每一件都认真拆三遍安三遍。每天饭也顾不得吃,觉也顾不得睡。老师傅早上来看他,他在琢琢磨;晚上来看他,他还在琢磨。老师傅催他睡觉,他随口答应,可是不放下手里的模型。

鲁班苦学了三年,把所有的手艺都学会了。老师傅还要试试他,把模型全部毁掉,让他重新造。他凭记忆,一件一件都造得跟原来的一模一样。老师傅又提出好多新模型让他造。他一边琢磨一边做,结果都按师傅说的式样做出来了。老师傅非常满意。

一天,老师傅把鲁班叫到眼前,对他说:“徒弟,三年过去了,你的手艺也学成了,今天该下山了。”鲁班说:“不行,我的手艺还不精,我要再学三年!”老师傅笑?说:“以后你自己边做边学吧。你磨的斧子,刨子,凿子,就送给你了,你带去使吧!”

鲁班舍不得离开师傅,可是知道师傅不肯留他了。他哭?说:“我给师傅留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傅又笑了,他说:“师傅什么也用不了,只要你不丢师傅的脸,不坏师傅的名声就足够了。”

鲁班只好拜别了师傅,含眼泪下山了。他永远记师傅的话,用师傅给他的斧子,刨子,凿子,给人们造了许多桥梁,机械,房屋,家具,还教了不少徒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所以后世的人尊他为木工的祖师。

名人鲁班主要事迹5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民间传说,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鲁班年轻的时候,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致力于创造发明。有一次攀山采药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还有一次,鲁班到野外闲游,忽然看到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于是他灵机一动,回家后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可是飞的'时间很短,在空中旋转几下就落了下来。鲁班很苦恼,后来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还是不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鲁班自想:木鹊为什么不能在空中飞行几天几夜,哪怕是飞一天一夜也行呀!鲁班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清晨,鲁班提了木桶到山涧中取水,当他转身时,忽看见对面不远处的山洞中,霭霭的闪着红光。鲁班感到很惊奇,以为是洞中起火,就赶紧提了一桶水奔洞口而去。当他猛地闯进洞时,却发现洞里根本没有起火。正在鲁班纳闷时,忽然发现在那洞壁低凹处,有一块红色的丝绢,上面不断的放着霞光,着实耀眼。鲁班想到:这红光大概就是从这里射出来的。于是走进前,将丝绢拿起来,打将开来看,却发现原来里面包着一本书。  

鲁班也不知道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只见书上凌乱的写到:什么道德经、什么盂兰仙会、什么兵家器械、什么山川树木等等。鲁班无意间得了这本书,自然满心欢喜,日日苦读,钻研其意。  

又过了几天,鲁班与几个朋友在林中凉亭饮酒,无意间,鲁班说起书的事,可是朋友们却不信他,以为他是酒喝多了在说胡话。正在大家相互争执时,只见那处咕嘟嘟的冒出一股白烟,罩住了整个亭子。烟雾过后,在眼前出现了一个白发老道,他手持玉麈,身边紫霞缭绕,自称是柳叶道人,江西龙虎山人氏。  

临走时,那道人还告诉鲁班,说是明天中午带上一面小铜锣,到前面的一棵大松树旁找他,传授他一些秘术。等找到大松树时,在树前连敲锣三下,然后喊声:我自开来。自会看到老道的洞府。鲁班听了,满心高兴,可是他在座的朋友却不以为然。  

弹指间,已是第二日中午,鲁班依照老道的指示,果然带了一面小铜锣,奔那林中而去。常言道:好事多磨。正当鲁班在大石旁休息时,只见阴风飒飒,卷石扬沙,定睛看时,从那草科里唰唰地蹿将出一只蟒蛇来。那蟒蛇大约有三丈长短,碌碡粗细,就舌芯而言,也约莫有十寸左右。鲁班见了,”哎呀“一声从大石上滚下来,他哪里敢放松,急忙起身去逃命。俗话说: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及鸟。  

那条蟒蛇如同乘驾着阴风速度极快,鲁班边跑边往后看,怎奈脚底下一块大石头将他绊倒,鲁班跌倒在地。此时,那条蟒蛇正兴冲冲的朝他逼紧,就在这不得命时,只见突然从乱石堆儿里纵出一个打猎山人,他头戴花皮冠,腰间系着狮皮带,手里执着一柄钢叉。只听”嗖“的一声,那钢叉就插在了蛇的七寸处。鲁班看时,那条蟒蛇早已经没有了气息,成了满肚红。鲁班感谢那猎人的救命之恩,猎人领恩后,二人在山后分手。  

走不多时,早已是晌午时分,在鲁班前方不远处,果然见到一株高大的古松树。鲁班依照老道之言,在松树跟前站定,连敲铜锣三下,然后叫声:我自开来。就听到”噗嗤“一声,眼前出现了一座门牌楼,那牌楼约有四丈高低,六丈宽窄,左右各安放一个青石刻的大狮子,牌楼底下有一条羊肠小道,那条羊肠小道直通里面的一座道观。  

鲁班看到,心里十分高兴,依径向观里走去,这时柳叶道人已出现在跟前。鲁班急忙作揖问讯,柳叶道人笑道:”你果然守信用,我在这等你很久了。“鲁班道:”道长说哪里话,做人信用为上,才论功德“二人一番谈论后,老道领鲁班到隔壁房间去,然后交给他一本经书,叫他以后用心攻读,领悟其中的玄机。鲁班正要问木鹊飞行之事,老道自袖袍里拿出三片雁毛交给他。  

鲁班不解其意,老道解释道:”将这三片雁毛插在木鹊的尾部,再手掐中指念动真诀,那木鹊在空中飞行自会三天不落。“随后,老道附在鲁班的耳旁,将真诀口述给他,鲁班自小智慧超群,于是很快就将口诀记住了。鲁班欢喜万分,叩别老道人,照原路返回,老道依旧回洞府不提。  

鲁班得了经书以后,日夜苦读,精研奥妙。一晃就是三年光景,鲁班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玄机,又发明了许多的战场器械,如:梅花锁、环环相扣、笼中取珠、二十四锁等,还有书籍《鲁班经之圆太极》,以及自然磨法,传说这石磨能昼夜研磨谷物七七四十九天而不息,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受此启发,之后发明了木牛流马。  

又过了几年,鲁班带着自己削制的木鹊来到潍坊一带展示,当地的人们看到木鹊在空中飞行三天而不落,感到很惊奇。就询问木鹊的制作方法,于是鲁班就将方法传授给当地的人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加上潍坊人们的智慧,就演变成了今天的美丽风筝。  

关于鲁班削木成鹊的故事,一些老人是这么讲述的,至于是不是真的,已经无从考证了。下一个单元继续为大家讲述潍坊市《北方茶都大红袍》的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明代一个书生进京赶考,途中不慎腹疼,后来被天心寺一个老和尚用大红袍茶水所救。不久高中状元。


127632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