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心得作文大全(2)
推荐文章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供货方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各显神通。我曾为关羽单刀赴会的勇气而握笔叹服,也曾为赵云大战长坂坡的英姿飒爽而敬仰万分,更为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神机妙算而拍案叫好,还有吕布、曹操、周瑜等这些诸多有血有肉的鲜活人物为该书增添了几抹亮点。给我们这些读者饱了眼福,眼前一下子就浮现出这些人的画面,罗贯中先生真是太赞了!
三国演义中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小标题,像什么桃园三结义啊,还有赤壁之战什么的。让读者印象深刻,在朗读之时还能为故事情节而喝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章节。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就够了。原来,诸葛亮早就料算到三天内的一天晚上,江上必会起大雾。这样,他只要准备好十二只装满草人的船就行了。到了第三天诸葛亮率领着军队驾驶着装满草人的船到了曹军那里,命令手下士兵擂鼓呐喊。而曹军听到了挑战的鼓声却因为江上雾大而看不清对方的情况便很害怕中埋伏,只好命弓箭手向对方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全都射在了草人上。待雾快散去时,草人身上的箭足足有十万支了。于是,他们便把箭运回去了。从中我体会到,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而诸葛亮不但智谋多,而且善于观察天气。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每当我无聊时,我都会拿起这本书,兴致勃勃地看起来,虽然我看了很多遍但我相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每读一遍,它给我带来的东西就越多。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心得作文大全5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圣殿中的隗宝,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声誉。毛泽东曾说过“生子当如仲谍,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经过我的努力终于把四大名著都"啃"完了,然而让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全国这段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在这一时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英雄辈出,自宋朝始,三国故事已成为说书人最好的素材,通过他们的口耳相传,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
出个题给你们猜猜,他二十八左右,长相奇特,身长七尺五寸,五朵垂肩,长臂过膝,而且少言寡,喜怒不形于颜色,他威武雄壮,身长八尺,豹头环眼,说话如同打雷,振聋发聩,他身高九尺,须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犹如天神下凡。这三位就是刘备,张飞,关羽,其中关羽最让人佩服他的坚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有刀子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地刮下来。,虽然这让人十分痛苦,但是,他依然一边强忍着剧痛,一边专心致志地和谋士下围棋,关羽降汉不降曹,秉烛达且,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觉得他虽然降了敌,但是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此外我还喜欢诸葛亮这个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十分简单,身长百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壁,他的所作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在我眼里曹操是个实干家,他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曹操伟大之处。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而关羽,张飞二人是在刘备纠合徒众时所结交的好朋友好兄弟,他还很看不起志向不高的人,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者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心得作文大全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