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2)
推荐文章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平日里吃的都是红薯面做的饼子配咸菜、大酱。
只不过家里再穷,聂海胜的父母都没有放弃供他读书。
哪怕是四处借钱,也要保证他有书读。
因为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也正因如此,聂海胜学习非常努力,他不想辜负父母对他的用心。
然而在他读初中时,父亲意外因病去世,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父母拼全力也要供他读书这一点,从小给聂海胜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决心再难也要把书读下去,最后他考入了重点高中。
为了能将书读下去,每到假期,他都会自己打工赚钱。
都说老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聂海胜高中毕业,正好赶上空军招飞,他抱着试试的心态 ,顺利通过考核,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启了他的航天员之路。
在学习期间,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
1998 年,经过层层筛选,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05年随神舟六号执行飞行任务,13 年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
本次神舟十二号,是他第三次飞天。
尽管年龄越来越大,但是他的能力以及专业性都没有丝毫的降低。
而他之所以能保持这般的状态,与他从小打下的拼搏精神有很大关系。
那一颗年轻拼搏的心,便是他勇往无前的动力。
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4
2005年10月,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为了抢最有料的新闻,记者们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去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聂海胜的妈妈,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聂妈妈偏瘫躺在病床上,各路记者都想进入房间去了解聂妈妈的心声。但为了让聂妈妈有个好的休息环境,当地宣传部门对进入现场的记者进行了几次清场。
我依稀记得,当时有记者为了躲避宣传部门人员,与他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记者甚至还爬上聂家二层洋楼的楼顶,因未站稳差点摔到楼下。惊险过后,当地保安更是加强了管控。
在一楼门前院子里,当地政府放上了超大屏电视,用来转播。央视记者因为要直播,要求当地部门配合清理其他记者。当时新华社记者也被要求躲避,一度引发两家央媒记者的现场争吵。
为了新闻,大家真的是太拼了,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最好的新闻信息传播给大众。当时还没有微博等社交媒体,更没有自媒体平台,官方媒体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级别越高,越受重视,也自然会得到有关部门的照顾。
当时我们作为省级都市报的记者,也获得了很多的资源。为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呈现事实,我们有六七名记者在现场附近做各种采访,分工不一,完成报道。
下面这篇报道,是我们获准进入聂妈妈房间后的记录,把聂海胜飞天过程中聂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了下来。
2022“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聂海胜个人事迹材料5
(2005-10-13 )
昨天清晨6时,天刚亮,聂妈妈便醒了。去年10月,她因突发脑溢血,偏瘫失语。聂新胜一直承担着繁重的护理任务。
给母亲洗完脸,聂新胜将一碗炖鸡蛋端到床前,喂给她吃完。聂新胜说:“没敢告诉她哥哥今天要飞天,怕她紧张,血压升高。待会看直播,她自然就清楚了。”
这时,楼下已经赶来几十名记者。当地有关部门已提前透露:怕记者太多,打扰聂妈妈的休息,能上二楼和聂妈妈一起看电视的,只有少数几家媒体,其他记者只能在一楼采访聂家人。
7时10分,聂新胜拿出一件崭新的对襟红羊毛衫,他说,这是前不久嫂子专门从北京寄来的,一再嘱咐要给妈妈穿上。
7时40分,聂妈妈躺在护理床上,被医护人员从卧室里推到客厅。客厅里,一台29英寸的大彩电正放着央视“飞天直播”。
只见聂妈妈侧着头,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机。一旁的5名医护人员,不时帮她按摩太阳穴。床边,一台心电监护监测仪显示着聂妈妈的血压。
8时15分,聂海胜和费俊龙出现在画面上。看着现场飘着花,聂妈妈张了张嘴,似乎想惊叫一声。
8时45分,电视主持人白岩松介绍聂海胜时,聂妈妈的嘴里嗫动着,她听到了,这是在介绍自己的儿子。
8时55分,离神六发射还有5分钟时,聂妈妈拧紧了眉头,显得有些急躁。
点火前一分钟,聂妈妈安静下来。发射现场开始倒计时:50秒……30秒……20秒……1秒,点火!
只见电视屏幕上,神六腾空而起,聂妈妈高兴地伸出左手,指着电视画面上的飞船。
聂新胜俯在聂妈妈耳边,解说电视画面。9时06分,聂妈妈紧张地用左手托紧下巴,似乎有些担心。记者看到,心电监视仪上显示的血压为“……155、67、74……”医护人员说,这是瞬间干扰,可能是有些紧张。
9时11分,神六顺利进入轨道,聂新胜激动地鼓起掌来,聂妈妈也高兴地再次扬起左手。
9时20分,医护人员要推聂妈妈回卧室休息,临走,聂妈妈眼神里流露出无限的祝福和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