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诵读读书心得

关键词: 国学诵读读心得,国学诵读读后感,国学诵读
启智0 分享 时间:

近代国学并非传统学术的简单延续,而是中国学术在近代西学影响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形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学诵读读书心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国学诵读读书心得1

但是在各种文化交融贯通的现代社会,我们大多数人逐渐摒弃了汇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的国学文化,片面地认为我们的“国学文化”是落后的、带有封建残余的文化,而去追求所谓先进的西方文化。

事实上对于各国文化,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来看的话,在其积淀传承的过程中都会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国学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提倡修身齐家、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等,我们如果将国学中的精华挖掘出来,在幼儿园里,从儿童时期对孩子进行熏陶、浸润,就能达到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

据调查发现,在中国,由于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的社会性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

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在幼儿园适当导入国学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培养儿童品德、修行等方面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事实上成年人的很多行为习惯、人格思想在7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并影响伴随我们的一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开设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幼儿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文章为教材基础,通过诵读原文、模仿动作、再现情境等教学手段有效地将“国学文化”传递给儿童。

那么,怎样在幼儿园有效地开展国学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呢?

1通过多种手段与途径,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是枯燥的读书,时间一长难免失去兴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手段来辅助经典诵读,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刺激来激发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1讲述故事法

讲故事是幼儿十分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小典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揭示传统文化经典中的道理,幼儿感兴趣,容易听得进去,学得也轻松。

1.2图画法

古诗文经典比较难记,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画、动画等形式,可以使古诗文经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时还能有助于记忆。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引导他们背诵一些文字艰深的古诗文经典时,如果能利用Flash动画将枯燥艰涩的文字转化成图像,不但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经典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幼儿自己给文字配上图画,不断加深幼儿的理解。

1.3趣味游戏法

将诵读的内容融入到幼儿最感兴趣的锻炼与游戏中,是增加儿童学习兴趣的好办法。伴随经典的唱诵,孩子们做着创编的扇操、拉手操、武术操、椅子操,气势磅礴,直击儿童心灵。在孩子们户外的器械活动中,把孩子们熟记的《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编成橡皮筋、长绳、“跳房子”的新跳法,让孩子玩起来不念就不行,快乐地念唱巩固;在“翻胶线”、猜拳、手指戏等小游戏中,经典诗词的念诵也成了完成游戏的规则背景。将“经典”教育巧妙移植到多种活动中,使活动富有“趣味性”。

1.4多种感官训练法

在指导幼儿开展诵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鉴多种艺术手段,如组织开展吟咏、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

1.5情境表演法

大多数国学经典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是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把深奥难懂的经典变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以致用,让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1.6比赛竞争法

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汇演和各种比赛,形式包括朗诵、吟唱、讲故事、背诵比赛、合唱、相声小品、游戏等,以此检验诵读活动的成效,激发幼儿更大的兴趣。

2家园互动,合力培养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重在“合力”。我们力求实现“双边互动”,用参与性、最生动的方式让家长始终“和孩子一起”。比如在班级中建立了“流动麦克风”制度,让小小的录音笔在每个儿童的家庭中流动,录下亲子共同诵读的章节,在全班播放并领诵,每月评比“金话筒”;以“经典长廊”为载体让家园同行,我们在幼儿园长廊以“活动夹”悬挂可自由取放的国学经典诵读卡,家长每天都可以与孩子一道取一张卡片回家,根据内容或与孩子共同诵读,或讲述给孩子听,或朗读给孩子欣赏。每天,要求家长安排5-10分钟与孩子共同诵读此内容,并由孩子记录下自己的心情和对家长参与的评价。

“滴水能穿石”、“积少能成多”,国学教育贵在坚持。努力把握好长时期“一滴水”的份量,始终保持孩子们“乐学”的状态是国学教育的根本。滴水会累积起穿石的力量,滴水能汇集成江河的丰富,从孩童开始,从小蓄积起来的民族的美德与智慧终将厚积薄发。

幼儿园的国学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常常耳濡目染于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里,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我们相信,“国学文化”的价值将会伴随儿童一生,传统文化的精髓滋润将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扬帆启航。

国学诵读读书心得2

的作品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成为真正的经典。唐诗宋词是经典,它们经历了多少世代的推敲和琢磨,毫不褪色。四大名著是经典,带给人们的是精神财富,永垂不朽。

我是爱好读书的。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读过去一遍让人久久深陷那小说情节中。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先生并不是简单的叙述师徒四人西日取经的故事,在我看来大有深刻含义。书中的唐僧他求取真经象征着我们生活中的目标,唐僧只想能够早日取得经文一步一步翻山越海,这是代表着追求梦想的执着与坚韧。孙悟空,相比这是大家都喜欢的人物。他有猴子顽皮的特性但是他善良,认定了的不会改变,一路上帮助唐僧降妖伏魔。而他的精神就象征着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先来说说沙僧,可能他在戏中话不多,被网络总结为两句:“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或者是“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但是他代表着我们应该具有的沉稳和谦逊。最后再来说说猪八戒吧。大家肯定会觉得猪八戒就是个搞笑的角色,能有什么深刻含义呢。猪八戒,爱吃爱玩,但是他象征着追求自由、安逸的生活。我们平时也是这样啊,吃好吃的东西,娱乐游戏,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真是有这师徒四人才取得了真经。如果我们生活中也兼有这四样:目标,能力,沉稳,安逸。综合起来必定过着既舒适有有意义,最终会走向成功。

然而《三国》里的种种更让人充实丰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有才能,年轻有为,知恩图报,心地善良。他没有写的那么神秘不可捉摸,他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与刘备一起半城烟沙。九伐中原复长叹,半生戎马付西川。

说罢中国的名著,我再来说说我挺喜欢的一部外国经典,就是泰戈尔的《飞鸟集》。泰戈尔把诗幻化成风,穿越大海和森林,寻找属于它自己的声音。泰戈尔的诗如壮丽的日出,诗中散发的哲思,犹如醍醐灌顶,定人茅塞顿开。我很喜欢这本书,诗人以卓越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我对经典的解读还很浅薄,但是有一点我始终明白,经典永远不会过时,经典的魅力会随着时间的蔓延增值。

国学诵读读书心得3

今年我有幸前往深圳参加《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聆听了几位教师为我们上的精彩讲课,而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钱教师与龚教师的两节课。

来自深圳田心小学的钱爱萍教师为我们上了一堂《昔仲尼》,她的课例设计新颖,整堂课以课前谈话、课件领读、学生诵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借助教材注释,自主感悟。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入情入境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整堂课以“读”贯穿,真正体现了只求诵读,不求甚解的原则。钱教师以自我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的氛围,让学生领悟悬梁刺骨和Z萤映雪两个典故的真谛,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了祖国的精粹文化。

而同样来自田心小学的龚白羽教师的示范课很精彩,她为我们上了一堂《弟子规》,龚教师的课堂是让学生在简便、愉悦的氛围中素读;让学生在欢乐的诵读中学习了古诗词,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进取性,让学生轻简便松地学习了祖国的精粹文化。龚教师经过不一样的朗读方式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琅琅的书声中体味到国学经典,感受我们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龚教师的课例,让我又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

国学课到底怎样教钱教师和龚教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其实,我们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借助教材,自主感悟。我们只需要求学生读通了读顺了读出美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熟读成诵,而不求甚解,让学生没有一点压力地学习祖国的精粹文化。

154678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