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教父的读书心得(2)
名著教父的读书心得4
汤姆汉克斯说它是男人的圣经。我在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似乎懂得了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那就是对强权的渴望。
在作者笔下人们的道德标尺不知道该如何丈量了。随着故事的情节的展开,你会不自觉的认为其实杀人的理由有时可以理解。为了维护自由、生存、亲情、金钱和尊严一个男人有时必须残忍。老教父说出的那句话让我很感动:“我一辈子谨小慎微,为了保护我的家庭。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可男人不行”。一个男人的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心,没有什么比这更可贵了。当法律不能给予人们合理、平等和公正那么人们就会变得疯狂,病态的社会会产生各种病态的现象。
维托考利昂是一个神化的人物,社会上没有他摆不平的人和事,当然这些目的`达成,有些人心愿的满足背后可能会有血淋淋事实,而他所做的事又是那么合情合理。他看上去象绅士一样温文尔雅,这个沉稳冷静的他既睿智又仁慈,深得周围人的爱戴和敬仰。教父的每一句话都象是圣经中的箴言,他的老练沉稳机智狡诈,他那出其不意的报复,都显示出这是个地道的意大利人,精于人性和筹谋。作者假借考里昂这个角色对整个美国社会制度发起了抨击,体现着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可以说在书中人们都是多情的,即很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社会却是无情的,它告诉你,你的途径要么是中彩票,要么就是违法,以牺牲大量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这种矛盾贯穿始终。“在他的笔下,一个本来令人感到义愤填膺的情节却显得那么合情合理……”。就是利益,教父抓住这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准绳,游刃有余地翻云覆雨。
很多人在走完一生的时候总是力图想看看自己的人生有没有遗憾,希望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每个岔道口是不是都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但往往不会有答案。教父,他之所以能成为教父,是因为他并没有等到迟暮之年才领悟选择对人生是何等重要。“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这句座右铭使他注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成败兴衰,靠命运,也靠努力,但归根结蒂,是对自己人生道路清醒认识后的选择。
维托考利昂在卸任后一直过着田园式的生活,临死时说的最后一句话“生活是这样的美丽”这个睿智的老人好象要告诉我们简单其实是一种幸福。
名著教父的读书心得5
近日再看小说,把关注点放在各位唐的讲话内容上。情绪稳定、好声好气,自始至终没有提高声音,不理会别人对他的侮辱和不恭。想到很久前看到的一句概括性话语,优秀的沟通源于对结果的高要求。记完笔记不由感叹:还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吗?
唐每次开口都切中要害,发自肺腑,俨然已经了解对方关心什么。这也许就是“一秒钟看到事情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握着奈利手说的那番话简直是教科书般的范例,父亲般仁慈,让人如沐春风。
以前听易中天先生讲三国说到孙权,某次趁着酒兴他让某将领脱掉上衣,细问每一道疤的来源,末了说了句,“如此,难道孤不与你同甘共苦吗?”这其中的确不乏政治表演的成分,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爱你说一辈子那就是真的,对比怀疑,应该看到套路背后的良苦用心。
迈克尔对阿波罗妮亚父亲讲的那番话简直是搭讪撩妹范例,有点“我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的味道。当然,这份底气多半源自实力。想起前两天看到关于吸引力的解释,其本质上是一种奖赏,分为直接奖赏和间接奖赏。如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让人赏心悦目;再者是权力、财富、地位等带来的生活方式,间接奖赏。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预言家上警不被相信的原因,未能通过发言让大家相信。我们通常觉得后置位发言更有优势,有足够时间准备,有机会指出漏洞并反驳,可以解释甚至篡改前人发言。直到上午看了一则故事,讲当年罗斯福和杜威竞选总统,那时主要的传媒介质是广播电台,读书笔记。两人各自买了15分钟时长进行宣讲。然而发言有先后,于是后者对前者的观点逐一反驳。可是前者每次都只讲14分钟,剩下1分钟沉默,听众听不到声音以为结束了就调台了。
看起来先发者有更大的战略空间。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平日大家常开玩笑,会议的制度设计到最后都是书记总结发言。而一个好的总结可以让大家忘记之前所有内容,恰如警长通常末置位发言,而后直接归票。
午睡前看了篇非常通透的文章,讲英明君主、技术官僚、利益集团三种力量的交锋。秦孝公+公孙鞅组合,汉武帝+桑弘羊组合,宋神宗+王安石组合。相比之下,也许唐帝国的结构更显公正。
名著教父的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