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的护理考点(2)

关键词: 烧伤病人的护理考点,烧伤病人,护理
美婷0 分享 时间:

持续性剧烈钝痛,病人为了减轻腹痛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咳嗽、深呼吸和大声说话均加重疼痛,定位准确,提示该部位壁层腹膜炎症刺激—急性腹膜炎。持续性胀痛常为脏层腹膜受扩张牵拉所致,按压腹部疼痛加重,如麻痹性肠梗阻、肝脏肿瘤等。阵发性绞痛,为空腔脏器平滑肌阵发性痉挛所致,常提示消化道、胆道或输尿管存在梗阻因素,如机械性肠梗性,胆道结石、蛔虫、狭窄或肿瘤,输尿管结石等。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表现梗阻与炎症并存,常见于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胆道结石合并胆管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等。

腹痛的程度

分轻度(隐痛),中度和重度(剧痛),表示病变的轻、中、重,但也因个人忍受程度有所差异。

血液的粘滞性概述

血液的粘滞性概述:通常是在体外测定血液或血浆与水相比的相对粘滞性,这时血液的相对粘滞性为4~5,血浆为1.6~2.4.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所含的红细胞数,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质的含量。水、酒精等在物理学上所谓“理想液体”的粘滞性是不随流速改变的,而血液在血流速度很快时类似理想液体(如在动脉内),其粘滞性不随流速而变化;但当血流速度小于一定限度时,则粘滞性与流速成反变的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血流缓慢时,红细胞可叠连或聚集成其他形式的团粒,使血液的粘滞性增大。

在人体内因某种疾病使微环境血流速度显著减慢时,红细胞在其中叠连和聚集,对血流造成很大的阻力,影响循环的正常进行;这时可以通过输入血浆白蛋白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增加血流冲刷力量,使红细胞分散。

人成长与发展的概念

(一)概念:成长发展成熟。

(二)内容:1.生理方面;2.认知方面;3.社会方面;4.情感方面;5.精神方面;6.道德方面。

(三)基本原则

1.成长与发展是按持续的、有顺序的、有规律的和可测的方式进行的。

2.每个人都要经过相同的.各个发展阶段。

3.每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其的特的个性,按个人独特的方式和速度通过。

4.每个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特征,并有一定发展任务。

5.每个人的基本态度、气质、生活方式和行为都会受婴儿期发展的影响。

6.发展是通过逐步的成熟和不断学习而获得的。

(四)影响成长和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学校);宗教、文化、社会、学习生活经验等因素都可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剖宫产产妇术中心理护理

1、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产妇产生安全感。

2、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产妇的情绪变化,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产妇的一切不良刺激。

3、护士要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及胎心,及早发现问题,果断作出处理。巡回护士始终陪伴产妇,讲明手术中会有一些不适,如牵拉脏器或取出胎儿时会有不适及牵拉痛,嘱咐产妇做深呼吸等等。分娩后,及时告诉产妇胎儿性别、发育情况以及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早吸吮,早接触。

驱血带的正确使用方法

驱血带是四肢创伤外科手术常用的设备,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创口出血,给手术医生提供清晰的术野,减少了术中备血和输血,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由于在某些患者及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驱血带的具体使用方法,禁忌证及其注意事项,结合我们多年的使用经验,做一系统介绍。

1 驱血带使用方法

目前使用的驱血带由弹性良好的橡胶薄片制成,米黄色,宽约15cm,长度可根据需要自行裁剪,一般可剪成1m左右,使用前可经气体熏蒸或煮沸消毒。

使用前,先将驱血带对折成7cm左右,双层,再将其卷成卷状。将患者患肢消毒后,将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片刻后即可。先用驱血带一端由肢体末逐圈拉紧驱血带向近心端缠绕,每圈之间不许嵌夹软组织,直至缠绕到肢体根部,即可将手术肢体软组织内的血液驱离肢体。在缠绕最末圈时,先将局部皮肤用无菌纱布垫好,再用另一止血带缠绕其上打结,可避免软组织损伤。最后将驱血带由近心端端逐圈松开。如果有气压止血带,可将其缠绕于驱血带最末圈处,将气囊充气至300mmHg左右(儿童可充气至150mmHg左右),保持压力恒定,并告知麻醉师记录驱血带开始时间。充气时间不宜超过60min.如果操作得当,驱血后的肢体苍白色,末梢动脉无搏动,切开皮肤时无血液流出。

