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事迹材料(2)

关键词: 周永开个人事迹,周永开先进事迹,周永开
金梅0 分享 时间:

上世纪90年代初,他第一次来到川陕革命老区“万源保卫战”的主战场花萼山。那时花萼山山里不通公路不通电,他手攀悬崖、步行一整天登上山顶的项家坪村,村里晚上照明全靠煤油灯。有个小女孩给煤油灯加油时发生火灾遇难,周永开痛心极了。他拿出积蓄,买了一台小型水力发电机,组织大家挖水塘建引水渠,安装发电机。山上第一次亮起了微弱的电灯光。

一定要拔除穷根!他一遍又一遍地跑部门,催进度,说服村民出劳动力,前后接力,逐渐建起一条从官渡镇到花萼山长20多公里的公路,从外面的世界拉进电杆电线,当稳定的电流点亮夜灯时,山里那些老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还自己拿钱引种,鼓励山民发展中药材种植,试种特色中药“花萼贝母”。如今,花萼贝母成为当地有名的土特产,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砖”。他带人调查野生蜡梅资源,引种蜡梅,力推优质蜡梅的培育及发展惠民工程,竭力为山区农民找到生态与致富的双赢途径。

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事迹材料5

夏日的万源市花萼山腊梅园,凉风习习、流水潺潺,低头穿过一片肆意生长的梅林,夏日的聒噪一扫而尽。而冬日,这里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漫山腊梅迎寒而开,花容动人,香气萦绕。“春来听泉秋戏水,夏日纳凉冬赏梅”,便是腊梅园最真实的写照。这片美景离不开周永开的努力与付出。

“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周永开在达州、巴中等地工作过,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足迹,但万源花萼山始终是老人最牵挂的地方。

花萼山区域地处长江中上游两大一级支流嘉陵江和汉江的源头分水岭,地质历史古老、地貌复杂多样、生态系统原始,其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嘉陵江和汉江流域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以前穷,当地的老百姓就把树砍掉当柴烧,开荒种粮食,生态破坏严重。现在条件好了,我们要把绿色还给大山!”离休后,周永开到花萼山植树、护林的想法日益强烈。1994年,他花费数万元积蓄到汉中购买了一批树苗,在花萼山上租了两间茅草房,带着退休干部余世荣、退伍老兵楚恩寿两名同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保护花萼山的征程。

山上的条件异常艰苦。有时候巡山一巡就是一整天,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累了休息一小会就继续赶路。晚上只能将木板铺在地上,垫上棉絮睡觉。山高气寒,三人时常感冒咳嗽、腰酸背痛。考虑到伙伴们有些受不了,周永开花钱买了三间破旧民房,简单整修后,让大家终于有了个“体面”的生活起居场所。

为了这片绿水青山,周永开走遍花萼山自然保护区11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51个组,挨家挨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巡遍了花萼山的每寸土地,防止有人盗伐林木、偷掰竹笋、捕杀动物。虽然年事渐高,周永开仍不舍对花萼山的眷恋,只不过每一次上山随身多了一根拐杖。“这些拐杖是我与花萼山自然保护区共同成长的见证。”周永开开心地笑道。

话剧《北斗星下》全体主创人员为周永开献上鲜花

1995年初,为了对山上冬季资源再一次摸底,周永开带着一名向导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经国家梁、小窝凼、长池子、九龙池等险要之地,最后不小心深陷在积雪中动弹不得,送到医院后经过紧急抢救才苏醒过来。“第二天我醒来找自己的拐杖准备下床,发现杖底与以前不一样了,提起一看,杖底多了一颗防滑铁钉。”现在谈起这件事,周永开仍握着拐杖无比激动,“我的19根拐杖上都有老百姓悄悄钉上的防滑钉,这是花萼山保护区群众对我工作的认可,但更是期盼我再上山去!”

2006年,年近八旬的周永开拄着拐杖坚持上山巡护。一天清晨,他独自一人踏着泥泞的小路到野外巡护,不小心一步踩滑,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头部触地动弹不得,连呼救的力气也没有。好在周永开长期在山上居住,与村民蒋大兵家的大白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白狗发现他后不停地嚎叫,引起了村民的警觉,大家才找到了周永开。当时他头部鲜血直流,早已不省人事。紧急送医并转往达州市中心医院救治,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才基本康复。住院的日子里,他念叨的都是花萼山和山上的人们。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硬撑着身子又踏上了上山之路。每每说到此事,老伴都会略带责怪地说,“要不是那只大白狗,他早就不知道在哪里了!”

1994年以来,周永开与花萼山相伴了二十多年。在他的带领下,项能奎等5位村民主动加入了护林行列,成了义务护林员。保护山林逐渐成了村民们的自觉习惯,大家自发造林上百亩。林业部门在花萼山实施公益林项目500亩,栽植了适应当地气候生长的华山松。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花萼山成功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的花萼山绿意盎然,野鸟翻腾,人与自然一片和谐。

2022周永开同志个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学习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

156497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