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第二章读后感

关键词: 穆斯林的葬礼第二章读后感,穆斯林的葬礼,第二章
婕音0 分享 时间: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次看时因为有了大体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较快。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穆斯林的葬礼第二章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穆斯林的葬礼第二章读后感篇1

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且希望我的读者也得到这样的享受。;霍达如是说。的确,捧着一本《穆斯林的葬礼》,读得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如梦如幻;

这是一部关于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从不知道,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有这样一个回回,他们信仰伊斯兰,尊崇穆罕默德,恋着他们共同的主;安拉,他们简朴古素,青灯孤影,不管走到天涯或是海角,他们都会有共同的语言作为纽带,他们都说着“朵斯提”。

沉重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位穆斯林的女作家霍达,以其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的展现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糅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

韩子奇,这位为玉而生为玉而死,曾经叱咤国内外的“玉王”,他说,“玉,是我的命啊!这辈子我不能没有它啊……”是啊,一个流浪儿,他曾经以为徒步去麦加朝圣是他的梦想,直到他看见了师傅梁亦清的玉碗,那一刻,他沉浸在玉的海洋中无法自拔,终于,他好像找到了一生的归宿,“我愿意把我的生命都献给玉!”正是这句庄严的宣誓,他忍辱负重,精益求精,丝毫不敢有一丝的松懈。他终于撑起了“玉器梁”—“奇珍斋”的一片天。这个对玉了如指掌的人,却不懂爱情。他的一生,给了梁家,为了担负起师傅留下的重担,他放弃了冰玉对他纯真的爱情。直到死他都在感叹“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他只能“侧身西望涕沾裳”了……这样一个在乱世中展露,在和平中陨落的人,这一生的苦难,他到死还在继续……

一页页读下来,我心力交瘁,仿佛进入了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全文以“玉”和“月”为题命名,读到《玉殇》梁亦清在最后的紧要关头猝然而死,这是大刀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让我震撼;读到《玉王》韩子奇直步青云,踌躇满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读得心神荡漾。读到《月恋》楚雁潮对新月感人肺腑的真情吐露,他说:“人和人是平等的,在爱神面前,只有两颗串连在一起的心,没有什么学生和老师!……自从见到你的第一天,我就在悄悄地在爱着你!”新月就这样被感动了,她一直憧憬的爱情就这样在十八岁冒然地降临了……这里不是花前月下,河岸堤柳,没有热烈的拥抱,没有甜蜜的亲吻……只有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一起,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他们最深沉的感情!读到《月落》那个天真烂漫,笑靥如花,明眸皓齿,轻盈曼妙的女子就那样逝去的时候,我的眼泪就这样落了下来,在寂静的深夜,我强忍着奔涌而出的热泪,怕惊扰了室友的睡眠,只能悄悄地抽噎……

那么优秀,那么美丽,那么善良的女子怎么就去了呢?可怜的楚雁潮怎么办?这个从小被政治打压,辛苦活着的青年,他是那样深深的爱着新月,现在新月走了,他说:“我的灵魂和爱情都随着新月埋进了黄土。”这个痴情的男子此生将在痛苦中挣扎……我的心被抽空了……

穆斯林的葬礼第二章读后感篇2

寒假在家看过《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记得当时故事的情节深深地吸引我,我躲在床上偷偷地用一个晚上就看完了整本书,很清楚地记得当时还因为开夜车看书给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顿。可能是当时看得太快有些囫囵吞枣吧,《穆斯林的葬礼》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只记得书中的基调有些压抑伤感,但情节却引人入胜,你总想着看完它。《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也成了我的一个读书情结,每当有人提起它时总想再细细地看一遍。这次去图书馆借书时看到有《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第一个就把它放进了怀里。回宿舍在周六的午后捧着书痴痴地看了起来。

虽然我是一个回民,但是关于回族,我知道的很少,我只知道作为回族人爱干净,不吃猪肉,男人们戴着一顶医务工作者那样的白帽;北京有一条牛街,里面住的都是回教人,还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__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次看时因为有了大体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较快。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我们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__前到__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动荡的社会中容易产生悲剧,六十年中家族兴衰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

看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就如同走进一个完全新奇的世界。书里每一个细节,我都很“陌生”,只有书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学生活的那一段,因为北京大学的校园就是燕京大学的故址,我对燕大校园的湖光塔影,还是熟悉而且有极其浓厚的感情的。

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它以独特的情节和风格,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这“效应”之广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还多,我就不必细说了!

现在,我知道这本书正在译成许多外国文字,在海外出版,虽然里面有些删节,我对此还是十分欢喜。我愿意全世界的读者都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中,有十个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国十亿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轻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汉文写出了一本极富中国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也让我知道了更多关于回族的生活与常识,使我对得起自己是“回族”这个称号。对于这本小说,在中国的言论和评价,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谚,说“百闻不如一见”,亦愿海外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中国回族女作家写的奇书!

穆斯林的葬礼第二章读后感篇3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主人梁亦清,原是回族低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壁长于心计,次女冰玉娇小任性。一天有位长者带名少年去麦加朝圣路过梁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决定留下当学徒,这就是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卖买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郑和是回族的英雄,他们决心做好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韩子奇到"汇远斋"当了学徒,苦熬三年终成行家。他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壁,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不顾姐姐反对,偷出家门执意随姐夫远行。在伦敦冰玉与亨特之子奥立佛相恋,可是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却不幸丧生。韩子奇与梁冰玉在海外相依为命十年,旷男怨女终于结合并生下女儿新月。战后一同回国,姐姐收留新月为自己女儿,冰玉远走他乡。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可是红颜薄命,新月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绝。

做完了引文,接着就是正文了!

在看这篇小说之前,我对“穆斯林”知之甚少。只知道穆斯林是对信仰伊斯兰教教徒的统称,甚至不知道他们还有另一个称呼――回回。

花很长的时间,很认真的读了这本小说,才知道回回们是那样的信仰着他们的真主安拉。“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打开《穆斯林的葬礼》,你就会看到写在扉页上的这段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这是一种信仰,一种超越贫富,超越生死的信仰,在有着信仰危机的今天,谁又能忽视这种信仰的力量。

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的将“玉”和“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

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

单数章节写玉,双数章节写月。这是一种奇怪的结构形式。“玉”写的是主人公韩子奇从易卜拉欣成为一代“玉王”的艰难历程,这是新月爸爸那一代的世界。“月”写的是新月和楚雁潮凄美动人的爱情,是新月这一代的世界。两个世界被一道无形的大门所分割,却又不得不重逢,重逢在那死亡的结界。看这篇文章,你会发现,刚刚在这个世界读到动情处,这一章节却完了,轮到另一章中的另一个世界。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深深的吸一口气,重新投入另一个世界,也带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读。因此,两个世界是紧密相连,分不开的。若是以前,我会把两个世界分开来理解或者把两个世界的感情分开来感受,但读《穆斯林的葬礼》,我却不忍心破坏这种悬念美。

除了文章的的结构奇特,文中所表现的两代人感情故事更是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特别是新月和楚老师之间的爱情,不知曾让多少女孩子落泪。我不忍落泪,不是我不为之感动,不是我不为之悲泣,只是因为我是男子汉,所谓男儿流血不流泪是也。可是,不知多少次我的眼角也闪烁着泪花,只是这类化不曾落下。泪花闪烁,为的是新月与楚老师爱情的真诚,为的是他们的感动,更为他们爱情的的凄美。读完这篇小数,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何如此残忍,要赋予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

248900 91