2 在不同患者使用驱血带时的注意事项

(1)肢体骨折尤其是粉碎性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由于使用驱血带需要反复在患肢上缠绕,有可能使碎骨片移位,加重对局部血管,神经的损伤。应该谨慎使用。不得已时,一定要由助手将患肢远端尽力牵拉,最大限度地保持患肢生理位置,防止肢体扭曲、成角。对开放的创口部位要先用无菌纱布垫好,再缠绕驱血带。

(2)对于患肢软组织内异物取出的患者,不能使用驱血带,因为驱血带缠绕过程中对肌肉的挤压有可能造成异物移位。

(3)对有患肢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的患者,手术时不宜使用驱血带,因为有可能在驱血时造成血栓脱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4)对于患肢有肿瘤尤其是可能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该肢体手术时不能使用驱血带,因为驱血时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脱落随血行转移。

(5)对于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右心功能不良的患者,不宜使用驱血带,因为用驱血带缠绕一个肢体尤其是下肢,可使患者的回心血量在短时间内增加500ml左右,使循环负担加重。出现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6)在对橡胶有明显过敏反应的患者,在使用时,宜先在患肢缠绕无菌绷带,然后再使用驱血带驱血,并尽快操作完毕。

(7)手术结束,缝合创口前,松开止血带,充分结扎活动性出血,并检查肢体远端血运及动脉搏动情况,无误后缝合切口,并记录松开止血带时间。

护考50个基础护理学常见知识点

1.何谓环境?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请说出环境的范围有哪些?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

3.请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劳动条件、人际关系。

4.请简述护理人员在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健康中所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

(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和好的影响。

(2)告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

(3)如何保护环境资源。

(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污染对健康的威胁。

(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

5.护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护理的基本任务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病痛。

6.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7.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等。

8.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

(1)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

(2)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9.何谓湿度?

湿度是指相对湿度指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10.适宜的病室湿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

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11.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

室内通风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12.通风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通风多少时间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的效果与通风的时间、室内外温差的大小、气流的速度、通风面积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时间为30分钟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13.为什么说日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

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愉快,对康复有利;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使局部温度升高,血流加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增加食欲;日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还可促进机体内生成维生素D。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

14.何谓噪音?医院白天的噪音应维持在什么强度内?

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 WHO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0dB内。

15.病室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哪“四轻”?

病室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16.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有:感觉障碍、目前健康状态、对环境的熟悉度、年龄、诊疗方法等。

17.请问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有(1)物理性损伤;

(2)化学性损伤;

(3)生物性损伤;

(4)心理性损伤;

(5)医源性损伤。

18.请问医院常见的物理性损伤有哪些?

常见的物理性损伤有:机械性损伤;温度性损伤;压力性损伤;放射性损伤。

19.影响患者适应医院社会环境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患者适应医院社会环境的因素有护患关系、患者与其他人的关系、医院规则。

20.常见的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辐射污染。

21.入院护理的目的?

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满足患者各种的合理需求、做好健康教育。

22.用红色钢笔将入院时间竖写在当日体温单相应时间的哪些横线之間?

40~42℃。

23.什么是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是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患者自理能力的评估,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及遵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24.铺备用床的目的是什么?

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准备接受新病人。

25.铺暂空床的目的是什么?

保持病室整洁、美观;供新入院患者或暂离床活动的患者使用。

26.麻醉床的目的是什么?

