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的护理考点

关键词: 烧伤病人的护理考点,烧伤病人,护理
美婷0 分享 时间:

面对烧伤的病人,作为一名护士,应该要做哪一些护理工作呢?来看看如果在考试中,我们应该怎么回答,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烧伤病人的护理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烧伤病人的护理考点

一、病理生理

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休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外渗)是烧伤后48小时内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013)。体液渗出多自烧伤后2~3小时开始,6~8小时最快,至36~4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吸收。

2.感染期

3.修复期

二、临床表现

(一)烧伤面积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

1.中国新九分法

新九分法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颈

9×1=9(头部3面部3颈部3)

9+(12-年龄)

双上肢

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

9×2

躯干

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

9×3

双下肢

9×5+1=46(双臂5双足7双小腿13双大腿21)

46-(12-年龄)

(记忆诀窍:结合自己的身体记忆。三三三,五六七,是的、十三十三会阴一,五七十三二十一)

2.手掌法:以病人本人五指并拢的1个手掌面积约为1%计算,适用于较小面积烧伤的估测或作为九分法的'补充。

三、治疗原则

小面积浅表烧伤:及早清创、保护创面,防治感染,促进愈合

2.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全身性反应重:早期及时输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

四、护理措施

(一)现场救护

1.迅速脱离热源:热液浸渍的衣裤,可冷水冲淋后剪开取下,以免强力剥脱而撕脱水疱皮。小面积烧伤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或浸泡,既可止痛,又可带走余热。酸、碱烧伤,即刻脱去或剪开沾有酸、碱的衣服,以大量清水冲洗为首选,且冲洗时间宜适当延长。如系生石灰烧伤,可先去除石灰粉粒,再用清水长时间地冲洗,以避免石灰遇水产热加重损伤。

2.抢救生命:是急救的首要原则,要配合医生首先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

3.预防休克:合并呼吸道烧伤或颅脑损伤者忌用吗啡。伤后应尽早实施补液方案,尽量避免饮白开水。

4.保护创面和保温:暴露的体表和创面,应立即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床单覆盖包裹,协助病人调整体位,避免创面受压。

5.尽快转送:途中应持续静脉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抬病人上下楼时,头朝下方;用汽车转运时,病人应横卧或取头在后、足在前的卧位,以防脑缺血。

(二)静脉输液的护理

1.早期补液方案:我国常用的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即为补液总量。晶体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特重度烧伤为1:1。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日需量不变。第三个24小时补液量根据病情变化决定。

2.液体的种类与安排: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液,其次选用等渗盐水等。胶体液首选血浆。因为烧伤后第1个8小时内渗液最快,应在首个8小时内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而后的16小时内输完。补液原则一般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胶、晶液体交替输入

3.观察指标:如肾功能正常,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的简便而可靠的指标(成人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

(三)创面护理

1.创面的早期处理:在良好的麻醉和无菌条件下应尽早进行简单性清创。创面的完整水疱予以保留,只需抽去水疱液。已脱落的水疱皮予以去除。清创术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必要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2.包扎疗法的护理:创面包扎后,每日检查有无松脱、臭味或疼痛,注意肢端末梢循环情况,敷料浸湿后及时更换,以防感染;肢体包扎后应注意抬高患肢,保持关节各部位的功能位。

3.暴露疗法的护理:适用于Ⅲ度烧伤、特殊部位(头面部、颈部或会阴部)及特殊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的创面、大面积创面。

4.去痂、植皮护理:Ⅲ度烧伤创面应早期采取切痂、削痂并植皮。

5.感染创面的处理:根据感染特征或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外用药物,常用磺胺嘧啶银,具有磺胺嘧啶和银盐的双重作用,用于治疗烧烫伤创面感染,除控制感染外,还可以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及愈合(

6.特殊部位烧伤护理

头颈部烧伤:多采用暴露疗法,病人半卧位,观察有无呼吸道烧伤(做好五官护理。

(四)防治感染的护理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常见,创面常有黄绿色分泌物并伴有恶臭味

(五)心理护理

六)康复护理

1.烧伤肢体维持并固定于功能位,如颈部烧伤应取后伸位,四肢烧伤取伸直位,手部固定在半握拳的姿势且指间垫油纱以防粘连(

2.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指导病人坚持常规的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

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学高频考点

心力衰竭都有哪些病因

(1)心肌损害

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常见等。

(2)长期心脏负荷过重

室后负荷(压力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等。

室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可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全身性血容量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贫血、妊娠)引起。

心衰病情要观察的内容

①注意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

②监测病人呼吸困难: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和给氧方式,一般为2~4L/min,肺心病病人应为1~2L/min持续吸氧。

③密切观察体温、咳嗽、咳痰、呼吸音等的变化:预防和及时发现肺部感染。

④排便观察:保持大便通畅。饮食中需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口服缓泻剂或开塞露置肛。

⑤定期监测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⑥观察肢体状况。

静脉输液茂菲滴管液面过低处理

(1)不论滴管侧壁有无调节孔,均可夹闭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待滴管内液面升至所需高度时,即可松开下端输液管,继续输液。

(2)如滴管侧壁有调节孔,还可夹闭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所需高度时,即可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输液管,继续输液。

静脉输液时溶液不滴的处理

(1)针头滑出静脉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应拔针并更换针头,另选静脉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静脉壁:表现为液体滴入不畅或不滴;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3)确定针头阻塞:表现为药液不滴,轻轻挤压输液管有阻力,且无回血,可确定针头阻塞;应拔针并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由于输液瓶位置过低、病人肢体抬举过高或周围循环不良所致;可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以升高输液瓶,加大压力,或放低病人肢体。

