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读书心得(2)

关键词: 战国策读书心得,战国策读后感,战国策
德洁0 分享 时间:

搞好综合协调必须时刻把握大局张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中连横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时势大局的准确把握。张仪初任秦国客卿时,秦国刚刚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有所增强,但还远没有达到一国独大的局面。张仪认为,面对“西秦、东齐、南楚”三足鼎立的格局,只有赢得魏国的支持,才能使秦国在与齐国、楚国的争斗中占据优势。因为魏国与秦、齐、楚三国相连,魏国既是秦国征服东方的战略基地,也是秦国防备其他国家进攻的前沿阵地。张仪分析天下大势,提出了连横魏国的协调总原则。秦惠文王坚决支持这一原则,甚至不惜通过质子外交实现秦魏和好。结果证明,连魏策略的实施,为秦国的改革发展赢得了时间,并深深影响了战国格局的基本走势,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党委办公室综合协调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党务工作协调、经济工作协调、社会事业方面工作协调等。做好如此纷繁复杂的协调工作,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时刻把握大局,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委工作的大局,在大局下……

战国策的读书心得5

以前注意好久了但总也买不到《战国策》的全本,所以感觉读起来也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总感觉这本书要读一读,毕竟是点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瑰宝。没办法就打印了整版的《战国策》每天读一节。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这是《战国策》中东周策,第二节。里面的计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战国时期,秦国之强大,如果美国现在在世界的地位。那么尽管宜阳兵强马壮,但是与强秦居全国之力来攻占宜阳,想比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无论怎么正面的防御,宜阳必失。在这种情况之下避秦之锋芒才是上策。所以在秦攻占一样以后,秦王嬴得了面子,周天子再去威逼利诱景翠,使景翠出兵,失去宜阳得到煮枣,景翠得珠宝,还感恩与周。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这种策略,虽与战略想比未必是上上策,但是也可以作为战略的极其有用的补充。


战国策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鹬蚌相争》读后感500字

小学生《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500字作文

鹬蚌相争的读后感600字

唯美的古风励志的经典句子

中华五千年700字观后感心得体会

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名人名言

《鹬蚌相争》读后感500字

励志的句子古代句子

关于正能量的名人最经典语录

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名言句子

129962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