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读书感想

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读书感想,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唐诗三百首
德洁0 分享 时间: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不很厚的书,但每回读,总是感觉沉甸甸的。那一首首诗歌,丰富,风格鲜明,让人爱不释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唐诗三百首读书感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唐诗三百首读书感想1

耳畔传来余音绕梁的稚子的朗朗读书声,伴随着远处乐鸟宛转悠扬的啼鸣,飘着周围自然禅韵优雅的幽香,眼前是一片不见边际的竹林。清风缓缓拂起,竹叶落地,任由风的清扫,在飘荡着的泥土香味用拂起,又落下。竹叶沙沙,钟声从远处飘荡着回响着,如一把木锁,锁住了城市中喧哗的声音,锁住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群,锁住了对于世态名利的渴望,锁住了对于繁华追求的向往,却打开了脱俗自然的对于宁静平凡的本质。

一世戎马,扬鞭回首,挥手飘发,萧萧班马,嘶鸣长啼,啼声远去,不见其影,空余行处。没有一滴泪水,没有一次停留,没有一句告别,转头便是一场离别,没有泪水的离别,没有停留的离别,没有告别的离别,没有期限的离别。家书已达,欣喜若狂,却非家书,乃为亡书,挥泪失声,若是失魂,耳响离歌,终日不觉。

月,缓缓升起,挂在空中,似乎是特地为我而准备的,似乎是特地给我供以欣赏的。月上,满是墨色,不见得一颗繁星,这又似乎是谁心中的颜色,倒映在天上,照影了我。月下,寂寞空城,巷空道清,男怒女哭,犬吠孩啼。独自一人,倚坐窗边,思故念乡,怀亲想友,感极而悲,倏尔涕下,沾湿布衾,泪透薄墙。

这,便是诗韵,脱离世俗,离开喧噪,回归宁静,渴望平凡。唐诗中有喜,有乐,但也有悲,有悔。唐诗中的种种,高雅,而又时尚,同时又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世态的态度。

读诗,不仅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感受其中的风韵,独特,与美好。诗之所以美,之所以雅,便是因为其中的风韵,独特,与美好。感受诗中字与字之间的巧妙,词与词之间的婉转,句与句之间的自然,才能感受到现代语言无法表达出的独特神奇的情调,它如清雨直叩你的心房,它如柔雨温暖你的心灵,它也如烟雨滋润着你。

读诗,读诗韵,读如“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一般的悠扬,读“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般的豪气,读“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般的忧愁,感受着来自真中的宁静,真中的喜怒哀乐。

唐诗三百首读书感想2

《唐诗三百首》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从小开始读诗,以后对我会有很大帮助。当时我并不了解诗中的意思,后来,上了小学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注音版《唐诗三百首》,通过爸爸用白话文的方式给我讲解,我开始自已读这本书,并逐步了解诗中的意思。其中我特别喜爱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李商隐、杜牧的诗。唐诗三百首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例如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香炉峰瀑布,巨大的瀑布如雪白的绢缎垂挂在山壁上,有如一条直上直下的大河,仿佛天上的银河坠落人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感叹我们国家如此美丽的江山,我们应该保护这一切,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

还有很多描写感情的诗,比如孟郊的《游子吟》、陆锦的《送兄》、李白的《送友人》等,其中我尤为喜欢《游子吟》,父母对我的爱就象春天的阳光一样照耀、温暖着我,这首诗使我懂得了感恩,我一定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李绅的《悯农》描写了当时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画面。这让我体会到我们应该尊重劳动者,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诗中还有如祖咏的《望蓟门》等描写报国大志的诗,让我懂得要爱自已的国家,知道要感谢解放军叔叔们,有他们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焕写的,它让我明白了若想看得更远、更广,就得再往上爬一层楼;惟有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目的,实现自已的理想。

爸爸妈妈说这本书里有我们老祖宗千年流传下来的精神,为我打开一扇扇看世界、看人生、看历史的奇妙窗户,我觉得读唐诗三百首使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实现梦想,就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不仅是为我们自已,也是为祖国。

唐诗三百首读书感想3

午后,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在温暖的阳光中,倾听她的声音······

年少的她,声音中有初唐四杰豪放的吟唱。他们以书生意气指点_山,以激扬文字评论世事。“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书的是保家卫国的壮志凌云;“不求生入塞,为求死报君”,道的是尽忠职守的刚健骨气。倾听她的声音,教我明知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青年的她,声音中有王维悠悠的琴音。“独坐幽篁里,_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别过长安城繁华的大街中吵闹的人声,唯有竹林音韵。安静里有禅意,轻轻吟诵,心底有丝丝轻_袅娜升起。倾听她的声音,诲我平心静气,淡然处世。

壮年的她,声音中有李杜衣袂翻动的轻响。李白把长袖甩甩,酒未醒,墨未干,“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一股脑儿地把浪漫恣意地泼洒出去,潇洒不羁;杜甫呢,他总是心事重重,困居长安,漂泊西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他沉到生活的底端,两手一抄,就是满把悲_的沙砾。倾听她的声音,发我留心常物,忧国忧民。

晚年的她,声音里有李义山深深的叹息。和杜甫李白相比,他晚来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年间,长安城物换星移。他是一株生长在晦暗中的植物,一生少有奔放的时刻。“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的一生葬送在牛李两党之争中,但纵使千年黄沙漠漠,也掩盖不了义山的万丈豪情。倾听她的声音,令我沉浸在古人的愁思中,感知最美的意象。

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是那个李氏王朝所赋予她的。

她,叫唐诗。

似乎每个_人都是在唐诗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儿时虽不知什么叫思乡,但已把“床前明月光”背得头头是道;初春的纷纷鸟啼中,也有孩子“春眠不觉晓”的朗诵声。长大后开始工作,谁又没有想过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日渐成熟后,就有了更复杂的心绪,看着夕阳也会有“近黄昏”的伤感。但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很多人会疑虑,诗是不是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品。其实,我们内心的诗意一直都在。那些曾经令古人沉醉的景象,实际上从未远离我们,它们生生不息,在岁月中深情地等待着。所以,请把自己交付给诗歌,循着美丽的诗思,在宁静的午后,倾听她的声音······

唐诗三百首读书感想4

134211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