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
德洁0 分享 时间:

韩子奇梁冰玉:“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战争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两个在异国他乡漂泊无定的人带来了爱情。伦敦空袭,地下室里的两人第一次离死亡那么近;抱团取暖,互相安慰,真正的爱情从不因迟到而逊色半分。尘埃落定,回国后却发现,世俗的眼光和身份是跨越不了的羁绊。刚强的女子选择离开,去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男子却不敢也不能远走高飞,只好隐忍留下,这一留,就是二十多年。韩子奇到死也没能等到“玉儿”,当洒脱的女子再度归来,已经是满头银丝的老人。遗憾无限,还好拥有共同度过的十年,那段彼此最为颠沛也最满足的时光。

韩新月楚雁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离不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第一次见面,未名湖畔,新月是北大西语系新生,明媚又充满希望;楚雁潮是刚毕业一年的教员,意气风发。作为师者,他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后来因对翻译事业的共同热爱,两人逐渐成为知己。他曾鼓励她说民族无贵贱之分,人人平等;在爱情面前,他们同样平等,“献上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那么对一个刚踏上人生路,前途一片光明的少女来说,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应该是极具悲剧性了吧。但是,即便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两个人还是如同飞蛾扑火一般走到了一起。对于逝者来说,“永远”是十八岁到二十岁的两年,对于留在世间的爱人来说,“永远”则是漫漫余生独自度过了。

最后以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吧:“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人生应该像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范文5

掩卷长叹,仍萦绕在心头的悲伤,挥之不去。

我听到一声深深的叹息,来自九天之上。来自九泉之下,来自天地之间,其实只来自于书中,几乎一口气读完《穆斯林的敬礼》的我,在掩上最后一页的时候,心中的复杂情感,说不清,道不明,只隐约感到一丝悲凉。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在这本书中,我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远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提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整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整本书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荡气回肠。

读完这本书,我只能用“震撼”两个字形容自己的感触,也就难怪冰心称“这是一本奇书”,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难释手,书中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以及他们的下一辈韩新月,楚雁潮的爱情悲剧、牵扯着我的情思、不忍、同情,到最后却只能悲叹。我钦佩韩新月与楚雁潮的敢爱敢恨,追求自由,我喜欢他们的坦荡与执著,欣赏他们的才华,感叹他们的不幸。这样的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梁君璧?还是梁冰玉?还是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许谁也无所谓对错,无所谓幸与不幸,毕竟时代是无法改变的。

记得刘白羽先生这样评价梁君璧:“也许因为我是北京人,我生长在曾经富极一时而终又凄凉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使我懂得梁君璧,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也许时代不同,也许是我们看问题的深度不同,也许是他有一般这样的经历,而我只是一个听故事的人,所以我是探不到梁君璧的那一腔悲痛的,我觉得她对梁冰玉的爱极恨极,很是不应该地用在了无辜的韩新月身上,拆散了她与?b雁潮这对苦命的情人,也断送了她本就不长的生命。我无法理解梁君璧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韩新月感到着凉。

从书中,再折射到现在,又会有多少这样以悲剧收场的爱情呢?还有多少人这追求灵魂自由的呢?

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审视,我眼中的《穆斯林的敬礼》,是一个家庭不幸的命运,一个时代悲剧的收场。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高考状元心得分享600字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500字左右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300字

147065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