(5)静脉痉挛:由于病人所穿刺肢体长时间暴露在冷环境中,或所输入的药液温度过低,导致静脉痉挛;可进行局部热敷、按摩,使静脉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先兆早产基础护理

卧床休息为先兆早产处理有效方法之一。高危孕妇需绝对卧床,以左侧卧位为宜,可减轻下腔静脉的受压力,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自发性宫缩,并可缓解子宫右旋状态,增加子宫血液循环量,改善胎儿供氧及营养代谢,利于胎儿生长发育。避免诱发宫缩的活动,如抬举重物、性生活等,慎作肛查和阴道检查等。保持会阴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保持环境安静,病室空气新鲜,做好相应的生活护理。坚持足够的休息和愉快的情绪,因精神紧张一方面可引起全身小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另一方面紧张所致的睡眠障碍也可加重病情的进展。每隔2~4小时监测胎心1次,教会孕妇自数胎动,定时观察胎动情况,密切观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及自觉症状。积极治疗合并症,防止早产的发生。

护理常用的晶体溶液

(1)葡萄糖溶液:常用的是5%葡萄糖溶液及10%葡萄糖溶液,可供给水分和热能。

(2)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电解质,常用的有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等溶液。

(3)碱性溶液:可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常用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等。

(4)高渗溶液:用于利尿脱水,常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等溶液。

消毒、灭菌的原则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真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微生物的数量: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有机物的存在: 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

5.PH值: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

6.处理剂量与监测: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

无菌治疗巾的铺法介绍

1.无菌治疗巾的折叠法。将双层棉布治疗巾横折2次,再向内对折,将开口边分别向外翻折对齐。

2.无菌治疗巾的铺法。手持治疗巾两开口外角呈双层展开,由远端向近端铺于治疗盘内。两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下边两外角向上呈扇形折叠三层,内面向外。

3.取所需无菌物品放入无菌区内,覆盖上层无菌巾,使上、下层边缘对齐,多余部分向上反折。

静脉炎的基础护理要点

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发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其病理变理化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静脉炎护理是基础护理学中的知识,静脉炎护理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感染;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溢出静脉外;静脉使用应有计划,经常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导管,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立即停止局部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可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4)超短波理疗。

5)如同时合并感染,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床上沐浴法适应范围及操作

床上沐浴法适用于夏季卧床的病人,不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

操作方法:

将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作好解释。将水槽放于病人身下,然后充气,使四周挺起一槽形盆,放入40℃左右温水,床边围屏风,协助病人脱去衣裤后沐浴。洗净后打开下端的排水孔排出污水,再塞住排水孔换水冲净后排尽污水,擦干全身,撤去水槽,更换清洁衣裤,整理床单元。此法节省人力与时间,且清洗彻底。

还有用聚乙烯塑料布制成的床上浴盆,由盆体、充气枕头,充气阀、排水阀、塑料管等组成。充气后形状为橡皮船型体积小、操作简便。

肠梗阻的特殊检查介绍

对肠梗阻最有帮助的特殊检查是腹部平片与钡灌肠。

直立位腹部平片可显示肠拌胀气,空肠粘膜的环状皱襞在肠腔充气时呈“鱼骨刺”样,结肠可显示结肠袋,肠腔充气的肠拌是在梗阻以上的部位。小肠完全性梗阻时,结肠将不显示。左侧结肠梗阻,右侧结肠将有充气。低位结肠梗阻时,左半结肠可以有充气。

但需提醒的是钡灌肠可用于疑有结肠梗阻的病人,它可显示结肠梗阻的部位与性质。但在小肠急性梗阻时忌用胃肠钡剂造影的方法,以免加重病情。水溶性造影剂的安全性要大得多。

大家熟悉的B超检查虽然简便,但因肠拌胀气,影响诊断的效果,而CT诊断的准确性优于B超,能诊断出明显的实质性肿块或肠腔外有积液,有时腹部CT还能发现造成肠梗阻的病因和病变部位,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精神分裂症的指导教育计划

病人自知力恢复后,给病人介绍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病人树立重返社会的信心和能力,教会病人如何尊重别人、尊重家人和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的方法。

指导家属学习有关知识,正确对待精神病人的疾病症状,不歧视病人,尊重病人给病人以亲人的关怀,为病人出院后创造良好的家庭护理环境,让病人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密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以改善精神状态,从而避免病人因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绝而引起的精神衰退。

教导病人按时服药,积极配合治疗。教导病人如何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止病情反复。如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克服性格中的缺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适应并正确处理有关的社会矛盾,消除自卑与不满,树立坚强的意志等。

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具体方法:将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闭病人鼻孔,另一手的拇指将病人口部扳开,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口贴近病人的嘴,将病人口部完全包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胸部抬起。为了减少胃肠胀气发生,对大多数成年人规定2秒以上给予10ml/kg潮气量,可提供足够的氧气。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地抬起头部,眼视病人胸部并吸入新鲜空气,同时放松捏鼻的手,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

有些情况下,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将病人口部完全紧密地包住等。这时应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具体方法:一手按于前额,使病人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下颌,并使口部闭住,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口包住病人的鼻部,用力向病人鼻孔吹气。

急腹症腹痛部位/性质简介

急腹症腹痛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看:

腹痛的部位

最先发生的部位可能是病变的原发部位。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开始在上腹部痛,当穿孔后消化液流向下腹,此时腹痛扩展至右下腹乃至全腹,易与阑尾炎穿孔相混。急性阑尾炎为转移性腹痛,开始在脐周或上腹部,为炎症刺激性内脏痛,当炎症波及浆膜或阑尾周围壁层腹膜时,则表现为右下腹痛。腹痛最明显的部位,常是病变最严重的部位,如有腹膜刺激征,则常提示该部位有腹膜炎。腹痛的牵涉部位也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前所述。

腹痛的性质

195297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