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选修课心得

关键词: 中学选修课心得,数学选修课心得
永鑫0 分享 时间:

数学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技能的课堂,也是情感的课堂,是洋溢着美和爱的课堂。老师在引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受到可亲、可敬、可爱的数学家们带给我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中学数学选修课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数学选修课心得1

数学具有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若问数学有文化价值吗?数学能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数学的理性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只有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定义、内涵和特点,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教育价值,达到让数学文化贯穿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目的。我主要从三方面谈谈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一、数学文化的定义

在理解数学文化定义之前,首先了解什么是文化及文化的特点,简单地说,文化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一般来讲又特指精神文明[1]。文化有可识别性、传承性、扩展性的特点,除此之外,文化还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传承性是文化最基本、最本质特征。

“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中的主要文化力量,它与人类文化休戚相关,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这种力量的大小有所变化”[2]。认同了文化的定义,就不难理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出了数学文化定义: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数学具有文化的所有特点,所以上述定义也可以表述为: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数学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数学文化的定义反映了数学的本质:数学是人类以其深刻而独特的思想不断地对现实世界进行的高层次抽象的一种创造活动[3]。从文化本质和数学的本质来看,数学就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

二、数学文化的内涵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

(1)数学教育既能够培养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又能培养人的直观形象思维;

(2) 数学问题往往富有挑战性,合理的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激励机制;

(3)数学中的整体性思想、化归思想、在变化中把握不变的思想及优化思想,有利于人们树立合作意识、本质意识、联系意识、简约意识;

(4)“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数学美诱发人们对数学的兴趣,促进人们对数学的学习、发展和应用;

(5) 数学是人类最通用的语言,也是简洁而又精确的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越来越有力地支持着科技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4]

简言之,数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而且还能涵养学生的品格。通过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欣赏数学语言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的科学价值,还体现了它的精神价值、应用价值和教育价值。

三、数学文化的特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认为“数学的抽象性和形式化的特点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数学的严密性也是数学具有很强文化性的重要特征;数学在应用方面的广泛性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特征”。

黄秦安先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指出数学文化所具有的8大特征:①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②是自然、社会、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③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科学生物;④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⑤是一个包含着自然真理在内的具有多重真理性的真理体系;⑥是一个以理性认识为主体的具有强烈认识功能的思想结构;⑦是一个由各个分支的基本观点、思想方法交叉组合构成的具有丰富内容和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系统;⑧是一门具有自身独特美学特征、功能与结构的美学分支[4]。以上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所独有的一些特征,揭示了作为文化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的区别所在。

“传承性”是文化最基本、最本质特征。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数学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继承性、民族性、变异性[6]。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只有在继承性、民族性的研究基础上,才能讨论不同民族的即所谓人类共有的数学文化特征[7]。

数学的思想、语言和方法在高中教学中早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而作为数学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继承性、民族性、变异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老师们在涉及数学史的教学中不再只关注中国的数学家而是放眼世界的数学家,本人在3月份有关数学文化问卷调查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写出你知道的数学家的名字_______(知道几个就写几个)”好多同学不仅填写了祖冲之、赵爽、刘徽等,还填写了牛顿、达芬奇、毕达哥拉斯、欧拉、费马等等。

四、自己在“数学文化”教学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要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定义、内涵和特点,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教育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想实现数学文化的真正体现和有效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深入挖掘数学概念、定理、结论的缘起、形成和发展中蕴涵了哪些数学文化。如:集合的概念、函数的概念、解析几何的概念、向量的概念等;②精心解读数学家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数学家在数学创造活动中表现的崇高信念、审美直觉、理性思维、高尚情操是数学文化的原创精神。如:数学家祖冲之、刘徽、祖暅、笛卡尔、欧拉等;③分析数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和逻辑,数学的产生与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理性思维提升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现实来源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与数学息息相关。如:从孟姜女庙的对联可以联想到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在对数函数的教学时让学生对唐山大地震(震级为7.8级)与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从振幅上进行对比,了解什么是震级;学完等比数列让学生对储蓄利率、房贷利率年限及还款数额的关系进行总结等等。

总之,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精神——探索精神和理性精神。有关探索精神是高中数学教学一直倡导的精神。数学崇尚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可贵的质疑、怀疑和批判态度。数学崇尚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判断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对事物不先入为主、不存偏见、不偏听偏信、客观公正、尊重事实、以理服人。这些构成科学精神的核心特征品质恰恰也正是人性和理性的思想精髓。这正是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提高文化素养,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精神的目标。只有求真才能求善、求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有把提高数学素养、展现数学文化的内涵作为数学的主要目标,才能逐步把学生的数学素养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文化素养,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中学数学选修课心得2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 利用数学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将数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等,融入教学内容中,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并在数学家们勇于创新、追求真理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正确规划自己成功的蓝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获 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教育学家也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数学学习的历史相似性;同时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也正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由于它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数学应用教学是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的最佳契合点。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或者将教材中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如在执教“指数函数”时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是怎样利用合金的比例来测量青铜器的年代;又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遗传学和法庭依据如DNA、指纹印或性格分析;学习依赖定理公理证明数学命题也可类比法院依赖法律进行裁决。 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

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中学数学选修课心得3

在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老师眼里,数学只是一种应用工具,是一些符号,一些计算,枯燥乏味,毫无生动感人之处,这是对数学的一种片面的认识,其实数学是一种文化, 它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路程,在它的知识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中,蕴含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只强调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弱化了它的文化价值,从而也忽略了数学中的教育基因。当我们都关注到“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理念后,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自然而然的就引入了数学史。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在上课期间,我到图书馆借了数学文化这本书,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 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数学文化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介绍思想,介绍方法,重在开拓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在数学文化学习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文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中学数学选修课心得4

数学文化从全方位的视角带给我们研究数学、学习数学的新方法,强烈吸引着我进入数学的领域,鼓励我以更加巧妙、更加灵动、更加有趣的样式给孩子们展现数学的美。我带着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时候,希望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带领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大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我与数学文化结缘

(一)大学时期我对于数学文化的思索

关于数学文化的想法,我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那年9月,我刚进入大学,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当时学校开设了三门数学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这三门专业课的老师一来就从课本的第一页开始讲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数学专业课老师都是一来就从书本的第一课开始,从来不涉及这本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大二时,我就去请教数理逻辑课的老师,并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数学专业课,但是为什么从来没有关于数学史或数学的其他方面的课程,我们在了解数学全貌和数学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不是更好吗?后来,老师也给我解释了很多,但关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课程我从来没有在课堂上接触到。自始至终,我总是觉得学习数学,就应该了解数学的文化、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大背景、古往今来的数学家以及每一门数学课程发生发展的历史。

一个偶然的时机,我在网易公开课上看到了南开大学顾沛教授讲授的《数学文化》一课,总共六集,当时就觉得这门课非常好,听了两遍,后来也陆续看了一些关于数学的纪录片。以上就是我最早看到的关于数学文化的内容。

(二)我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虽然是一门纯理论和纯理性的学科,但是它依然建立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这个厚重的基础上,没有数学史或数学文化作为基础,数学学习就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只有一堆冷冰冰的公式和一页页枯燥乏味的证明。虽然我们在大学中学习了很多门数学专业课,但是我们不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对数学没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数学是思维的学科、逻辑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既需要深入挖掘数学的各个分支当中的知识点,但同时也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把握数学的各门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43405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