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三国志阅读心得(2)

关键词: 三国志学生阅读心得,三国志阅读心得,三国志
德洁0 分享 时间:

是的,对于语文素养还仍待提升的我们来说,亦需要大量的阅读,通过细致阅读来体会文字的质感,通过潜心阅读来锤炼思考的深度,通过阅读,体会真正的“诗意栖居”与切实的素养提升!

学生三国志阅读心得4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它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多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和称赞。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所以我选择了借阅《三国志》这本优秀的作品。

《三国志》讲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悠久历史。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董卓独霸朝纲,祸乱朝廷,涿郡刘、关、张桃园结义,征战四方,三顾茅庐、结孙权、破曹操、借荆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业。江东孙权,兵精粮足,又有三江之固、长江天堑,据江东而虎视天下。典军校尉曹操,据陈留、讨董卓、破吕布、征袁术、败袁绍、远征乌桓,一统北方,而后征马超、破韩遂,拿定西凉,欲征荆州以霸天下,但兵败于赤壁。此后三国鼎立,互相争斗,互有胜负,三国归晋。

这本书带给我很多感慨、震撼和感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魏、蜀、吴三国鼎立是天命,而吴国则时间最长,蜀国则最短的,那是因为它失去了诸葛亮就像房子失去了房梁一样,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没出息的昏庸无能的君主刘禅直接弃城而降,诺大一个蜀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吴国之所以寿命长是因为第二代君主孙策选好了接班人--孙权,而且为孙权留下了一片现成的基业,和一批忠心耿耿的能臣武将,所以吴国寿命长要归功于孙策。魏国则是有一个政治家君主--曹操,所以司马家族才不敢那么猖狂,曹操一死,曹丕还勉强挺了过去,俗话说国不过三代,到了第三代曹睿时,已是乌烟瘴气,司马昭独揽大权,这时的魏国已是名存实亡,摇摇欲坠。最终三家全部灭亡了,中国又进入另一个朝代。

学生三国志阅读心得5

《三国志》是我在寒假的时候爸爸推荐我看的一本书,没看时我感觉《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没什么区别,读完后我发现这两本书的题材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国志》是一本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它主要写三国时期的历史变迁。提到三国很多人都会第一想到是诸葛亮,可它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另外两个英雄—张飞、关羽。

书中张飞在长坂坡那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中看出张飞的勇猛,虽然他有勇无谋,但他重情重义的品质着实令人佩服。他为了刘备的安全,不顾自身安危,率领二千骑兵在长坂坡抵抗曹军百万雄兵,虽只有二千骑兵,可谁知张飞一吼震天下,竟吓得曹军无一人敢向前一步。虽然结果让我无法接受,但张飞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说完了张飞,那就来谈谈大家都很熟悉的有“武圣”之名的关羽吧。在大家的印象中一般都是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影,而他留给我最深的却是他在军营中的那段“刮骨疗毒”的经历。关羽曾被毒箭射中,伤口虽已痊愈,可一到阴雨天气,左臂仍会有疼痛感,经医生诊断说需要“刮骨疗毒”。关羽听罢,果断伸出左臂,与将士们一边喝酒下棋,一边刮骨疗毒,脸上谈笑风生,没有一丝痛苦。果然啊!“武圣”之名绝非浪得虚名。他的那种坚强,那种毅力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完他们的故事,对于这结果我无一不感到惋惜,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精神,成为当世“豪杰”。

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三国志阅读心得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中学生读书心得感悟2021

三国志通俗演义读书心得范例

三国志通俗演义阅读后心得范例

三国志读后感6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开头

三国演义学生版读后感500字

三国志通俗演义读书心得样板

三国演义学生读后感600字

2021《三国演义》读后感小学生

三国演义2022寒假读书笔记

132108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