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任溶溶先生的个人事迹(2)

关键词: 任溶溶个人事迹,任溶溶,个人
金梅0 分享 时间:

能写出生活情趣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比如,任溶溶热爱美食,是文学圈段位颇高的美食家。只要手头一有点钱,他就和朋友轮流做东去饭馆。点菜总是他来,菜一上桌,看一眼,吃一口,他就知道做得地不地道,可见功力深厚。

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从延安中路搬到福州路,据说当时80岁的任溶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福州路地区的大小餐厅的特色菜肴仔细研究了一遍,并做了实施计划表。在过90岁生日时,任溶溶那段时间最大的兴趣是学韩语,起因还是吃——他在商店里看到卖韩国的点心,想知道上面的韩语都写了啥。

一代一代的孩子在任溶溶的作品中定格童年,然后长大,只有任溶溶稳稳地在那儿迎接着下一代读者,“我跟小孩子没有隔阂,因为他们现在是小孩子,我也曾经是小孩子,他们的心理我晓得”。

孩子的幸福是很简单的,就像任溶溶在《什么叫做幸福》的诗中写的:“碰到我牙,牙,牙,牙疼,疼得我都跳跳蹦蹦,我弟却大吃麻花,嘎蹦嘎蹦,嘻嘻哈哈——我不由得捂住腮帮羡慕:‘唉呀,他是多么幸福!’”

任溶溶的幸福在于,100岁了,孩子依然爱他的书,而他依然能体验到孩子的幸福。

关于任溶溶先生的个人事迹篇5

任溶溶是广东人,出生在上海,5岁时他随父母回广东,在广州生活了10年。任溶溶特别怀旧,尤其怀念教会他品尝美食的四公,怀念爸爸妈妈回上海时留给他的留声机……这些记录了小时候在广东、上海吃到的各种美食,以及他身边可爱的亲人朋友的散文,在《任溶溶画本系列·散文篇》中,有多篇作品入选。

任老一辈子爱吃,广东的腊味饭、潮州菜、荔湾艇仔粥,上海的本帮菜、面馆、菜饭,还有北京的涮羊肉和全聚德,都是任老笔下的美食。在这套书里,他用美滋滋的笔调写的是美食,读者品的却是深深的感情,和潇洒恣意的人生。

任老爱听戏曲,他每天通过平板电脑收看粤剧和京剧。在这套散文集中,《在天蟾舞台看戏》《看京戏忆旧》《我是怎么迷上京戏的》《看到梅兰芳》《杨宝忠的胡琴》《金少山的嗓子》《初识谭元寿》等篇目都是任老回忆自己痴迷戏曲的故事,在这些文章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位可爱的老人,在戏曲中,他摆脱了“八戒”面罩,捕捉着词曲中的诗情画意。

他用快乐魔法,点亮了这个平常的世界

任溶溶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孩子,他一生快乐,拥有童心,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拥有一个无比幸福的童年。在这两套任溶溶画本系列中,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位无忧无虑的孩子,他着迷于读书,愿意尝试各种新奇的事物,他享受着家人的呵护疼爱,从私塾里跑回家也不会受到责备……正是这些闪着光的幸运和爱意,让任溶溶一生备受滋养。

任溶溶说:“我为什么搞儿童文学,因为儿童文学就好像在跟小孩子聊天,讲故事,我喜欢随便聊天,我用的文字也是大白话。”任溶溶创作诗歌和散文,就是用孩子们的语言,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来讲故事。他的文字看似都是大白话,但大白话有深意,有诗意,是最高级的一种表达。

任溶溶有一首儿童诗,题目叫《下雨天》,这首诗讲述了在下雨天坐飞机,起初外面天昏地暗,像世界末日一般,但是几分钟后,飞机穿过云层,却看到外面晴空万里。在诗的最后,任溶溶写道“大雨倾盆时候,你也不妨想想:就在你头顶上面的上面,依然有个太阳。”任溶溶善于从日常事物中发现生动的哲理和诗意,读他的散文和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平平常常的世界,原来这么奇妙,这么有趣。

关于任溶溶先生的个人事迹篇6

《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小熊维尼》……哦对,还有那俩活宝——“没头脑”和“不高兴”。也不知道爬了半个多世纪的楼梯,他俩有没有赶上忘装电梯的225 层的那场戏。

孩子的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可能也是读着任溶溶的童话长大的,这么一说,就显得比较沧桑。不不,不要这样,100岁的任溶溶大概沾染了笔下童话主人公的神秘能力,童心童趣,从未因为年龄增长而消逝。

任溶溶1923年出生于上海,在广州念私塾和小学,1938年回到上海,在一家英国人办的初中念书。学校除了国文、中国地理等课程,其他都是英语授课,这为他长大后成为翻译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1942年,任溶溶考入大夏大学念中文系,但喜欢外语的他,仍在课余跟他的中学同学、著名翻译家草婴学习俄语。

不是每一个作家在起点就深谋远虑,任溶溶说,自己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纯属偶然,从小到大压根儿没想过。只是在1941年,他看了左拉的小说《屠槌》后很感动,将其改编成剧本。他的一个朋友想把剧本拿到圣约翰大学演出,没想到家中着火,剧本也被烧掉了。任溶溶与文学的第一次触电,卒。

1947年,一个在儿童书局办《儿童故事》杂志的大学同学,请任溶溶帮忙翻译。任溶溶答应下来,跑到位于上海外滩的别发印书馆找资料。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装帧精美的外国童书,其中迪士尼的书更让他爱不释手。

从此,任溶溶开始翻译儿童文学,《小鹿斑比》《小飞象》《彼得和狼》……都译自迪士尼的英文原著。他还自费出版了一套彩色童话书,收录这些作品,这是他的译作处女作,由此用了“任溶溶”的笔名。其实,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后来改为任以奇,而任溶溶也确有其人,是他女儿,他挪来己用。

231020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