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的读书心得
《唐诗三百首》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作为一个中国人,让大家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诗三百首的读书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唐诗三百首的读书心得1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伤心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心情好起来了。如果曾经大受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我因此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读唐诗吧!
唐诗三百首的读书心得2
诗歌存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里。
小时候跟着大人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时并不懂得什么思乡之情,却在长大后每每看到这些诗句便记挂起家乡来。我认为读诗歌是对中国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学生时代背过不少诗词但鲜少能静下心来好好品味其中的韵味,现在翻开那本《唐诗三百首》看着熟悉的诗句却仿佛明白了,从前的背诵就是为了此刻心中的了然。
林语堂先生曾在《吾国与吾民》中说过一段关于诗歌的话--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的心灵。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民百姓。
林语堂先生的话简洁精炼的概括了中国人和诗歌之间的关联,他将诗歌称作中国人的宗教,甚至几乎认为如果没有诗歌中国人就无法存活至今,可见诗歌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
清人蘅塘退士所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在如今流传甚为广泛,唐诗称得上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唐朝的繁荣安定使得一批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佳作得以名留青史,那些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诗句最能真切的表达我们中国人的灵魂。
重新品读这本《唐诗三百首》让我拾回那些被遗忘的情感。再读一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想象如奶油般细腻柔滑的酥润的春雨;再读一遍“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想象温和的春风轻轻拂过柔软的柳枝;再读一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想象明月松峰清泉白石的静谧……诗中还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细细体味。
人们的步伐总是太匆忙了,闲不下一刻来感受到看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不能像古人那样细腻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单调乏味的城市生活让我们的精神变得麻木,从而埋没了我们心底那份诗意。不过就像于丹老师说的:人的年岁越是增长,就越需要一种温暖,需要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在现实的纠葛之外找到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在我们有限的年华里享受无穷的诗意,那么也就成全了我们自己最美的人生。
唐诗三百首的读书心得3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齐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汪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完美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齐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齐,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齐应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