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诵心得5篇
《三字经》的主要内容是“略叙如来降生成道,说法度生;列祖续佛慧命,随机施教;及与古德自利利他嘉言懿行”等事迹和法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字经读诵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三字经读诵心得1
听我爷爷说,我的太爷爷的那个年代私塾先生都很有文化。太爷爷那个年代还没有我,所以他们不能教我读书认字,可是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我也可以做像他们那样的有文化人,那就是我也要读很多书。
这天我翻开一本叫《三字经》的书,里面每句话都是三个字的短句,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以前我都是在电视上听到过,今天我也读了这本书,很有用,里面有很多为人的道理,还有历史故事,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是讲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让梨的故事。里面还有很多关于要我们好好读书的话,爸爸要我向里面的人学习,这样以后才有出息,爸爸还说:“玉不琢,不成器”、这也是《三字经》里面的句子,真是太有用了,看到这本书我真的很高兴,我在里面学到太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比我弟弟看那些动画片的书更有好处,我要好好的读这本书,等以后我会了也要跟爸爸一样教教我弟弟读《三字经》这本好书,让他也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
爷爷说以前这本书是教学生的。大家都很喜欢《三字经》,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我还要继续努力看这本书,要读会,因为里面有好多字我还不认识呢。也有很多话我看不懂,要爸爸和妈妈告诉我才知道,我要自己读会这本书,就不会占有爸爸妈妈的时间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了。
三字经读诵心得2
星期六,我做完作业,觉得实在很无聊。就拿起妈妈刚给我买的《三字经》,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住在墓地附近,他就模仿那些办丧事的人哭泣。孟母把家迁到闹市,他便模仿商人吆喝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他就到学堂学习知识和文化礼仪。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多么的重要啊!
虽然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如果自己不刻苦学习,那也是没用的。这让我想起《三字经》中的”子不学,断机杼“ 。这句话讲的就是孟子有一次不好好学习,孟母很生气的割断了正在织布的纱线,以此来告诫孟子不要自弃其功,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不懈,经年累月,不懈努力,才能有进步,有成就。
由此,我又想起了宋代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在小时候,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可以称得上是个天才,四五岁的时候他就能写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不让方仲永学习,整天游逛自夸,自以为是。从此方仲永也就由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天才变成了一个平常的凡人。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从这本书上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为中华民族能流传下这样的书而自豪!
三字经读诵心得3
今天看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字经” 。同学们你们对三字经应该都很熟悉了吧!今天我就给你们朗诵一段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同学们就让我给你们讲讲它的故事:孟子的家以前住在一座山下,因为人们总是把坟埋在山下做丧事,所以孟子也模仿上坟人做丧事。然后孟母把家搬到镇上,可是邻居是一位屠夫。那屠夫是个卖肉的,孟子又跟着学起卖肉来。孟母想了想又把家搬到学校附近,孟子这才跟着学生们学起读书来。有一天,孟子从学校逃学回到家,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拿起了剪刀把机子上的线剪断了,以此来教育孟子。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觉得孟子这么做是不对的。以前有的家里因为太穷没有钱上学,那些人其实都非常想上学。后来,经过无数次的努力终于变成了有用的人。我们现在有那么好的生活环境,有的同学还不愿意图书。我们现在就应该好好读书,认真读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它的故事是说: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代子孙,东汉时的文学家。他有兄弟七人,当他四岁的时候,懂得谦让之礼。一天别人给他家送来了一筐梨,孔融很自觉的把大的放到一边,挑了个小的自己吃,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吃。大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而我是弟弟,应该吃小的。”大人们又接着问:“你还有一个小弟弟,他比你小,那你不是应该吃大的吗?”他说:“我比他大,更应该让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