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修课结课心得(2)
2.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要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发现问题、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的根本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将由肤浅的、稚嫩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教师也会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逐步走向成熟。
数学选修课结课心得4
通过这几节课数学建模选修的学习,我了解到数学建模的以下基本要素(数模的一般过程)。
1.形成问题 了解实际背景 明确建模目的 搜集有关信息 掌握对象特征
2.假设与简化 针对问题特点和建模目的 作出合理的、简化的假设 作出合理的、简化的假设
3.建立模型 用数学的语言、符号描述问题 发挥想像力 使用类比法 尽量采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如结果的误差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分析 与实际现象、数据比较,检验模型的合理性、适用性
5.模型的改进
6.模型的求解 各种数学方法、软件和计算机技术
简而言之,数学建模的全过程:表述、求解、解释、验证。
数学建模常用软件的特点:
1.SPSS 功能全面,系统地集成了多种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完善的数据定义、操作和管理功能;方便地生成各种统计图形和统计表格;使用方式简单,有完备的联机帮助功能;软件开放性好,能方便地和其他软件进行数据交换(优点:统计软件中的贵族;操作界面极为友好;所有统计软件中最友好的;精心设计的图形操作界面;美观的结果输出便于非统计专业人员掌握使用。缺点:菜单所列的统计方法有限;中间结果不能单独输出;不利于重复操作;帮助系统没有统计学知识;各种模块彼此独立.)。
2.SAS (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真正的巨无霸。被誉为国际上的标准统计软件和最权威的组合式优秀统计软件。人机对话界面太不友好;学习起来较困难(编程);说明书非常难懂。
3.LINGO 既能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也有较强的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能力;输入模型简练直观;运行速度快,计算能力强;内置建模语言,提供几十个内部函数,从而能以较少将集合的概念引入编程语言,很容易将实际问题转换为LINGO模型;语句较直观的方式描述较大规模的优化模型;能方便地与E_cel、文本文件等其他软件交换数据。
对数学建模课的看法和建议:首先,感谢郭老师抽出宝贵的周末休息时间来为我们做讲座。在本期的数模课中,我获益匪浅。既了解了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数学建模的含义与意义、数模的基本要素。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建模过程中软件的使用及数模竞赛论文的写作。
并且有幸在建模选修课期间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体验了一次真正的对于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假设、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检验与评价、模型的改进的数学建模竞赛。其间,遇到了“问题的出现—问题的解决—新问题的出现—再次解决……”的挑战,与队友不断地思考、讨论、查阅资料,与时间赛跑,甚至通宵“作战”。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完成了论文的写作,提交了答卷。
虽然只是第一次参加数模竞赛,但是,此次比赛的经历和经验却让我终生受益——我不仅在短短的今天内收获了以前不知道的建模知识,而且知道了该怎样与队友合作共同完成工作,收获了一段珍贵的友情;竞赛期间,分秒必争,与时间赛跑,知道了什么叫“珍惜时间”,什么叫“时间可贵”,它让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怎样去珍惜时间、怎样去延长生命;竞赛时,对于遇到的重重困难,我们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不断接受挑战,个个击破困难,最后终于解决问题,它让我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不惧一切困难。
最后,我想说,对于对数模感兴趣的学子来说,10个课时的选修课讲座时间实在太短,对于,软件知识的学习实在太少,希望学校能专门开设一门长课时的建模选修课以满足更多数模爱好者的对数学知识的研究、探索热情。
数学选修课结课心得5
20__年10月3-6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我带着情绪参加了省普高课程改革的骨干教师培训,因为国庆放假期间还得参加培训,心里还是有点不愿意,但培训后自己觉得不虚此行。我先后听了很多专家的报告和对深化课改的一些政策的解读,其中有浙师大林新事教授的、金华一中徐桢主任、磐安二中周生民校长、浙师大附中副校长童志斌博士的、浙江宁波奉化武岭中学校长樊欣军的等报告和讲座,使得自己对深化课程改革中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也识到开设高中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训的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一、普高选修课开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开始厌学,学校为了升学率不断增加学生负担,老师的教学也围绕着高考指挥棒,造成了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省起始于20__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课程改革较好地推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加强了学校的课程意识,催生了一些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只有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巩固前一阶段课程改革成果,才能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底,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有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
二、普高选修课开设的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势必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建立起丰富的课程体系,实行自由选课走班,让孩子能多学些自己想学、自己有能力学、自己学得好且对实现自己志向有用的东西,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多品尝一些学习和成功的快乐,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向着全面而有个性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多样化人才。
三、开设选修课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
深化新课程改革中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老师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示给自己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大大提升。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自己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骨干教师,我们应该多宣传课改思想,转变观念,因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虽然目前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但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的下一代的未来,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注重知识的积累,以积极的心态去开发选修课程,因为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