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应试技巧(2)
司考中大部分是选择题,解题不需要记忆。但是很多同学总是希望通过记忆来解决问题,事倍功半。
司考的选择题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判断题,需要大家找出错误的选项;另一种是案例分析题,需要大家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
律徒学社的老师会提供已经改好错误的历年真题给大家参考,并且提供音频讲解(思路简单清晰),大家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就好。
壹
判断题
出题人的惯用套路是把正确的法律知识点改成错误的.,以此来迷惑大家,因此有一类选择题实际上就是判断类。
了解出题人:我们在正确的选项中很难学到干货,一道题的干货集中在错误的选项中,首先我们需要定位错误的选项,然后在找到其中错误的关键词,把它改正成对的词。这样一方面我们学到了具体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也明白了出题人喜欢在什么地方使绊子。
逆向思维:司考中正确的知识点有几万条,但是常见的错误可能就只有几百个,因此,学习错误是一个效率更高的选择。
对于判断型选择题,一川老师在第一遍刷题的时候,都是直接看着答案把正确选项abcd标好(考虑到这个时候大家基础都比较差,直接看答案效率才高),然后把错误的选项中的错误的表述改成正确的(尽量自己改,自己不会改的参考答案解析来改)。例如:
1.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
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有时候)依赖于道德
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错误)
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部分)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贰
案例分析题
它跟判断题不同,判断题的题干是不太重要的,但是案例分析题的题干却很重要,我们选择对错的理由都应该是在题干中找到的,简单来说,当我能够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的时候,我们也就找到正确的理由了。
所以,针对案例分析题,我也是首先把看着答案标好abcd,然后用逆向思维去找到题干中的关键词(自己找不到的参考答案解析来找)。
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关于刘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间接)故意杀人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 谎报安全事故罪
D. 重大责任事故罪
甲持刀将乙逼入山中,让乙通知其母送钱赎人。乙担心其母心脏病发作,遂谎称开车撞人,需付五万元治疗费,其母信以为真。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抢劫罪
D.诈骗罪
司法考试审题步骤
司法考试时间紧、题量大,而且在有限的信息中遍布陷阱,如何审题,迅速抓住“题眼”,准确找出“陷阱”,变得尤为重要。我的经验就是:读题,而不是看题。大家都知道,同样的一段文字,看一遍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小于读一遍,可是,读一遍所获取的信息却远远大于看一遍。这其中的道理,不用我多说大家都是知道的。特别是针对司法考试而言,如何不漏过任何一个信息的方法就是“读题”,并且读题还能够放松你紧张的心情,使你心无旁鹫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的思维之中,也许有人会说,本来时间就很紧张,看题,速度快,读题,速度慢,会不会答不完?我不这样认为,首先,你做得再快,如果不能保证正确率,也是枉然,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其次,如果你还在为时间不够用,或者说你每张试卷都是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才做完,这本身说明你的基础不够硬,一般而言,通过扎实的复习,胸有成竹的走向考场,那么,前三卷均应提前半小时至少二十分钟涂完答题卡。
有不相信的朋友,现在你可以随便找一道历届得真题,分别“看一遍”、“读一遍”,然后体会一下是不是有区别?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平时的看书复习。考场上的“读题”只能是“默念”,而在平时的复习中,有条件的可以大声的朗读,充分地调动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参与到你的复习中来,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