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读书心得

关键词: 读毛泽东传心得,毛泽东传读书体会
永鑫0 分享 时间: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是我们心目中的伟人。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毛泽东传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1

我读的《毛泽东传》本版是美国作家罗斯·特里尔写的,目前书单里还有一本是中央出版的《毛泽东传》,打算两个版本都看一下,因为,想着从不同人员的视角去看这位伟人。

需要提一点的是罗斯·特里尔的老师就是亨利?基辛格,而亨利?基辛格正是中美建交前,为尼克松总统跑前跑后,做各种铺垫的人员,同时,在尼克松访华前,亨利?基辛格本人就多次来到中国,并且与中国高层以及毛泽东本人会谈过多次。所以,罗斯·特里尔写的这本《毛泽东传》可读性、可靠性还是值得推荐的。

对于毛泽东先生本人的功与过,不是本文想要讨论和分享的,本文想要分享的是,毛泽东先生在成长过程中,以及建立新中国前后,他都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阅读。

我甚至有时候觉得,时代造就了英雄的同时,英雄也需要有准备才行,没有准备的英雄,注定只能如流星一般,一闪而过,而毛却把自己活动成了恒星。

毛泽东,基本没有怎么在校园上过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日后的人民的领袖,毛的更多思想和知识,并不是在学校里学习的,更多是靠着自己的阅读,即看书学来的,自己看书的同时,仍然爱思考,并不是死读书的那一类人,更不是按着书本照搬抄的那一类人。

他总是能,结合当前的时事情况,加以分析,再结合前人总结的经验、知识,运用到实战中去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一类人,我相信不成功都是很难的,因为,他们时刻都在进化着,而不是进步。

少年时候的毛泽东就很爱阅读,给我印象很深的场景是,毛的父亲让毛挑粪浇地时,毛一样都是随身带着书的,方便自己在干活之余,能就近在田间小树旁阅读。

毛很爱看《水浒传》,这本书给了毛“创业”的原始想法和动力,在后期的革命期间,毛经常拿书中的人物做对比。这个时候的毛泽东,也才十四五岁的样子,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这个时候,还在干嘛。

毛泽东不仅爱看书,同时,也爱写自己的观点,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式。通过写,毛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让更多的人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观点,影响大众,这也为毛以后的“创业”之路积累了“品牌效应”,与此同时在写的时候,也反向地促使毛,反思自己的观点,这又是一种促进学习的方式。

所以,这也是我自己一直强调的,读书的时候,要做读书笔记,同时,每读完一本书之后,都要写一篇读后感的原因所在,因为,当你在写的时候,又帮助自己重新回忆、思考了所读书籍,方便自己理解的更深刻、吸收的更好。当很多早期共产党员,都觉得苏联模式才是中国的正确道路时,毛泽东率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发展农民大众;当大家觉得没必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军队时,且在一次革命游行中被蒋集团用军队镇压后,毛是第一个认识到并提出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军队的人等等,整本书中这样的细节场景描述的有很多,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非常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他的这一能力来源也是基于他自己看过的书。

所以,不论在毛的时代,还是在现代,凡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不会把生活过的太差,更甚至能有所成就,当今太多的人缺少独立思考能力了,总是喜欢人云亦云。

还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极其深刻,那就是红军在长征的时候,毛泽东带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你可以想像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风?在当时的情形下,大家都在忙于保命,他仍然第一想到的是书,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必定与常人有不同之处,这又是一大体现。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毛的晚年,晚年时代的毛泽东,眼睛视力非常不好了,但是,他仍然坚持着阅读,眼镜的度数一再增大,直到毛行动不便无法再看了,只能让护理人员读给他听了,看到这里的时候,自己还是比较感慨的。

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或许,爱看书,不能让你成为伟人,但是,至少可以让你变得比之前的自己更优秀,坚持阅读并保持独立思考,是成功的基石。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2

寒假看了罗斯·特里尔着的《毛泽东传》,据说这本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自1980年出版后,被翻译成至少8国文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中国曾畅销120万册。读完之后,确实受益非浅。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顶天立地.盖世无双.撼动宇宙的英雄。他改变了中国和世界,他使中华民族永远的屹立在世界之林,他使世代欺辱我们的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他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毛泽东是属于人民的,他为中国人民奋斗了一生,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我就书中谈到的毛泽东的教育理念谈谈自己的读后感。

一、他充分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积极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他不但在理论上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从青年时代开始就积极投身革命的教育实践活动,他先后创办了工人夜校、湖南自修大学、农民夜校,组织了赴法勤工俭学活动,担任过历史课教员、湖南第一师范附小主事(校长)兼国文教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等职,讲授过《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等课程。

他积极倡导在苏区举办夜校、识字班和列宁小学,使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据1932年的统计,中央苏区许多地方学龄儿童入学率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特别是成人教育和妇女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可是很多人没有发现到的毛泽东的一大贡献。

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要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这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1949年底,在毛泽东同志直接关怀下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根据这些方针,人民政府从帝国主义者手中收回了教育主权,改造了全国30万余所大中小学,使之纳入社会主义的办学轨道。以后又进行了院系调整,开展了教学改革,举办了工农业余教育,实行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从而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三、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毛泽东同志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说:“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居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路之讲修通而收效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建国后,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光辉指示。1951年他针对解放初对学生健康重视不够的偏向,提出“健康第一”的口号。1953年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口号,进一步阐明了三育并重的观点。毛泽东同志既是体育运动的倡导者,又是体育运动的践行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中老年后,他还中流击水,畅游长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

四、毛泽东同志还针对青年学生的特点,要求青年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僵化被动的发展。

他说:“青年人就是要多玩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不然他们就不高兴。”1964年3月10日他对北京市一位中学校长的来信指示道:“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德、智、体诸方面生动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他反复强调要缩短学制,精减课程,减少授课时数,提高授课质量,改革考试方法,倡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自学。

可见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对教育的看法和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不合,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素质教育,宏扬体育锻炼,强健国发体魄,这些正是我们今天教育者所需要做的工作。

毛泽东传读书心得3

这本书中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毛泽东对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艰辛努力和历史贡献,以及在探索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历程。同时,也不讳言他的失误,并对当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和他作出决策的思考过程、失误原因,作了客观的叙述。它的出版,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决策的过程,对于深入了解和研究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思想发展和变化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53470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