便于接受和护理麻醉手术后的患者;保护被褥不被血液和呕吐物污染;使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发生。

27.卧有患者床的目的是什么?

为卧床患者更换清洁床单,使病床整洁,患者睡卧舒适,防止压疮及其它合并症的发生;保持病室整洁、美观。

28.出院护理的目的是什么?

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协助其尽快适应原工作和生活,并能遵医嘱按时接受治疗或定期复诊。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清洁、整理床单位。

29.出院方式有哪些?

同意出院、自动出院、转院。

30.患者出院前的护理有哪些?

(1)通知患者及家属出院日期并協助其做好出院准备;

(2)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慰与鼓励,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3)进行恰当适时的健康教育;

(4)征求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等各项工作的意见,以便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31.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有哪些?

(1)填写患者出院护理记录(护理评估单),执行出院医嘱;

(2)协助患者清理用物,协助患者或家属办完出院手续;

(3)撤去诊断卡及床(尾)头卡;

(4)患者出院后需继续服药时,按医嘱处方到药房领取药物,交患者或家属带回,并给予用药知识指导;

(5)在体温单40~42℃横线之间,相应出院日和时间栏内,用红钢笔填写出院时间。

32.什么是人体力学?

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33.什么是杠杆作用?

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能绕杆上一固定点转动的一种简单机械。

34.什么是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的滑动倾向时,就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其运动的力即摩擦力。

35.什么是静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有滑动倾向时,所产生的阻碍物体开始运动的力即静摩擦力。

36.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滑动时,所产生的阻碍滑动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摩擦力。

37.哪些因素决定平衡与稳定?

物体的重量与稳定性成正比;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性成正比;物体的重心高度与稳定性成反比;重力线必须通过支撑面,才能保持人或物体的稳定。

38.人体力学的运用原则是什么?

扩大支撑面、降低重心、减少身体重力线的偏移程度、利用杠杆作用、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用最小量的肌力作功。

39.平车运送法的目的是什么?

运送不能起床的患者入院、作各种特殊检查、治疗、手术或转运患者。

40.平车运送病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搬运患者时动作轻稳,协调一致,车速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搬运患者时,尽量让患者身体靠近搬运者,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保持平衡,又因缩短重力臂达到省力。推车时,护士应站于患者头侧,便于观察病情,要注意患者面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患者的头部应卧于大轮一端。搬运骨折患者时车上需垫木板,并固定好骨折部位。有输液及引流管,须保持通畅。推车进门时,应先将门打开,不可用车撞门,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或损坏建筑物。

41.什么是舒适?

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的一种自我感觉。

42.舒适包括哪几个方面?

(1)身体因素(生理舒适)指个体身体上的舒适感觉;

(2)社会因素(社会舒适)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3)心理精神因素(心理舒适)指信仰、信念、自尊、生命价值等精神需求的满足;(4)环境因素(环境舒适)外在的物理环境中适宜的声音、光线、颜色、温湿度等使个体产生舒适的感觉。

43.高水平舒适有哪些表现?

心理稳定、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生理和心理需要均得到满足。

44.不舒适的表现有哪些?

表现:紧张、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消极失望、失眠、身体无力、疼痛难以坚持日常工作和生活。

45.导致不舒适的原因有哪些?

(1)身体方面的原因:.疾病、姿势和体位不当、活动受限、身体不洁。

(2)心理社会方面的原因:焦虑、环境陌生、生活习惯改变、角色改变、自尊受损。(3)环境方面的原因:通风不良、异味、噪音及干扰。

46.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

(1)预防为主,积极促进舒适;

(2)加强观察,去除诱因;

(3)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不舒适。

47.什么是主动卧位?

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舒适卧位,并能随意变更卧床姿势。

48.什么是被动卧位?

病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者。

49.什么是被迫卧位?

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50.稳定卧位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支撑面大,重心低,平衡稳定。

195297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