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名人名事事迹(2)
推荐文章
在放逐江南的黑暗日子里,他依然没有放弃令人无限悲伤的楚国土地,而当秦兵攻破楚都,他的寄托已不能代替那份透彻心扉的绝望。报国无门,千悲万叹,于是,公元前二二七年五月初五,他从容地走向汨罗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执着而坚定的脚步,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向汹涌的大江,让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污浊,让灵魂在激荡中升腾。那是怎样的心痛和悲壮!也许他知道,汨罗江才是他永远的港湾和归途。咆哮的江水和奔涌的热血一同汇入他的血管,从此,他的血脉奔涌不息,汨罗江水更加清澈而有灵性。
屈原走了,在他的故乡秭归,留下了永远的遗憾,在那个“石头城”墙上,刻下了永久的伤痕,而这块曾经写满悲愤和苍凉的土地,却因这位伟大诗人而成为一方热土,从此,长江的北岸不再孤寂和茫然。
端午节因屈原而诞生,屈原因寄托了无限怀念和深思的端午节而常存。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抚慰着一个忠魂。
穿越岁月的河流,多少仁人志士呼唤良知和责任,挽留忠贞和圣洁。智者用深邃的眼睛审视历史,用沉重的笔墨审阅历史,把一部残破的书写得理性而厚重。
有关名人名事事迹4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有关名人名事事迹5
周光召于1929年5月出生于湖南宁乡。他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理论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家。也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周光召童年时代,由于处在抗日战争的烽火时期,随家人流离颠簸到了重庆。1946年毕业于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的重庆南开中学。由于他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便进入清华大学先修班,在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他聪慧超群,于1951年毕业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当物理学老师。后来到前苏联任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级研究员。
1960年回国后潜心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其成果斐然,令人赞叹。1958年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理论、内爆动力学、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机学和中子物理等领域与核武器有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有用价值的重要成果。
?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他首先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对弱相互作用理论起了重大推进作用,对其后流代数和涉及π介子的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他是首先提出利用丢失能量来寻找新共振粒子的学者之一。他首先建议利用原子核吸收探测弱相互作用中的致磁效应。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在闭路格林函数、量场论的整体拓扑性质等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将所发展的闭路格林函数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激光、等离子体、临界力学、随机淬火系统等方面。
他的学术地位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196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2年与别人合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后来还被意大利政府授予“意大利共和国爵士勋章”,荣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国杰出科学家”奖。从1994年以后还被美国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蒙古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95年1月11日被香港大学授予科学名誉博士学位。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
周光召探索真理、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伟大贡献永远记入人类进步的史册。
有关名人名事事迹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