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心得怎么写

关键词: 双城记读后心得,双城记读后感,双城记
德洁0 分享 时间:

《双城记》作为除英文版《圣经》外至今销售量最大的图书,带无数的人们经历那动荡的岁月,领略那“双城”中的离别悲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双城记读后心得怎么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双城记读后心得怎么写1

那是一支来自19世纪的悲壮激昂的歌,有无所事事的富人与生俱来的傲慢,有饱受欺凌的穷人日益发酵的仇恨,那是19世纪的巴黎,那是19世纪的伦敦。

在读《双城记》的时候明白一个道理,原来贵族对穷人的优越感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的,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古老的中国:高贵者高高在上的践踏着位卑者的一切。有时候自己会可悲的想一想:历史的钟摆来回的摆动,是为了前进,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贵族和穷人的对立,仇恨在日复一日的苦难中累积,然后变成黑夜里最桀骜最狂暴的烈焰,肆虐一切,火与血,骨与泪,留下一片灰烬。狄更斯是公平的,他写出了贵族令人发指的暴行,他也写出了被压迫和仇恨扭曲了的穷人的愚昧和麻木不仁。不管是少数人的专制还是多数人的“民主”暴力,都是人类身上显露的令人惧怖的劣根性,只不过前者的温床是财富,后者的培养皿是贫穷。

“仇恨”这一主题贯穿了《双城记》的全文,然而文章两条线索中的人物对待仇恨的方式是截然不同。德法奇太太是那些早早就被贵族的暴行毁掉现实的肉、被自己的仇恨毁掉心中的灵的穷人的典型代表。她憎恶贵族草菅人命、憎恶贵族使得她家破人亡的一切所为,可是最后,当她拥有了权和力,她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明知道曼内特医生一家的无辜,仍然停不下复仇的渴望,期待着能够如愿的用权与力去碾压其他人的生命。而曼内特医生则是经受过巨大的苦难后,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良知,并且因为对于女儿的爱,放下了心中的仇恨。最终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代表的是那些身陷苦难,却拥有着伟大人格的穷人。

爱使人变得伟大。这应该是狄更斯在《双城记》想告诉我们的东西。“我们的幸福使我们多么坚强,他的痛苦又使他多么孱弱。”露西的善良和对苦难者的怜悯(怜悯来自博爱)拯救了她的父亲,也在故事的最后救下了她的丈夫,她是一切美好、希望、高尚的象征。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她和查尔斯丹尼的爱情是狄更斯对未来美好愿望的潜在表述:穷人和贵族的和解。

然而,私下里我最爱的角色还是卡尔顿,喜欢他的体贴,喜欢他的忧郁,喜欢他对露西的爱情,心疼他在那些月光皎洁的夜晚一次次的徘徊。他有才情,他敏感脆弱,可惜那个时代却容不下一个像他那样的人,他只能陪伴那个不清醒的浮躁的时代一同醉在伦敦的街头。他对露西的爱,却让他跳出了沉沦的漩涡。

仇恨带来的是毁灭和虚无,爱带来的却是新生。

致那个鲜血和眼泪渲染的时代,致那个“统一不可分割的自由、平等、博爱或死亡的共和国”,那些所谓的贵族的骄傲、冷漠、轻蔑,和穷人的骄傲、被践踏的感情、强烈的复仇。

双城记读后心得怎么写2

前些日子借了一本超厚的世界名著《双城记》,看了几章后,我决定还了它,实在没意思,而且又看不懂,今天我借了它的减肥版,总算看完它了。书中人物其实很多,但人物的各种关系又是那么的令我意想不到,主人公是一个曾在巴士底狱当了18年的囚徒马内特医生,她的女儿露茜,他的女婿查尔斯…

英国和法国就是所谓的双城,小说的背景也就是法国大革命,我是学历史的,关于法国大革命我是清楚的,联系到小说中,我真想问一下,是真的吗?小说嘛,多半是虚构的,看完之后,给我的印象是:狠毒的得法热夫人,无辜的查尔斯,好得无话可说的西得尼`卡登先生,忠心的女仆人普罗s小姐,热心肠的贾维斯`劳里先生…

我对好人总有一种好感,对坏人总有一种厌恶感,不奇怪啊,每个人都这样,除非他是超级好人,对坏人存有仁慈的心,或者他是超级大坏蛋,对好人总有一种感觉,“他们好虚伪啊!”其实这也不奇怪的,事实就是如此嘛。一群虚伪的家伙。得法热夫妇去找露茜,原以为要帮她的丈夫查尔斯,其实是害了她的丈夫再次入狱,并且最终导致卡登先生的死.我本人觉得卡登先生很讲义气,重感情,他第一次见露茜就爱上她,虽然表白遭到拒绝,但对她的爱仍不改变,最后为了露茜能和她丈夫团聚,为了露茜不再伤心流泪,他去监狱和查尔斯调包了,用自己的命换了露茜的幸福,不能不说他是令我最受感动的一个人物。

双城记读后心得怎么写3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史上一个血的印记。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充满不确定;在这种无秩序的状态下,人性的一切表露无疑。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透过为族与平民之间的仇恨冲突,作者狄更斯只想传达出——-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替代爱——-贵族的暴虐对平民造成的伤痛不会因为鲜血而愈合,平民对贵族的仇恨也无法替代对已逝亲人的爱。

在狄更斯的笔下,在这样一和混乱的时代里,却出现了像(主角,自己找)一样的大英雄,我不禁想问,是什么造就了他英勇的一生,是历史还是他自己本生动的性格?

我只能认为是历史,没有这样混乱的历史就不能养成他的性格;没有这样混乱的历史,亦就没有能让他做出这些事的机会,是历史造就了他这个英雄,他应该感谢这个混乱的历史。

就像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那时真的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当时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乱世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英雄:有曹操这样的枭雄;有刘备这样的英雄;有诸葛亮,周瑜这样的谋臣;有张飞,关公这样的良将。就是混乱的三国鼎立造就了他们辉煌的一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双城记读后心得怎么写4

“那个时代同现今这个时代竟然如此惟妙惟肖。”双城,是英国和法国。

“双城”,是贵族与雅克。又是一本初读几个篇章觉得枯燥乏味,但越往后就越欲罢不能了,感觉像品果酒,后劲很强。他可以在前面穿插着各种你所不理解的情节,然后用一根根分明的线将他们连成一副世界名画。你能从组成那画的各个部分品茗出不同的小画,跟香水的'前调中调后调相似,每一部分都让你拥有不同的味道。

又很像品茶,最后留得余味久久不能散去,还很想再坐下嘬个一口,砸吧砸吧嘴再继续沉浸到那略苦却又令人无法抗拒的味道里。由着马奈特大夫的事情引开,那困扰着老人的“足音”一遍一遍地敲打着他的耳朵,然后开始敲打着他女儿丈夫的耳朵,他女儿的耳朵。最后那令人恐惧的“足音”终于消失了,随着那个以血浇灌“吉洛汀”女士的人的消失而永远消失了。

那一天永远过去了。

131752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